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中学报
8月5日,1950,天津市教育局接管学校,更名为天津市第五中学,关立新同志任首任校长。接手时,学校只占地2.7亩,四间破旧的平房教室,两个班的初中生。接管后,对校舍进行了拆除、改扩建,当年招收了高一四个班的新生。到1952的暑假,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2个班级的初级中学。
1952年春,天津铁路局划拨第五中学空地31.737亩,教育局在红桥区红桥北街北端(原军械库菜园街1号,现红桥区少年宫占用)投资建设简易平房校舍。1953建成后,五中由三官庙迁至此校。当年7月,经天津市教育局批准,第五中学与相邻的第九中学合并,统称为天津市第五中学,焦立中同志任校长。合并后的五中占地63.537亩。学校规模变成了26个初中班,学生1274人,教职工101人。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五中也在逐年壮大。
1954新增9个班,人数达到1836人。1955,学校发展到38个班,2063人,1956,学校发展到44个教学班,2281人。
1954五中作为接收归国华侨学生的学生之一,承担了华侨学生的教育任务。当年华侨生31,到1959 * *接收了300多名华侨生,直到1966五中才停止招收华侨生。
1955年7月,为满足西固等地区职工参加业余中学进行文化学习的迫切需要,市教育局决定将第十四业余中学的建制迁至五中校区,由焦太珍任校长,五中从此由日校和夜校两部分组成。
1957五中首次招收100名高中生,从此五中走上了完成中校的轨道。由于学校注重全面育人,治校严谨,教职工齐心协力,教育教学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1959 1在天津市红桥区教育工作会议上被确定为“以初中为重点的重点中学”。
20世纪60年代,五中逐步走上了高中四轨、初中六轨的规范化完全中学的轨道。
“文革”期间,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直到1972下半年,五中才恢复了“文革”期间停办的高中,在全区招收了200名优秀学生就读高中。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五中师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教育教学,教学质量迅速提高。
1977 11在天津市第二届教代会上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进入市级先进行列。1978年2月,经市教委批准,天津五中被列为市教育局办学的重点中学之一。1980年6月,天津市教育局发布《关于确定天津市第一批重点中小学的通知》,五中被确定为天津市第一批重点中学。规模高,初中四轨,高中教师达到本科水平,初中教师也达到大专水平。
从1978到1986,天津五中高考上线率全区第一,尤其是1985,1986第四。
1995年,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满足更多学生的招生需求,在五中的基础上成立了民办办公辅助学校——怡和中学。
1998暑假后,五中停止招收初中生,开始向纯高中过渡。初中改为义和中学,年年级轨制为12。
2000年8月,为响应红桥区教育局教育布局调整,天津市第五中学与天津市重点中学天津市第八十九中学合并,组建规模更大的天津市第五中学。同年8月,为响应教育部支持西部地区建设、为西部地区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号召,学校还光荣承办了新疆高中班。当年招收首届新疆生2个班,80人。此时的五中有75个教学班,366名教职工,近4000名学生。
2000年6月,由于办学成绩突出,规模扩大,设施齐全,学校经市教委批准,开始招收全国外省市高中生,实行外省市学生与本地学生混合班,五中成为天津市第一批外省市高中生。
2000年9月,于副市长及市、区政府各部委来校视察,听取了学校新疆班工作汇报,批准五中校园改扩建。2000年6月,食堂、宿舍、体育馆工程开工。从那以后,学校有了很大的改善。
2001年6月,由于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经市教委批准,义和中学开始招收高中生。
1999年、2000年、2001年高考率达到99.5%,复读率达到65%,本科率达到93%,录取率达到100%,文科班复读率达到100%。特别是托米和梦洁获得全区文科状元,1999年梁兴,其高考作文《阿q正传》构思新颖,文字流畅,想象力丰富,被列为天津市第一完美作文。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03年和2004年,和王分别获得红桥区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李颖等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