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考红榜

广西南宁、钦州等地多所高校涉嫌用绿芒净重比喻高考分数。其中,有高校发文称“今年优质大果出果率近95%,其中超大果(重量超过600)近600个,顶级果王近30个。”

为了宣传录取率和高考高分,现在有很多关于高考高分的花哨炒作。有的声称桃子熟了,丰收在望,“从未名湖和荷塘月色中引来超大订单信息”;有的声称莲花又开了,“孔径约600㎜,有203朵”。还有人用葵花籽总数或者玉米收成来形容高考分数,甚至用715KG的帝王蟹来比喻全国高考状元的成绩。看似猜字谜,但如果你去揣摩,仅仅靠这种“鲜果好消息”之类的花里胡哨的宣传,就知道没有鲜果也有甜的好吃的东西,让人有点笑但又觉得可笑。

近年来,教育部门禁止一切宣传高考分数和高分考生的方式。早在今年教育部就发文提到,要果断扭曲单纯以高考分数评价学生、以录取分数评价高等学校的做法,禁止以各种方式发布“全国高考状元”、“高考喜讯”、“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宣传炒作。同时,不仅高校,老师也不要投机。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取消高考,就没人宣传了。为什么现在不能释放状元郎,却允许明星买粉吹上天?话要分两个方面。近年来,对高考成绩的炒作愈演愈烈,已经在当今社会制造了焦虑,造成了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导致了社会发展焦虑,危及一切正常的教育生态,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十分不利。所以教育部门有必要做出这个管理决策。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金榜提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公布一些优秀学生的考试成绩,客观上鼓励了更多的家长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支持了一大批学生努力学习,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学习培养和奋发向上的作风。在80年代90年代初高考还像独木桥的时候,普通高中每年都会发布一个学生高考幸福感的大红榜,这对当时的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但这种高考通知,在资产等因素的计入下,已经越来越陈腐。而不是原本的激励功能,变成了提拔一些人、一些大学的青楼名单,造成社会发展的普遍冲突,所以被“封杀”是意料之中的事。

我们应该深刻理解,教育主管部门禁止以各种方式发布和炒作“全国高考状元”、“高考喜讯”、“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让年轻一代全面发展,这不是“应试教育”,应该与那种庸俗、功利的教学观念彻底划清界限。自然,在严格执行的同时,或者说尽量关注普通家长和学生的简单情绪,就能在正常情况下的高考成绩公布中勤勉地找到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