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情感教育?
一,当前中学生的情感状况
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需求主要是获得快乐,同时需要倾诉安慰,摆脱孤独和紧张,寻求理解,获得尊重。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部分中学生都处于紧张、担忧、焦虑、压力等情绪状态。他们需要朋友,需要理解的人,需要倾诉的人。但是中学生的成年感使他们尽力摆脱成年人的影响。所以他们把被理解的需求转移到与同龄人的交流上。寻求快乐,渴望理解,摆脱紧张和孤独,成为中学生强烈的情感需求。
二,中学生情感能力发展差的原因
在各种情绪影响中,来自家庭的因素占了很大比重。一方面,由于中考和高考的激烈竞争,中学生经常感受到来自父母的高期望的压力。压力过大不仅不能促进情绪的正常发展,还会导致过多的负面情绪,如失败、挫折、焦虑等。第二个方面是单亲家庭导致学生人格缺陷。现在社会离婚率比较高。中学生每个班的学生几乎都是单亲孩子。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也没有来自别人的关心。他们心理扭曲,得不到别人的关注。他们经常通过故意违反纪律来引起老师和学生的注意。* * *的特点是成绩波动大,直接原因是思想的不稳定,情感世界的压抑和空虚,所以往往不容易跟得上时间和情感世界。第三,留守学生缺乏情感。“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身心得不到满足,负面情绪一直困扰着他们。父母一般都愿意给孩子很多钱来弥补没有陪在孩子身边的愧疚,但这很容易造成孩子铺张浪费节俭的坏习惯。一些青少年自律行为薄弱,如果没有父母的管理和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成为问题少年,流入社会。
学校忽视导致学生情绪饥渴,不容忽视。中学生的情感饥渴主要表现为缺乏情感关怀和情感交流而导致的一种情感障碍,常见于孤儿、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缺乏必要的情感关怀和沟通。如果他们在学校还是得不到,就会产生情感饥渴。有情感饥渴的同学往往表现为远离他人,想亲近他人又害怕被拒绝和嘲笑。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表现为对集体和他人的冷漠,对比自己优秀的人的嫉妒和仇恨。有的甚至出现情绪越轨转移,即将受挫的情绪转移到不正常甚至不健康的情绪体验中。例如,许多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许多挫折后,将兴趣转向了庸俗的活动,如沉迷于网络或长时间在游戏室玩游戏。一些中学生在渴望得到同学的友谊和关心后感到沮丧,转而与社会上的闲人交朋友,称兄道弟,以获得尊严和快乐。
三、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1。教师要重视自身的情感修养。师生关系总是影响着教育的有效性。和谐、友好、信任的心理环境为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些教师由于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完善,不善于正面引导孩子,教育手段偏离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甚至对学生进行惩罚或变相惩罚。因此,学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时尤为重要,表现为自制力强,情绪调节好,情绪传递效果强。2.帮助中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当一个人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他往往渴望找到摆脱这种情绪的方法,所以他总是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内心世界更难让人理性思考和行动,很容易情绪压倒理智。这种负面情绪的冲动比负面情绪本身更可怕。老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种情绪,比如快乐、愤怒,甚至焦虑和嫉妒。使学生了解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的关系,获得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情绪和表达与这些情绪相关的需求的能力,并在情绪表达中辨别准确性和真实性,正确引导他们获得心理平衡和满足。
3.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积极情绪、乐观主义等积极意识的引导。乐观主义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比如把失败归因于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而不是人力不足,树立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当我们无法用理性思维消除负面情绪时,就要想办法控制和调节,而不是压制和否定。常用的方法有:转移——生气时,做一些体育锻炼,如跑步、爬山等,释放能量;倾诉——告诉你的朋友不愉快的事情和你的想法;发泄——难过的时候想哭就大声哭出来。
4.引导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也叫共情。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让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帮助学生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宽容,让他们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让他们与身边的亲友和谐相处;指导学生学会关心,培养学生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意愿,使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肯定后的自信感和乐趣。
总之,情感在德育中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在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