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学生早恋

1.「早恋」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生理的变化,性心理必然会发生复杂的变化。中学时期,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人生经历了一次“重生”,思想接受了一次“断奶”。中学生性生理的萌芽和逐渐成熟,引起了性心理的变化,给很多学生带来苦恼。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的打击,容易受到不健康意识的诱惑。有的同学看有关异性生理的书刊,从中可以想象;为了赢得女同学的好感,有的男生热衷于扮演“保护者”的角色,展示自己的“英雄主义”;有些女生带着尴尬的最初冲动,经过一个惊喜、害羞、犹豫的心理过程后,有了一种模糊的交友欲望。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学生在青春期不仅有新鲜感,还有一种生理冲动和体验欲望。他们开始关注异性,亲近异性,容易产生好感和追求,产生一系列思想问题。?尤其是开放的珠三角地区,改革最早,商品经济发达,中学生往往较早进入青春期,他们接受的信息很多,对青春、友情、爱情的信息特别敏感。改革开放无疑给两个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商业文化充斥街头,商业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煽情,如红唇烈焰的镜头,充满爱恨情仇和浪漫;撕肝裂肺的爱情故事,让少年们因为无心撞鹿而面红耳热,感到一丝向往。令人心痛的流行歌曲让他们疯狂,就像漂浮在爱的海洋中。?他们的父母呢?整天忙着谋生,你有多少时间去关心他们的所见所闻?没有太多时间和他们交流思想感情,说心里话,给予正面引导。很多家长经常看看成绩单,留些人民币,就匆匆出门。?明辨是非能力没有那么强的中学生,免疫力毕竟有限,很多时候得不到父母的有效保护和引导。面对酒色的诱惑,影视的刺激,小说的渲染,成人无序行为的负面影响,这就形成了新时期中学生“身体早熟,心理不成熟”的特点。男生和女生因为座位相邻,性格相似,或者兴趣爱好相似,有的外表很吸引人,彼此很亲近,容易发生“早恋”。?中学生的“早恋”行为,往往从亲密交谈,发展到递纸条写信,“互相爱慕”,再发展到两人交往密切,一起玩耍,偷偷幽会等。,有的甚至发展成难以想象的严重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及时抛出结实的缆绳,系住迷途的小船;架起一座温暖的桥梁,让豆蔻年华的心从蓝天过渡到夏日。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人生观教育,知识成为学生抵制不良影响的抗体和进步的动力,从而帮助青年学生防止早恋,顺利度过青春期。?二、预防“早恋”现象?“早恋”不是洪水猛兽。没必要恐慌,更不用大喊大叫,采取一些“独裁”措施。“早恋”现象离不开社会和家庭因素,但也离不开心理和思想因素。因此,解决学生早恋问题,要从心理和思想因素入手,了解情况,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同时,让学生理解你,感受你对他们的爱。这样,用耐心和爱心化解学生心中的坚冰,问题就能得到妥善解决。正如丁有宽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职业,所以它是神圣而伟大的!?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要解决中学生的“早恋”问题,要做好“预防”和“疏导”。“防”胜于“疏”,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一种补救措施,“防”的意义远大于“疏”。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就可以防止学生误入歧途,免受精神和心灵创伤。“预防”是基本点。?预防“早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开展中学生青春期教育。?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要做到不夸张、不描写、不低俗,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要知识,消除“神秘感”,了解“早恋”的危害。?(2)加强青年教育、理想教育、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开展青少年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根据青少年学生心智强、记忆力好、容易接受新事物、精力充沛等特点,开展青少年理想未来教育、“五自”教育(自学、自理、自保、自强、自律)和法制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人生只有几步紧,尤其是年轻的时候。”学生们应该利用青春期的这个有利时机,努力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为参加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做好准备。?(3)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利用班会和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学生充沛的精力引导到自己正当高尚的兴趣和对各种知识的探索上来。形成健康的环境和正确的舆论,让学生朦胧的情绪得到克制和自控,也会对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不健康的小报、绘画、视频等等。要消除阻碍青少年成长的一切障碍,除了一般的人生观和青春期性教育外,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开展学生在青春期应如何正常交往的教育;二是进行高尚情操教育,使青年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勤奋学习,经常参加健康多彩的集体活动,疏导他们天生的性兴奋,增强他们的理性水平和自控能力。?