什么是教育?对中小学教育现状的思考
父母继续正确努力很重要。一个孩子的综合竞争力不在于他拥有多少知识,而在于他对生活和未来的热情,在于他积极阳光的态度,在于智商、情商和逆境商的完美发展,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仅靠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显然难以培养这些品质,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要思考“给孩子终身竞争力”。教育需要教给孩子常识、知识和经验,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而学校只能承担关于知识传授的部分,其他的需要家庭承担相应的责任。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差的问题,很多父母都是以一种勤奋努力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毁掉了自己的后代,而自己对此毫不知情。
第二,激发孩子的“超级爱好”
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超级爱好和对某样东西的渴望。只要这个爱好是积极向上的,父母就不要干涉,哪怕这个爱好影响了他的学业。父母从给孩子买500本书开始家庭教育。关键是家长自己真的要学习,这样孩子才能学习。一个关键问题是,父母因为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父母,尤其是父亲,要花足够的时间陪孩子,甚至每年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单独陪孩子。这样会培养孩子对父亲的依赖感,孩子可以从父亲那里学会独立。
第三,培养推理的习惯。
人类的大脑是一块空白的书写板。从美国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就要学习基本的写作技巧,如描述、叙述、比较对比、因果,以及辩论、论证、说服等思维训练。根据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12年级的阅读和语言艺术(教学)大纲,小学一年级“在简单的推理和叙述性段落中重述要点”,二年级“在文本差异中重述事实和理由,阐明组织要说的意见”,三年级“在推理中区分要点和支持这些要点的细节”,四年级“在推理文本中区分“原因”和“理由”,六年级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六年级公共推理分为两部分:辨析逻辑谬误和防范宣传。这两项需要学生在实际阅读中通过感性的、具体的例子进行讨论和深化。”至于什么是“逻辑谬误”和“谨防宣传”,提纲解释得很详细:“要辨析的逻辑谬误有五种:过于简单化、浮空论、循环论证、假二分法、无根据推理。有十种宣传技巧需要警惕:从众、滥用、偏见、势利、老百姓的话、吹嘘、‘科学’依据、证词、恐吓战术、牵连。”六年级公共推理的重点是区分“事实”和“观点”。并强调任何“观点”都不是自动正确的,必须证明,即提供理由。四个常见的理由是:事实、实例、数据和专家意见。让我们惊讶的是,六年级的学生接受如此严格的思维训练,我们觉得里面提到的每一个现象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一些媒体的文章中。观点和意见不是自动正确的,必须有事实、事例、数据或专家意见的证明和支持,才能有说服力。遗憾的是,在一些文章中,我们往往看不到足够的“证明”和“支持”,而只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个人判断。《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12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教学)大纲》进一步要求七年级学生的推理评估能力:“评估作者在支持结论和立场时使用的论据是否恰当、准确和相关,注意有偏见和有偏见的例子”。其中“偏见”和“成见”关系到社会正义,而不仅仅是逻辑。公共推理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原则?理性话语的价值是与他人的平等、尊重和讲道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不羞辱他人、欺骗他人、歧视他人或伤害他人,不使用任何暴力(包括言语暴力)对待他人。这也是文明社会的价值。事实上,推理能力,也就是公民素养,是与人的文化道德素质挂钩的,传承了人类文明、自由、平等、理性的价值观,而不是简单的传授技能。推理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越早越好。这也是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公共推理的基础。另一方面,我国中小学的读写教学基本上是叙事性的读写。当然不是说这种训练没有必要,但不应该是阅读和作文训练的全部。
第四,心境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
孩子天生是好是坏?孩子天生聪明还是不聪明?为什么很多好孩子一开始很优秀,后来却落后了?培养一个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是感情、心性、气质。有必要培养一个具有广阔思想和胸怀的孩子,并逐渐获得自我情绪教育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心境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受限于各种限制,没有勇气和能力自由开展心情教育。有些学校很担心组织学生春游,怕发生意外。所以学校的情绪教育无法进行,因为噎废食。国外的心境教育和中国有明显的差距。国外的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有挑战性的项目,比如在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在野外徒步行走20天,锻炼学生在野外的基本生存能力。
五、亲子沟通“通则不伤”
网友投票选出“最伤我妈的八句话”,很多人反映这些话不能再说了,比如“别问了”、“别管我”、“真啰嗦”。很多家长也在为如何与孩子沟通而发愁。无论是孩子的遗憾,还是家长的苦恼,都是亲子沟通出现了问题。通则不痛,亲子沟通渠道畅通,孩子不会有揪心的遗憾,家长也会有很多“无法理解”的厌烦。亲子沟通的艺术,对于父母来说,一开始不能“一厢情愿”。教育孩子,爱的深度,责任的切割,态度和语气都容易过于草率,结果孩子越来越叛逆。好话得好好说。作为父母,最高的目标就是孩子能听。营造平等和平的氛围,给孩子自我辩护的机会,不要搞得“一言堂”;对于不明确的问题,不要把猜测和推论当成事实,让孩子觉得自己总是被怀疑和质疑;要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认识到双方的分歧可能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不要一棍子打死孩子,更不要“贴标签”、翻旧账,让孩子翻不了身。亲子沟通的艺术,对于孩子来说,一开始不能“闭关锁国”。随着年龄的增长,渴望独立的人跃跃欲试。从甩开父母的手,到自己做出想法和选择,再到“父母的东西过时了”,很多孩子抗拒父母,甚至没有一个具体的理由,只是“听着唠叨就烦”。父母曾经年少,子女此刻也遇到了问题。当你反抗父母的时候,你可以想:如果不是为了父母好,父母怎么会这样做?父母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可以接受的部分?怪父母不了解自己,是因为没有向父母敞开心扉吗?提醒可能很繁琐,但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还有谁能这么担心自己。父母和孩子是血脉相连的,为什么不让沟通更顺畅呢?
