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考试中占40%的分值,可以说占了语文科目的半壁江山。而我们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学生都很担心,一谈到色变就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所以学生一看到作文就烦。老师呢?他们也害怕作文教学,因为尽管他们努力解释,学生仍然不知所措,不知所措。尤其是作文的批改,费时费力,而且吃力不讨好。学生很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老师和学生都感到无奈和懊恼。
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们来看看下面几组作文例子。我在高二的一次作文课上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母亲”的文章,结果如下:
一开始,同学A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她是我们最亲的人。她从小就在我们身边。她经常自由,但对我很严格。”下面是一个关于她妈妈是如何督促他做作业的故事,最后“妈妈很伟大,我们要好好学习,报答她养育我们的恩情。”整篇文章不够300字。
开头同学B写道:“我七八岁的时候,因为身体不好,妈妈经常带我去看医生。”然后第二段写的是我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发高烧,我妈背着她去看医生。路上妈妈把所有的伞都搬到了自己身上,我被雨感动的很。最后一段以“我非常感谢我的母亲”结尾。。
c同学写的比较好,开头是这样写的:“我妈妈是一个普通的职场女性,但她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导师。十五个春夏秋冬,有无数艰难困苦。是你,我的母亲,一直无怨无悔的陪我走过。”然后下面几段详细写了妈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如何自学的,让她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比如第一次写作文。结果我交了一张白纸,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妈。我妈牺牲休息时间教她写作技巧,帮她寻找写作灵感,纠正错别字,直到深夜。第二天,我把作文交给了老师,老师表扬她写得好。她衷心感谢她的母亲。十三岁,她懵懂,长大了。她总觉得妈妈的谆谆劝诫是唠叨,和妈妈吵了一架。后来,那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了我妈的心。最后一段以“如果我能考出好成绩,知道做人的道理,我得感谢我妈。”整篇文章写得很流畅,细节得当,还可以。
从上面的作文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差强人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学生读书太少,导致单词和词汇积累少。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也能背诗。”然而,近年来,随着考试指挥棒的魔力越来越大,学生们整天沉浸在“题海战术”中,注重考试技巧和能力,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另外,现在的中学生看电视剧多,玩电子游戏多,上网和QQ多,平时看报纸和散文少,文学名著更少。导致学生知识贫乏,无法用文字表达,口语化加强,甚至写出来的文章只有他自己知道,别人很难看懂,比如某个同学写的。
二是学生生活单调枯燥,导致写作时题材匮乏,无话可说。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创作出什么文章。”生活是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来源,但现在中学生的生活方程式是:“吃饭-学习-睡觉”,很平淡,学生自己也很少主动去了解社会和生活,所以学生在写作时总是写那些没意思的话题。比如B生。
三、对写作缺乏兴趣导致对写作的恐惧。
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很少尝试成功的喜悦,加上老师缺乏鼓励和批评,害怕写作,只能抬头看着写,而不能积极投入写作实践。久而久之,他们对写作的厌恶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好作文只是天方夜谭。
第四,学生基础知识不足,导致作文缺乏方法,跑题。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基础知识,以及词汇、句型、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是很少的。所以现在的中学生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一接到作文题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管作文合不适合题目,不是错别字多就是句子多,更别说思路、写作方法、技巧了。总之,交作文就够了。
面对中学生写作中的此类问题,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摆脱写作的困境,步入写作的良好局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对窗外的事情充耳不闻,专心看课本。他们认为学书本上的知识就够了,很少看课外书,所以缺乏写作素材和参考,这让他们害怕写作。他们要想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就必须积累写作素材。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x09阅读和写作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云:“读书如写字。”这生动地体现了阅读和写作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并行发展。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写出精彩的文章。读书少的人肯定不会写文章。相反,如果他们觉得写几个字都不好意思,哪里还会多读书?同样,文笔好的人往往比一般人读的书多,读文章的能力也一定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司马迁通读古籍,撰写史记,被鲁迅誉为“古今绝唱,空白诗《离骚》”。李白、杜甫、王维等文学造诣非凡的人都读过一万多卷!钱钟书博览群书,通晓中西文学,作品精彩。例子数不胜数,都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吕叔湘先生说:“一旦你学会了阅读技巧,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这也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从能力构成的基因和思维转化过程来看,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规律是“积累——模仿——借鉴——创造”。积累就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包括生活经验积累、知识技能和语言积累。知识、技能、语言的积累都要靠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文章写作规律和各种写作技巧,积累大量词汇,也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借鉴,将他人名著中的技巧、语言、思想、手法和典型事例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从而完成文章写作。当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摆脱模仿的拐杖,独立创作。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维记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语言的积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阅读和写作就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①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切脑力劳动都取决于兴趣。”可见,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就会失去求知欲望,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由于现代信息的发展,人们日常使用书面语的范围和频率远不及口语。有了电视,人们直接面对五颜六色的电视画面。有了电脑,人们可以玩刺激的游戏或在QQ上聊天。有多少人?有多少人讲述了这些名著的故事?尤其是中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所以,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兴趣就是动力。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他说的是兴趣在学生意识形成中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心理。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比如组织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要组织学生交流,让他们谈谈阅读这本书的独特感受、体验和体会,就像通常说的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文章的体验和感受也不一样,所以要充分肯定讲得好的人。不足之处要纠正到点子上,让师生共同讨论,变“集中讨论”为“集体讨论”。如果学生体验到探究问题根源的快乐,开始尝试自己阅读,就会获得丰富的知识,阅读兴趣也会逐渐增强,听说读写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②同时要注意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总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自学能力的内容和标志之一,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这充分说明了培养阅读习惯对语文的重要性。