(4)努力建设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校风和班集体。?“预防”防控,就像人的健康一样,要增强抵抗力,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基础,然后需要“接种”提高免疫力。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好的身体无非是一个好的校风和充满朝气、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他(她)在哪里都觉得充实,有意义,温暖。全校要努力形成团结友爱的局面,提倡男女学生发展兄弟姐妹般的纯洁友谊,在生活中互相帮助,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和人格的形成。?(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这很重要,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试想:一个老师,很难想象学生在有困难、有问题、有烦恼的时候,不找你也能把班级工作做好?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事件处于喷发状态时,能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处理;能让班干部和学生以你为核心,师生之间有很强的凝聚力,班里的学生能团结协作。这样的集体有什么不好?这学期有几个同学主动以周日记的形式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秘密(由“暗恋”引起的情绪波动)。在日常交流中,我了解到其他同学也有“早恋”的迹象,所以班主任取得同学们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取得学生的信任,及时了解情况,快速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样才能遏制不良苗头,教育挽救有“早恋”苗头的学生。?(6)适当利用“异性效应”。?老师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异性同学互补,安排座位时注意男女生的搭配,安排班干部时考虑男女生的比例和配合。在学校和班级开展集体活动时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合作,增加男女生相互接近的机会,有利于消除中学生青春期后对异性的困扰和神秘感,从而维持和发展男女生之间正常的同学友谊。异性同学之间定期开展互助互爱活动,并使之成为一种氛围,有利于良好校风和班风的形成。恰当地利用“异性效应”,不仅可以成为预防和克服学生“早恋”的有效手段,还可以给班级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三、如何引导“早恋”现象?“疏通”就是疏通和调节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当学生出现早恋问题时,要耐心做好说服教育。耐心倾听学生,信任他们,理解他们。我们要了解早恋的心理特征:神秘、美好、温暖、脆弱、敏感。普希金在中学时年仅十四岁就写下了他的第一篇自白:“一颗火热的心被征服了;我承认,我也恋爱了!………”“谁能禁止这种奇妙的感觉突然出现?总有一天基督教青年会突然听到在他心中响起的最甜美、最温柔的音乐”(瓦西里夫)目前,这种“音乐”正在一些学生的心中过早地演奏。而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种“音乐”在合适的年龄播放。班上有个同学在周记中写道:有一次去播音室点歌,在和女播音员的问答中产生了好感,产生了很微妙的感觉。她可爱的圆眼睛里充满了纯洁、幸福和渴望。一瞬间,温柔甜蜜的遐想在脑海中荡漾。我被那张天真的脸迷住了。每当我看到她,我的心跳突然加快,我的眼睛似乎被她绑住了。那些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因为她,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想着她...".我帮他分析了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让她明白道理。很快,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朝气,充满活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实际的“说服”教育中,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1)摸清底细,做到心中有数。中学生“早恋”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互相喜欢,互相学习;有的相爱,交往普通;有些恋情,比如形影不离;有的缺乏自制力,行为越轨。?(2)要区别对待。对于前三种情况,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时进行性道德教育。同时,要注意他们的冲动特点,引导他们明智地对待自己,理性地对待他人,注重求知和学习技能,了解两性的道德和规范。千万不要形成对立的感情,否则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的。对于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要明确指出这是不道德的,对自己和对人都是有害的,要立即纠正,不允许再犯。?(3)讲究方法,正确引导,避免暴力压制,强迫就范。要善于发现苗头,抓住时机,细心呵护,个别指导是做好心理咨询的重要一环。有些同学(尤其是女生)早熟,容易“早恋”。但由于年龄原因,这种早恋多表现为偶然性、朦胧状态、对象多变、分手干脆。他们彼此靠近,大多是因为座位相邻、性格相似、爱好相同、兴趣相投等原因,也有因为外貌的吸引和追求知音的原因。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机会。一般来说,早恋的学生由于兴奋、紧张、恐惧、精力消耗等原因,总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注意力分散、沉思、无精打采等。