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人生经历?
1898 165438+10月22日,朱自清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原籍浙江绍兴。由于世代居住在扬州,他自称是扬州人,本名华子,后改名子清。
1916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次年升任本科哲学系,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奉父母之命娶扬州名医吴为三之女吴仲谦为妻。
1917,家里经济困难,为了鼓励自己不入俗改名。“自净”出自《楚辞·卜居》:“指诚实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穿弦”二字之所以是“穿弦”二字,是因为朱自清觉得自己性情慢热,觉得《韩非子》中“董生性慢热,故穿弦以急”。
1919年开始写新诗。《雪朝》中记载的圣母是睡吧,小人。
1920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在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大学任教。11月,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是早期会员之一。
1922年与俞平伯、叶圣陶、刘艳玲共同创办《诗歌月刊》,是新诗运动以来最早的诗歌杂志,7期后停刊。
1923年开始写散文。他的处女作《船桨灯影下的秦淮河》一出版就受到好评,周作人曾称赞它是“白话艺术的典范”。
1923年2月,朱自清来到温州,任教于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中学)。他写的十中校歌至今传唱不绝,名句“启蒙国家,启蒙圣人”成为温州中学几十年的校训。朱自清在温州期间还写了四篇散文《温州的痕迹》,其中著名的散文《绿》描写了仙岩梅雨潭的迷人景色,长期以来被作为范文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1924年出版诗集、散文集《迹》。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朴清新的风格,其中有《光明》、《新年》、《煤炭》、《送韩伯赴俄画》、《羊》、《小屋中的现代》等。,热切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有力抨击黑暗世界,揭露血腥生活,描写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早期新诗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1925,主编发表了我们的六月。不久后赴清华大学(后改名国立清华大学)任教,开始从事文学研究。他的创作转向散文,这是他一生为清华大学服务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开始。
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集中了个人的真实经历和独特感受,以其质朴、朴实、清新、优美的风格独树一帜。
1931年,英国留学,学习语言学和英国文学。
1932年,她与陈竹隐女士结婚。
65438年至0934年,《文学季刊》散文杂志《太白》创刊,他是两者的主编之一。
65438年至0935年主编《中国新文学系诗集》,撰写导言。这一时期,朱自清的散文虽略逊于前期,但构思精巧,态度诚恳,一如既往,文学的口语化更为自然脱俗。
65438年至0938年赴昆明,任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而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部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抗日战争中,他不顾贫穷,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语文教学》等书。
1946,新报语言文学副刊主编。
7月1948,18,签署抗议美国援日政策,拒绝接受美国面粉援助宣言。12年8月因严重十二指肠溃疡在北平医院去世,享年49岁。朱自清是一位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主义”。
扩展数据:
朱自清(1898 165438+10月22日-1948 8月12),原名华子,名秋实,后改名子清,有附带条件。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斗士。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中学毕业,顺利进入北大预科学院。诗歌发表于1919。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欧洲和伦敦杂记出版。1935出版散文集《你和我》。1948 8月12在北平因胃穿孔去世,享年50岁。
性格影响
朱自清的作品《比兴》探讨了比兴的含义,特别是兴的内涵,得出了明确的结论,指出兴是本源,是隐喻。朱自清的研究成果规划了“兴”的研究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今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创作影响最大。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应该是第一个推荐朱自清的。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描写景物和情感的篇章,其中描写自然景物的部分,以真挚的感情、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的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月下秦淮河灯火辉煌,原画凌波与游人的愉悦和憧憬相融,而山歌者歌唱所产生的失望、矛盾和幻灭感,则意味着“美丽的夜景也随之消减”。
写景融情于景,叙事融意于物,这是朱自清散文的感人之处。他在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上,融合中西文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系和风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朱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