六、更加重视学习素养、学习智力和身体机能。
比起先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基本素养。70%的家长表示会在孩子入学前教拼音,47%的家长会给孩子报读各种学前补习班或兴趣班。但是,父母的心态其实很矛盾。在回答“家长希望孩子入学前掌握哪些技能”的问题时,“与人交往”、“体育劳动”、“音乐绘画”等三项远远超过了“识字和识数”。2013上海“零起点”调查数据显示,经过两年对2000多名儿童的跟踪研究发现,对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习水平有直接影响的素养是理解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精细动作,而以知识为基础的计算、计数、背单词都在后面。学习基础素养对学习的影响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加,先学的知识内容的影响越来越小。在儿童与幼儿的联系中,注重学习基础素养比急于掌握学科知识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学业发展。一个在小学之前从未学过外语的孩子,和那些学过的孩子只差50个新单词和20个对话。这些都可以在进入小学后的15 ~ 18课时内解决。只要进入正式的学习阶段,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或游戏快速缩小这些差距。应重视感觉统合失调比例增加所导致的一系列学习障碍。这也是很多孩子在写作、计算、阅读方面有障碍的主要原因。比如孩子朗读时漏字、加字、发错音、替换字,或者在计算中写错了数字的顺序和位置。临摹时,他们要一笔一划地看,一笔一笔地写。这些都是感觉失调导致的学习障碍。感觉障碍的最佳干预时间在学龄前,最迟不超过12岁。但如果大量学生抢着学,先学后占这个时间段,就失去了学习智力和提高身体机能的最佳时机。
七、有事自己处理。
“孙老师,你儿子和同学打架,哭了。你去看看吧!”孙老师笑了。“孩子打架,他吃亏,他占便宜。让他自己处理!”!我不在乎他。“这看似冷漠,实则蕴含智慧。被打被打很正常。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多思考为什么。今天遇到这个事情,父母老师都不理我。我该怎么办?以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孩子遇到过,处理过这样的事情。他们还会盲目的去想和依赖父母老师吗?在这种环境下,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会不会在事情发生时变得越来越冷静,越来越理性,越来越独立?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会越来越强吗?像这样的运动多了,孩子会更快成熟吗?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被凳子绊倒,在西方,父母会不予理会,让他自己处理。在我们国家,成年人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可怕。这样的差异导致了东西方孩子在自理、独立、探究方面的巨大差异。当我们抱怨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太低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考虑给孩子足够的锻炼机会?如果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在生活中多一些“冷漠”,让孩子自己处理日常事务,等孩子上了大学再把脏衣服收拾好送回父母那里洗——这种现象就会减少。如果我们仍然过分“爱”孩子,即使我们仍然非正常地“爱”孩子,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我们收获的很可能不仅仅是再次听到“你们的下一代不是我们的对手”这样的论断。这不会是危言耸听。
八、精心培养探索精神和独立人格。
在日常家庭教育中,要关注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探索意识和精神。练轮滑,学骑自行车,都是孩子在不断的独立探索中,永远学不会熟练的东西。在孩子探索意识、意愿和精神的培养中,父母的“陪伴”和“不包办”是激发孩子勇气和自信的重要动力。给孩子讲讲你的人生经历,不如陪他自己去体会。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要从细节做起,尽早重视。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发现孩子做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不愿意屈从于大人的意见。这是孩子独立人格的“萌芽”。如何“引导”和“不强行干涉”孩子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养成,应该是家长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不能简单套用自己童年成长的所谓经验。毕竟时代变了,孩子和他们成长的环境都是全新的,充满挑战的,这是我们小时候的成长条件和环境无法比拟的。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没有任何培训和专业认证,基本都是在养一个孩子。养孩子的责任重如泰山,就像在实验室做实验一样。如何保证实验一次成功?恐怕我们应该非常小心,做好充分的准备。父母应该像对待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把他们当成独一无二的普通成员。用常人和正常的心智培养孩子,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心智情感和独立人格,把情商的培养放在与智商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