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两路与旗人无关。
所谓的“八旗会馆”,原本位于城东南的占塘口。在那些日子里,这里主要是淤积的河漫滩。万福桥南的万福街在西侧,南临东珠江(今八旗二路),北邻原水师旗营操场。它东西宽约80米,南北长150米。“会馆”占地约18亩,其中建筑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地块以运煤的工棚为主,还有伸入河道的码头、栈桥。
原文标题“八旗会馆”可以在文中找到,写于19年底的广东海关十年报告。作者是广东海关税务处的外籍人员,名叫雷·。报道说:“广州* * *,有23个会馆或同乡会,其中一个是旗手会...这个旗手俱乐部是靠捐款资助的,划拨给它的土地曾经是军营..."报道还提到,这是"中国工程矿业公司新建的储煤仓库"。1907德国印刷出版的中英文对照的广东省省会全图,由德国工程师舒乐制作,并在此明确标注“八旗会馆”。
无论雷所谓的“中国工程矿业公司”、“旗人俱乐部”还是疏勒标志的“八旗俱乐部”,都是错误的!实际上是当时北洋官员经营的北方开平矿务局下属的开平广东局的财产。广东人称之为开平官煤局。开平矿务局是中国近代煤矿,于洋务初期(1878)在河北开平开办(20多年后与滦州矿务局合并,称开滦矿务局)。
当时,北洋政府经营的商业企业计划在广东南部发展,中国著名买办唐是主角。早在唐朝光绪十年(1884),就设想选择广州或佛山作为建码头、运开平煤的地点。直到光绪十六年,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大力支持,他才提出在广州设“局”的全盘计划。那年冬天,唐为此事南下,游说侨居广东的郑(后来被称为“盛世欢宴”)出山,联手鼓吹此举。光绪十七年三月十日,郑接受李鸿章的任命,出任开平矿务局广东局总经理。随即,该地块被当地政府勘测分配。经过一年多的开拓,在1892的初秋成为“开档”。
随着开平广东局的开设,开平煤矿的原煤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打破了越南鸿基煤的垄断,也使东北三省的豆油、豆饼、大豆直接运往广东再出口获利。表面上看,这是开平矿务局运煤方便客商的南北中转站。实际上是北洋官商经营的工矿企业,是为了充分利用香港国际贸易的转口优势而在南方设立的桥头堡,就像今天的“驻广州办事处”、“驻粤联络处”一样。开平广东局开业后,北方的涉外采购业务也转移到广东局,来自北方的船舱不再空手而归,不仅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还免除了购买外国设备和外国货物缴纳层层再出口关税。随后,北方的矿业、水泥、垦荒等各类采购人员也陆续南下,大多在广州与开平粤局定居、聚集、洽谈,其中大部分来自北方的冯至地区。1926出版的《全国商埠旅游指南》称西堤为“冯至会馆”,但有点接近。
会馆是当地民众外出经商、办事、出差、考试的便利场所,同时也具有商业、仓储等功能,如湖广会馆、广东会馆、安徽会馆、山西会馆等。或者业内人士聚在一起办事学习的地方,比如八和殿,都是汉人的文化产物,旗手没有这种习俗。但在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看来,聚会、娱乐、贸易、洽谈的场所当然应该是“会馆”,翻译成中文就是“会馆”,开平粤局商人从南到北来往时称为“八旗会馆”。
开平矿务局1902易手英国人,开平广东局1905力争自立。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老广州人逐渐接受了外国人对“八旗会馆”的称呼。此外,来来往往的人,大多在身材和外貌上,尤其是口音上,与康干时代进入广东的满洲八旗和汉军八旗官兵的家属相似,说明此地是个“隶属的家伙”。
广州大概有直白的表达。比如所有外省人都是称呼“纨绔子弟”而不问省籍,越秀山的镇海楼习惯称之为“五层小楼”而不记得自己的真实姓名,长滩胡文虎的永安堂直奔“虎标”而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姓名。如是,八旗会馆是广州人口口相传的叫法,直到建国初期修路,才有了“八旗大道”(今长江东路)、“八旗二路”等路名。
洋人的误导,街上的人云亦云,以及后世学者的明显疏忽(比如满族旗手没有“会馆”的传统习俗),使得“八旗会馆”的起源真的“驾”(强大)得不到人的注意。
辛亥革命成功后,官煤局自然被历史埋没。开平广东局虽与旗手无关,但在主权和平交接后也被广东军政府定为民团总管理处。1917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升国旗护法,四帝成为“广东招抚局”,负责招募和训练士兵。1925年,广东军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成为国军的军械室、军医处、后方医院。
1929年6月20日中午,一声巨响,炮弹和子弹的声音响彻广州城。八旗会馆突然烧了两个多小时,一片废墟。事后查明,粤军是在第三后方医院蒋桂战斗中受伤的,是玩手榴弹造成军械库损坏所致。
这场无情的大火让八旗会馆消失了。我深感遗憾的是,我一直未能找到资料看到“八旗会馆”的真实内容。如果有专家能提供资料和照片填补这一空白,研究广州城市建设史将是一件幸事。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