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第七中学的前身
1955年6月,学校划归地方管理,定名为淄博七中,由淄博市教育局直接领导。淄博七中首任校长是张新凡(军队转业干部,后任淄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科委主任)。这个人对淄博七中的办学规模有很多大胆的想法。他在校门外的山坡上主持修建了可容纳2000人的礼堂。还计划新建一个校门,这样站在校门的北面,可以鸟瞰周村城的景色。他想把七中办成全市一流的名校。历任校长有:吕、王福恒、、、焦。历任党支部书记有张声华、齐琦、张敬通、于文国。他们是有经验、有能力的干部,能够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
淄博七中的教学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这是因为有一支专业性很强的教师队伍。那时候教职工都住校,大部分同志星期天都不回家,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教书育人上。老师可以认真学习,认真备课,听课指导,教研在学校蔚然成风。市教育局经常在七中举办观摩教学活动,推广先进教学经验。淄博七中曾经的教师中,有才华横溢、严谨治学的焦传胜(后来成为著名的律师、文献学家、书法家),也有去世的王建九(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还有本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耿超(曾任淄博一中校长)、淄博教育学校原院长王运青、淄博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吴云坤等。他们都在淄博七中任教,在这片热土上洒下了汗水。1957,淄博七中四年级六个班学生毕业,获得全市中考第一名。之后五六七八年级的学生也在全市名列前茅。
淄博七中创建于1949,停办于1969,只有20年的办学历史,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历届毕业生中,现任中国能源开发公司总经理王文泽(正部级干部、高级工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马高基、山东大众报社原副总编辑、作家孙、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牛润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师参谋长邱慎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射击团长蔻驰徐开才(曾获世界新兴力量运动会男子射击冠军)、国家一级演员、山东省歌舞团副团长徐荣爱、淄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淄博日报社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盛凡秀。 淄博织染厂原厂长唐作森等。曾在我区五大队任职的淄博七中毕业生有王某昌、胡明基、王怀业、聂玉珠、胡庆吉、韩科祥、韩焕祥。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整个国家遭受了一场浩劫,教育是重灾区,淄博七中也在劫难逃。1969年6月,学校停办。在解散过程中,学校财产被各公社瓜分。当时的争议局面,笔者至今记忆犹新。一个教学仪器的部分零件分别被两三家公司拿走,结果没人能用。在“工宣队”的监督下,学校图书馆的数万册图书大部分被送到造纸厂,变成了纸浆。其中不乏像《莎士比亚全集》这样的中国经典作品和世界文学名著。学校的干部和教职工被分配到公社仓促上马的社区办中学教书。在办学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同志们仍然重视教育,坚持工作,培养人才,也是难能可贵的。
文革后,淄博市教育局将临淄一中更名为淄博七中。即现在的校址位于新店城南的淄博七中,与“老七中”不同,这是后话。但“老七中”的干部、老师和学生,永远不会忘记在这所学校度过的岁月。
淄博七中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成才”的办学理念和“燃烧激情,追求卓越”的淄博七中精神。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山东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山东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高考十佳学校、淄博市高中教学先进单位。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视察学校并题词“培养人才”。
学校现有教职工256人,其中专任教师180人,高级教师67人,中级教师62人,硕士42人。淄博七中的老师是出了名的“特别努力,特别负责,特别勤奋,绝对不会辜负每一个学生”。一大批教学新秀迅速崛起,成为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主力军,成长为省市名师。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1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山东省优秀教师3名,省市级教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30余名。
学校占地200亩,硬件设施达到省内一流水平。16000平米的办公、教学、科技综合楼堪称“山东第一楼”,八网合一的校园网连接着每个教室。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微型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电视和监控摄像头。开放式阅览室、大型书吧、理、化、生物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天文台等都是按照国内最新最高标准配备的。高标准塑胶体育场、篮球场、体操场、音乐教学中心、美术教学中心、体育教学中心等硬件设施均达到市内第一、省内一流水平。
学校有6栋学生公寓和6栋学生食堂。有4000个床位和用餐场所。学生公寓温暖舒适,每个都有阳台、浴室和盥洗室。学校在食堂管理中引入了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的利益。
学校始终坚持“让每一个学生发展成才”的宗旨,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格局,为学生成才创造最和谐的环境。关注弱势群体,学校重视学困生,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了淄博七中爱心基金会、齐旺达奖学金,每学期拿出十几万元资助贫困学生。
学校一直以“质量兴校”为办学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为重点,“理、文、声、美”并举,实现了三强并全面开花。学校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十年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综合竞赛综合成绩全市第一,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奥林匹克运动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诞生了齐向东、王振峰、张冠男、李等高考状元,1000余人考入北大、清华等全国重点大学,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一直是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