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的高中地理思维指南?
1.区域的识别
一般来说,区域地理试题以标注的经纬度地图、部分行政区地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和注释(如湖泊、河流)的地图、地理图表、数据和文字说明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设置题目并提出相应的选题和问答要求。
解决这类区域地理试题,首先要阅读“背景”材料(地图、图表、图像、文字等。)提取有效信息,准确识别试题涉及的区域。因此,“识别区域”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
2.区域比较与分析
试题以地图、示意图、图表、数据、文字等形式提供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资源能源等自然方面,也包括行政区域、人口、城市、农业、农产品、工业、工业产品、环境与环境问题、区域开发与发展等人文方面。题目要求考生对所提供或展示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并回答相关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可以看出:区域比较分析是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或“条件”组合信息,明确识别正确选项的过程;它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旨在设置问题,整合知识,组织答案。对比分析的内容多为区域要素的对比分析;区域特征的比较与分析;特征原因的比较与分析;识别、比较和分析区域差异。在区域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高中地理学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理论。
编辑本段|回顶需要复习区域地理,有基础和常识性特点,也有综合性特点。高三复习要从区域地理开始,最后回到区域。从区域入手是指区域地理的复习安排在高中地理复习之前,也就是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此时的复习突出基础和常识,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界线和重要的地域特征,为系统地理的复习打下基础。比如高考中要求中国和世界上八个国家的位置、范围、轮廓,以及重要的经线和纬度及其经过的地区和国家。回归地区主要是因为地区的综合特点。任何地区都是由许多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尤其是地理选修二,是以中国地区为背景进行土地整理。因此,区域地理自然成为高考命题的出发点,高考所涉及的社会热点在性质上是区域性的。因此,高三的复习是以地域作为综合运用知识的基础,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综合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为师生构建“大脑中的地图”
在开始复习地理的时候,学生往往忽略了地理图表的使用,只对课本上的课文感兴趣。在地理高考中,各种地理图、表占据着重要的位置(1999高考34张地理图、表)。教师要不时向学生强调,学好地理的关键在于学习地理图表,尤其是地图。应该让学生定期绘制地理图表,让他们养成利用图表辅助思考和记忆的习惯。尤其是在复习经纬线、时区计算、太阳高度角、中国和世界的地理分布、气候等等的时候,海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绘制大量的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头脑中的地图”,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2.使用地图来“了解”该地区
回顾区域地理学,重要的是建构中国地理学和世界地理学的空间概念。把区域地理涉及的自然和人文内容放到相应的地图上。要用地图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关系和空间差异。还要明确地理事物空间发展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通过使用地图,对“了解”地区的复习要细致而不是粗糙,对中国地理与区划的复习,对世界地理与区划和重点国家的复习,要争取在有经纬度网格的空白地图上逐一做制图训练。无论区域的大小和内容如何,学生都需要正确识别区域地图。
3.突出地域特色和差异的复习。
区域地理的复习也要根据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特点,编制相应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结构,全面系统地复习,突出对“骨干”内容的掌握。
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其突出特点。一个区域内各种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区域地理特征以及区域间的明显差异,是区域地理复习中必须突出的重点。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考察学生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更注重“热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国家颁布的许多重要方针政策,区域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项目都没有编入教材,但这些重大的“地理时事”都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比如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内容,在近两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国外,一些重要的“国际时事”和一些“热点”在地区复习时也要密切关注。
建议考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电视节目,及时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
5、专题复习,讲练结合,重在实践。
根据具体情况,题目有大有小,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就可以开设。可以是有归纳知识的题目,如“湖”、“岛”、“最”,也可以是有技巧的题目,如“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图像分析”。
我们可以将话题分为两类:陈述性话题和实践性话题。对于一些由于学生能力的限制,总结起来比较困难或费时的题目,老师可以把知识用陈述句写下来,打印出来给学生看。大部分专题要以习题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仔细地编辑主题或提示,学生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显著。在这些专题中,要体现地理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动手,熟练掌握和运用必要的地理技能,在做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习题要精挑细选
在复习区域地理的过程中,要适当做一些与内容相关的练习。考生要仔细挑选自己做过的练习题(建议老师帮助选择)。
选题要思路清晰,调查目标要明确。试题的情境设置和角度巧妙、科学、合理、恰当。题目使用的材料和数据准确;题目中涉及的地图、图表规范,标注清楚;问题回答准确规范。
在综合复习阶段,老师需要有针对性地编出一系列综合练习,不容易太深太难。及时点评练习,查漏补缺。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调整心理素质,提高应试能力。
考生做题要注重实效,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编辑本段|回顶具体内容分析(1)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和民族
命题趋势趋势
(1)地理位置及其优势
(2)领土构成:领土面积和四个点的领土;领水、内海和国家管辖的海域;主要半岛、岛屿、海峡及其分布
(3)陆地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⑷行政区划:三个行政区划的设置,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所在地。
5]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区域分布
在命题时,这部分知识往往与地形、气候、交通线、工农业生产、商业、旅游等相结合。同时也常以时政热点为切入点,考察政治、时事历史、未来规划发展等相关问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2)中国的地形和气候。
命题趋势趋势
(1)中国地形的一般特征,各类地形的特点和分布。地形阶梯划分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域
(2)山地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地形台阶边界、流域边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边界、温度带边界、1月份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山脉等。
(3)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各种地貌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4)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⑸冬、夏季气温分布特征、成因及温度分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和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燥区和潮湿区
⑺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主要灾害天气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⑼天气预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