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第五十二中学
(清)嘉庆十八年(1813),六十卷。
魏,陆编。项,大兴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秀才。嘉庆十七年(1912)任知府,此前为永宁知府。顺着齐声这个词,阳湖是一个人的好去处。魏翔出生在一个文化发达的国家,他在洛阳的著名地区很有名。他对过去颇为留恋,但他延请同乡鲁吉屯为总经理,带领阳湖、殷珊一带的十余名文人进行这一抱负。
这部编年史六十卷,分别是:先帝之德,二巡,三演,四星,五图,六地,九山川,十帝,十一皇后,十二大事记,十三回忆,十四格言,十五奇事,十六宫,十七坛庙,十八至二十一陵,二十二伽蓝。二十九至三十选表、三十一官品表、三十二官阶表、三十三户口本、三十四账本、三十五灵异录、三十六校录、三十七沟录、三十八宅录、三十九官录、四十建录、四十一异物录、四十二经录、四十三儒传、四十四道传、四十五臣传、四十六忠节、四十七孝传。《益民列传》五十一篇,《艺文列传》五十二篇,《二臣列传》五十三篇,《官员列传》五十四篇,《五十六至五十八女列传》五十五篇,《石刻列传》五十九篇,《序录》六十篇。
全书分二十章、四章、二章、八章、十四章、二章,共有六种体裁五十章。它是如此宏伟,但它仍未完成。按魏翔的序:“若卷与录相辅相成,另辑《夏洛·郑文录》将齐头并进。但是现在已经消失了,书目上也没有记载。
这部地方志的一个特点是,古为详,今为简。前两卷把古代洛阳的规模和建筑描述为京都。宫殿、寺庙、陵墓、名园、第一居所、帝王后妃的记载几乎都是古代作品。其他门从古至今依次记载,大多倾向于上古详记;也就是说,如果财产有记录,记住过去也很重要。只有户口本、会计账簿、校志、沟志以清代为主。
寻找奇怪的东西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星占学记载了韩晶元年至元顺帝十六年间的特殊天象,包括八食、一蚀、六香星等,是珍贵的资料。《诗艺记》从《画江录》和《洛书》出版开始,一直叙述到明代李自成农民军被困崇祯年间。明福范庙基响如牛吼,掘几尺见大鼎的故事荒诞离奇,所谓天道显灵。灵慧之即所谓“天人感应”,即通志中的吉祥异眼。洪水、干旱、地震、蝗灾等自然灾害的记载很多。国外的记载都是纯粹的奇闻异事,就像甘宝的寻神一样。上述内容往往被一般的编年史家所忽略。这部编年史的编纂者煞费苦心地对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区分了它的类别,并将其汇集成一卷,这不能不说是值得称赞的。用上述大事记记载人类历史,如军事、政治、社会活动等。周平王于明代迁都隆庆两年,是一部野史集,可视为大事记的补充或附录。格言警句多来源于著名官员、鲁子女等的言行。余支书无关紧要。
除原版外,民国5年(1916)再版《洛阳县令曾》,印于《释印本》,广为流传。
这本书,见《清史稿》?文艺及其延续的记录,卖书的故事。
民国9年(1920)出版《洛阳县志》,又称《洛阳县志》,共18章,由苏从吾主编。丛武,直隶(今河北省)沙河人,曾任河南省第四师范学校史地教员。这篇文章是他在教学期间写的讲义。整个系列包括十八章和三个附录。1名称,2位置,3领土,4地形,5优势,6气候,7物产,8人,9教育,10社情,11行业,12政治区域,13统治机关,14警务,15金融,16宗教,17交通,18名胜古迹。附录:洛阳郡沿革,洛阳城研究。洛阳十景。第一个有自己的顺序。整篇文章很简单,但是很真实,很有时代感。比如关于教育的第九章和关于社会状况的第十章,不仅比其他章节更加详细,而且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学校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这部编年史现存仅有两本。首都图书馆有善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有残本。民国35年(1946)洛阳县志,雷福祥主编,孙编译,共58卷。洛阳县令伏翔,履历不详。支钉子贡酒,本县人。民国二十九年(1940),洛阳行署专员李兴存将专门的国学博物馆改为县志博物馆,由严公久任主编,开始编纂县志。民国33年(1944),洛阳被日军占领,馆内人员四散。孙公久把一些地方志手稿埋在家里的树下,日军投降后,他出去继续开馆。雷福祥当时是县长的地方志馆长,尤、是副馆长,孙公久仍是主编。民国35年(1946),地方志草案完成。洛阳在付印前就解放了。至今洛阳市档案馆只藏有一部齐青的手稿。《全志》58卷25门,装订成32卷(第五卷现已遗失),* * * 160万字。一是姓氏乱编,其次是目录:地图第一,疆域第二,大事第三,山川第四,物产第五,建筑第六,粮食第七,政治第九,政治第十,皇帝第十一,后妃第十二,风俗第十三,追悼第十四,学堂第十五,科举第十六,乡官第十七至第十九。成就第三十六,碑第三十七,第三十八,金石学第三十九到第五十二,艺术文学第五十三,第五十四,杂文第五十五到第五十七,杂记第五十八。之后没有后记。这部编年史采取通志的形式,从周秦一直到1946。一般每个条目都分两部分:前者和民国。前一部分是在旧记录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并进行了简要描述。后半部分根据档案和访谈整理。丰富的信息是这部地方志的重点。民国时期,人、事、物都用新的方式记录。年鉴中的插图制作精美,有照片,有影像。行政地图有十五种图例,非常详细。自然地理的记载采用了所有现代科学概念,如经纬度、温度、降雨量、地质构造、地层等等。所有的条目都是表格的形式,非常清楚。如明清时期有税、粮、杂等17种税目,民国时期(20-35年)有地方口岸、地方财政收支表、营业税目等11种税目,数据集中,组织清晰。另外仓储、采矿、农业、工业、商业、金融等方面都是文表结合,全面反映了清末到民国时期的情况。治中的艺文门专门收藏历代与洛阳有关的书目,另设文学门收藏与洛阳有关的诗词,全面反映了本县的文化和学术概况。图书分类有许多不当之处;工会、农民协会、商会等。都列在食品门;邮电项目包括电话局、电磨、电纺、电灯和无线电。显然,后四项与邮电无关,这两种情况与大纲不符。如果议员进了选举门,那是当时的通病,这种野心也逃不过局限。民国时期,《洛阳志》有两个版本。显然,从翔实的资料和时间跨度来看,以前的编年史是无法和这个编年史相比的。这是民国时期洛阳的一份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