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名的由来
八里台原名八里台王子领地。巴里泰是元世祖忽必烈汗的侄子。封地在八里台至六里台一带,西边有防水堤,称为王堤。八里台是王子领地八里台的总称,并不是指具体的塔,也不是指八里的数量概念。杨文忠解释说,六里台和七里台不在一个地方,人们认为现代人是从八里台算起的。
天津琉璃台的地名出现在解放前,当时是一片荒地,在广海庙和八里台之间,人烟稀少。当时这里只建有一所中日中学,主要由日军赞助,由沈建世、周作人等任教。1945日本投降后,学校停办,校址转移到南开大学北校区. 5438+0952。两年后转入天津工农速成中学,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师范大学北校区。当时从东站开了8路车到琉璃台终点站。这是六里台地名第一次出现在天津地图上,其出处估计在八里站1公里左右,没有依据。
天津七里台直到解放初期才有这样的名字,但人们认为在八里台和六里台之间应该还有一个七里台。2095年,天津第三大学(北洋大学、南开大学、津沽大学)院系调整,调整后的北洋大学(更名为天津大学)从西固北洋大学旧址迁至现址七里台。当时地址有6544地。有几百亩的水坑,一个废弃的体育场,一个财政局的旧仓库,一个交通部的广播站。校区东临卫津河、卫津路。当时是谭石路,东校门卫津河上有一座老木桥,著名的南国桥。
建设工程于1952年5月开工,大量的砖、灰、砂、石运到工地。由于场地不熟,运输工人经常强行进门,有的运到南开大学,有的运到六里台找接货人,投料混乱。当时,作者是学校的总工程师,杜琪立教授是工程组的副组长,郭冰同志是材料组长。三个人商量后,在学校东门的木桥上竖起了一棵大树。写了《天津第三大学七里台工地》这本书。此后,6000多名天津基建工人、搬运工、手推车、汽车等。一直每天进出校门,七里台的地名不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