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北京绿卡的孩子可以在北京上高中吗?

“绿卡”孩子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三年多前的2003年6月,北京市人事局发放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被很多外地来京人员称为“绿卡”。“绿卡”的出现一度让社会各界欢欣鼓舞,尤其是北京的外地工作人员。意味着北京人的“特权”被进一步打破,加速了外来人才向北京的注入,北京变得更加包容、多元、更加人性化。

在京工作的外地人,持此证满三年后,可由用人单位推荐,经人事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市人事局批准,办理转京手续,随后其子女在京进入幼儿园、中小学就读免收管理费。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购买经济适用房,办理驾驶证和机动车登记手续,等等。这样他们就可以安心在北京工作,他们的孩子也可以在首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他们来说,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北京人指日可待。这无疑是一块非常诱人的蛋糕。但三年后,对于面对孩子高考的家长来说(高考新闻,大家说说吧),蛋糕变了味道。

三年过去了,原本期待“转正”到北京的外地人士并不开心,因为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转正”规则过于灵活,大量绿卡持有者仍然被挡在户口门槛之外。而且,持卡人发现自己在很多重要的利益面前,仍然是一个“农民工”。2003年,一些“绿卡”持有者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北京读高中。这些孩子将于2007年6月参加高考,但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只能回老家参加高考。

北京市人事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绿卡”和户口是两回事,“绿卡”只是让持卡人享受北京市民的一些待遇。当时《意见》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学生是否可以在北京参加高考。很明显,持有“绿卡”的孩子可以在北京上小学、初中和高中,而不需要借读费。教育部门称与教育部无关。但是北京高教办说根本管不了,高考考生只能回原考点。

回老家参加考试引发争议。

持有“绿卡”的外地人子女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绿卡也不能帮他们解决“非北京户口”的所有问题。很多父母认为他们在北京都有正当的工作和稳定的住所。他们的孩子其实长期在北京生活和接受高中教育,有的从小学初中就在北京读书。这些孩子与那些没有在迁入地实际居住和接受高中教育,在报名参加普通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前利用省份间录取分数线差异,通过办理非正常户籍迁移手续,获得报考资格和更多分数较低省份的录取机会的“高考移民”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部《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明确指出,“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可按照考生户籍与本地区高中学习一定年限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报名条件、时间及相关要求作出具体补充规定。“据了解,目前上海、天津、广州等地也已按照教育部上述精神,允许持有工作居住证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招生。

已经有绿卡的钟先生调侃道,虽然很多人在北京有工作居住证,但这只能说明他们是北京需要的人才,并不代表配偶和子女享受北京市民的同等待遇。在北京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入学,免收借读管理费,这是一个很大的“礼物”。至于在北京高考,你得先有北京户口。这才发现“一视同仁”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

根据规定,持有“绿卡”的子女在2007年6月5438+10月10日未办理户口迁移,将回老家参加考试。这是家长和孩子很难接受的——各地教材不一样,教育方式不一样,考题不一样。在北京读高中三年的学生如何应对母语考试?他们的高考会面临哪些困难?

申报北京户口很难。

那么,是不是一定只要申请就可以转为户口呢?为此,记者联系了一位从事户籍工作几十年的基层工作者。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之前已经提到的申请后评估标准和制度尚未出台,“即使申请,也会无限期搁置。”

其实申请“北京绿卡”的人心里应该明白,持有《工作居住证》满三年的人,经用人单位评估推荐,可以根据能力和表现申请人才引进手续。并不是说一旦申请成功。但是很多人还是只看到了“三年”这个时间点,忽略了后面有那么多的定语,决定了即使持有绿卡,想要成为北京人,拥有北京户口也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规定没有说孩子只要有绿卡就可以在北京高考。这张绿卡只是打开了一扇窗,让主人看到了希望。打开大门,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早在2004年、2005年,北京市政协委员韩志军就在北京两会上提出提案,在“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中增加子女高考条款。他说,有绿卡的人在北京创业,买房买车,扎根北京,但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孩子考上大学。这个问题在《制度》中没有规定,很多在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能回原居住地报考。他们按规定在北京上了小学、初中甚至高中,却无法在高考中与北京学生一争高下,实在不公平。而且北京和外地高考卷子不一样,教学不一致,很难回到老家高考。在这个关系到子女未来的大问题上,外来人才并没有感受到“国民待遇”。

韩志军认为,实施“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难度不大,有必要增加子女高考的条款。三万多有证外籍人才中,每年只有一千多个孩子参加高考,不会对北京学生产生影响。为了防止有人利用这个政策作弊,可以规定考生在京就读的年限和父母在京工作的年限,比如三年以上,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虽然每年只有少数候选人受益,但可以大大提高“市民待遇”的含金量,更能体现北京市政府对外籍人才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