首先,要培养学生边读边写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文笔。”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懂的单词和句子记录下来然后用参考书或者请别人解答,比单纯依靠老师“填鸭式”要好得多。还要培养学生随时记录自己阅读经历的习惯。这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很有帮助。
其次,要培养学生提取和积累的习惯。大文豪苏轼主张“采积之习惯,为学生作‘正确模仿’之准备”,鲁迅先生说:“须采多花如蜂,方可酿蜜。如果你咬一口,你的收入会非常有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原因是我们在积累上下了很大功夫。在阅读中,我们有意识地收集整理阅读材料中的字、句、名言,材料丰富。很多同学写作时苦于沉默,只好“看题轻”。根本原因是材料的缺乏,仓库储存材料的多少与成分直接相关。
第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事物或某项活动时的愉悦和兴趣的激发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第一,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俗话说,要学好一样东西,兴趣很重要。它是获取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自觉动力,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好方法。批改的时候我一定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鼓励他们,而且每次写作文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挑选一些优秀的作品贴出来,在课堂上朗读出来。哪怕一个字用得好,写了一个精彩的开头,我也真心称赞,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一个成绩不好的同学,作文写不出来。字不达意,字不够写。有一次我发现他的作文选材不错,很新颖,就给他做了一些指导。然后我在作文评课上感慨地看了他的作文,肯定了她的进步,建议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从那以后,他的写作态度积极多了,每次都能写出足够的字,有时候还会认真看一些课外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力向他学习。
第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俗话说,学生写作水平不一样很正常。“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让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起,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的心理和行为。所以每次写作,我都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任务,分类指导。好学生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作文比赛。为了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降低对差生的要求,降低难度,让他们通过努力达到一个小目标,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心感受世界的习惯。
写作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无数的新鲜事发生。可惜有的同学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所以有些同学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就像挤牙膏一样。他们往往因为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或者不习惯思考而言语不足。鲁迅说:“要创造,先要观察。”只有写文章,才能写得自由。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有很多写作素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无穷无尽的。“怎么才能把问题问得这么清楚,才能有源头活水?”观察是从生活源头学习,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身边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必须热爱生活,和愿意随时随地生活的人一起观察生活。这样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总之,我们观察生活越仔细,描述的东西就越生动。所以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心感受世界的习惯。
帮助学生总结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1.教学生写作的技巧——定一个漂亮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醒目的亮点。要使题目美观新颖,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a .引用。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一致的诗词、名句、歌词、谚语、广告、文章。这样的标题引人注目。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b .修辞风格。也就是说,修辞格是用来拟标题的。用比喻、拟人、借代等常用方法,这样拟出的标题意象,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比如一篇以“环保”为题的作文,题目可以拟定为“树的叹息”。c .标点符号。》.
2.提供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写好开头和结尾。古人把文章的开头叫做“凤头”,文章的结尾叫做“豹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热度一种声音感。一个好的结局是,如果她转过头来微笑,就会有一百个咒语被施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呢?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方法。比如开头的写作方法有:①巧用修辞,彰显风格,②悬疑,引人入胜,抒情开篇,感人肺腑,转入正题,生动深刻,描述题目自然真挚。结尾方式有:①自然收尾,②点睛之笔,③自始至终呼应,④名言警句,⑤抒情议论。
3.要写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磨练文字,善用修辞,为文章增光添彩。子曰:“言不可言,行不远。”优秀的作品一定是“文采丰富”的,而那些语言枯燥、乏味、丑陋,像一篇“乞丐”文章,自然就被抛弃了。这决定了我。然后就是平淡自然。作为一个作文初学者,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时刻用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文字吸引读者,这样才能在作文中取得高分。所以,要写好作文,他必须引导学生锤炼文字,善用修辞,为文章增光添彩。
简而言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语文教师大胆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扬长避短,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让“写作教学是个老大难问题”永远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