有的父母对早恋的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笨拙的措施,损害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尊,使孩子感到不被尊重,形成逆反心理;有的自暴自弃,越陷越深;还有的从“地上”转到“地下”,成为秘密行动;有些人为了躲避父母而离家出走;有些人消极、厌世,甚至有自杀倾向。要及时发现这些现象,和家长一起做好引导工作。有一个女生,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下降,上课心不在焉。她心思缜密,时尚,喜欢评判别人。这招来了一些同学的嘲笑、讽刺和挖苦,说她疯了。笔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主动关心她,告诉她平时关心太少,成绩不好,处境困难,老师也有责任。她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值得信任,因为对一个男同学有好感而主动向我公开了自己的秘密,但那个男生对她“冷若冰霜”。为了寻求“知音”,她与一名社会青年频繁交往,反过来招来父母的责骂。作者对她的角色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承认她的青春期心理是正常现象,有一个从默默无闻到清醒的认知过程,指出她的早恋是因为熟悉世界和发展的危险造成的,引导她专心学习,多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充分肯定她的成绩和优点,老师耐心细致的教育使学生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切断了与社会青年的非正常接触。可见,学校应该把青春期教育纳入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该负起责任,敢于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我们也要注意工作方法。在提高全体学生认识的同时,对出现“早恋”苗头的学生伸出温暖的手,在和风细雨中正确引导,做到因势利导,防患于未然,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跳出。引导学生用理智克服情绪。虽然“早恋”很容易让人陶醉,但在年轻、各方面都不成熟的时候谈恋爱,得到的不是幸福和快乐,而是痛苦和烦恼。所以要引导学生跳出烦恼的圈子。首先,从思想认识上纠正错误的认识和想法,根据他们的思想性格,诱导他们树立理想和目标;其次,要给学生出路和机会,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参加有益的活动和加入一些社团,推荐和提拔他们到一些部门工作,丰富他们的生活,重新找到方向,体会工作生活的乐趣。也要给他们一个有利于身心的环境,在座位上适当分开,或者安排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在身边影响他们。当他们处于一定的进步需求时,最好是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条件。比如对文学感兴趣的人,可以提供一些中外名著给他们阅读,推荐他们加入文学社,或者推荐一些对文学有一定专长的老师和同学。?(2)《冰封》。”冰冻”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情绪冰冻起来,埋起来,让他们“冬眠”,专心学习。首先是思想冷冻,让它意识到早恋的危害,下定决心。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来转移他们的“视线”。其次,在行动上“冷冻”他们,要求除了学习和工作上的问题,不要单独外出,避免接触。使其“感情”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逐渐淡化、消失。同时,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重新投入群体温暖的怀抱,实现友谊的价值。?(3)“分居”,要避免两个人单独在一起,一定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动员一些和他们关系密切,行为良好的同学多接触,多交往。让我们一起参加有益的活动。* * *讨论、学习、研究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征求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尤其是“分手”初期,更是“分开”了。人毕竟是有感情的,要“分手”需要一个心理适应过程。“分手”后,内心难免会有失落感、孤独感和迷茫感。这是他们最痛苦,最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此时,如果不及时跟进,很容易出现反复,就更难处理了。班主任和帮教的学生,要以“虚”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安慰,重新找到温暖和生活的意义和希望。这样会事半功倍。”分居”,也要重视“分居”的校外活动,委派离居住地近几年的同学多与他(她)交往,与父母保持密切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并“监督”他们外出活动的时间、范围和对象。这样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严密的监督体系,有效防止双方的交流和接触。?在商品发达的今天,中学生“早恋”问题不容忽视,其危害和副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小的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前途,幸福,大的关系到社会的安宁。祖国的未来,只要我们深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设身处地,用爱去感化他们,发挥群体的力量,相信我们一定能妥善处理好中学生中的“早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