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施甸县的历史是多少年?

很久了,都是不为人知的历史!

施甸历史文化悠久。智人(名为姚)头骨化石是在该县南部姚关蒜园村小韩庄北侧的万仞岗发掘的,距今约8000年。从许多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碎片和动物骨骼化石的发现,说明大约在3500-4000年前,古代人类活动频繁,各族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活、繁衍。尧官出土了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展示了2000多年前人们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和狩猎的情景,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

据《云南古代民族简史》的文字记载,西汉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布维县成立,县令陈历属宜州郡。至南北朝(齐)(561-578)未设郡,隶永昌郡;元十一年(1274)设施典龙官司,隶康禄镇;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名施甸,划归永昌府;22年,设施甸巡检司;嘉靖十九年(1540),姚关被置于守备道;清顺治六年(1649),设立平邑郡;十八年,州并入保山县;乾隆三十五年(1770),永昌府设施甸巡检司。民国元年(1912)设施分县,二十一年分县废。1950,三、四、五、六、七区,隶属宝山县。1962 65438+2 1、施甸县经国务院123次会议批准成立,隶属德宏州;1963 65438+2月改为宝山地区。

据族谱记载,我们的祖先大多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元明清时期被流放,经商移民定居中国。哀牢部落生活在夏商周时期。云南史家认为,永昌铺即哀牢,故施甸当时的历史文化可称为“哀牢文化”,即棕、彝等民族文化源头。南努玛统一云南后,大量引进中国文化,汉语和民族语言逐渐得到诠释。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邓子龙率3000大军南下,驻守姚关,修筑了大观、小关、离骚关、八角关、茨竹关五关。军民大规模开发建设,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融为一体。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中原文化的结合,明代的古建筑,天王庙、宣帝庙、玉皇阁、武侯祠、万寿宫、戒月寺、财神庙、观音寺效仿大陆,民国时期多达110。建筑飞檐翘角,风格富有民族文化气息。嘉靖二十八年(1549),永昌军备副使魏创立了施甸、遥观、木瓜郎三大社校。雍正十二年(1734),宝山县令张福昌重修殿文昌宫、遥观文昌宫、王猷宣帝寺三所义学。光绪六年(1880),少保书院由王和易纪勋创办,墨仓书院由贡生朱彝人创办。第十年(1884),施甸街陆家巷陈小元,在施甸街开办私塾,姚关大武义、姜文池在大武义开办私塾;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设施为典典、遥观、王猷高等小学。1912年,开办了第一所女子小学。13年(1924),河北人齐福山带领杂技班在王宇、银川、施甸演出。17年(1928),四川艺人梁文兴来到王龙井寺教授云南戏打击乐技艺;18 (1929)年,贵州艺人范赴孝慈和银川木瓜郎传授云南戏武艺技艺。19年(1930年)由民间艺术表演团体扶风社创办,开始演出云南戏,并于民国25、29、31年三次访缅。民国二十八年秋,来自八乡的教育绅士段自勉等在施甸街创办了杨典中学。65,438+0,950,65,438+0,更名为庐江人民中学,创办校刊65,438+0号。8月,王曲银川成立了秧歌队和歌唱队。滇剧团于1954年在施甸街道成立,施甸放映队于65438+10月成立,县文化馆于8月5日成立,县新华书店于8月25日成立。11银川何家寺第一农业中学成立。1965,65438+2月成立山地文艺队,开展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幻灯展示、图书销售等活动;1976,18,成立教师进修学校;1977,65438成立银川文化站。1979 10 10月1,县电影院建成首映,1980 10 10月,县档案馆成立,9月7日,县图书馆成立,藏书2万册。1983,65438+2月成立文化局,1995成立县文体局。6月4-5日,1984,全县举办首届端阳花木交易会;8月,高级职业中学成立。1986年8月,西南文学笔会编辑部与正安皮业公司联合举办了首届“蓝雪文学笔会”。10 10月30日,首届县青年歌手大赛演出开幕,为石鼓山地面卫星接收站破土动工。各种外来文化和各种文化机构的传入和建立,给施甸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不仅有先进的生产技艺和文化知识,还有几千年来培育的中华文明和礼仪,从而使施甸告别了蛮荒状态,逐步走向文明进步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