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防疫部门事迹材料

先进防疫部门事迹材料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经常会接触到事迹。事迹是用来表扬先进、树立典型的文字材料,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思齐、效仿起来,从而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如实记录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所以起草契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我收集到的防疫先进部门的事迹。欢迎阅读收藏。

吴贤钟同志,42岁,是大方县大方镇关静村的动物防疫员,负责关静村的动物防疫,协助镇上的动物产品检疫工作。近年来,吴贤钟同志积极宣传畜牧兽医法律法规,推广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控新技术,促进农民致富。他为农民留下了一串闪亮的脚印。虽然年纪不大,但大家都叫他“老吴”。吴贤钟同志是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杰出代表。2007年、2009年、2010年被大方县畜牧兽医局推荐在全区受到表彰,被评为全区“先进工作者”、“优秀防疫员”。

第一,刻苦学习技术,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吴贤钟同志虽然初中毕业,但积极参加县畜牧兽医局和县扶贫办组织的畜牧兽医技术培训班。1986取得大方县畜牧局兽医技术培训班结业证书,2008年取得县职业中学颁发的畜牧兽医技术结业证书。吴贤钟同志平时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向县乡技术干部请教,注重实践,积累兽医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吴贤钟同志从1986开始被县畜牧局聘为村级动物防疫员,可以说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使他更加贴近农民,更加方便为农民服务。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系统掌握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业务技能。1991被贵州省农委授予“农民技术员”职称证书,1995被授予“助理兽医”职称证书。

关静村位于大方县的边缘,人口多,人口少。很多养殖户从事养殖,却没有意识到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不明白什么是疫病,什么是疫情,为什么要依法防疫等等。吴贤钟同志在县城所在的街道租了房子,自己出资,配备了冷藏设备和诊疗设备,开办了兽医诊所。除了为分管的关静村服务外,还经常为周边村的群众和县城的宠物养殖户服务,向他们传授畜禽养殖防疫技术,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知识和畜禽疫病的危害,解答养殖户的各种疑难咨询。在开展咨询服务时,吴贤钟同志发现大多数农民素质不高,不能接受防病防疫,于是他深入农户家中传授技术,走进猪舍、牛棚、鸡舍、鸭场,手把手地传授畜禽饲料配方、育雏技术、防疫技术。多年来,吴贤钟同志走遍全镇所有畜禽养殖户和养殖场,受到了所有养殖户的欢迎和信任。

二、做好动物检疫工作,确保畜禽健康。

动物防疫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县畜牧业发展大局。吴贤钟同志牢固树立“防疫无小事”和“养殖成败取决于防疫”的意识,结合责任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防疫工作的开展。根据《动物防疫法》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要求,对春秋两季和每月注射的重点防疫期制定了详细的防疫计划,疫苗和治疗药物储备充足。在大方镇的两路口和对江,每逢赶集日,都有数百头仔猪、500多只家禽和10多只畜产品在市场上交易流通。吴贤钟同志积极协助镇畜牧兽医站做好检疫工作。

吴贤钟同志对防疫工作毫不含糊,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畜禽防疫工作。主要是对猪瘟、W病、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疫苗进行注射和标记。,做到“户不漏、户不漏、畜不漏”,采取每户一针,防止交叉感染,对不在家的农户畜禽进行登记补针。建立畜禽免疫档案,做好档案记录,及时向上级畜牧部门报告责任区畜禽生产和疫情动态,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动物疫情调查、动物疫情监测采血和疫情调查。大方镇每年饲养家畜1.6万余只,家禽羽毛5万余根。吴贤钟同志带头每年春秋两季对畜禽强制注射禽流感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疾病疫苗、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在他的带动下,大方镇重大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畜牧业发展的安全健康环境。

第三,提供优质服务,增加农民收入

吴贤钟同志常年背着保温箱,拿着注射器和耳标钳。春秋两季关键疫情期,他风里来雨里去,早出晚归。除了给农民打疫苗,他还主动为养殖防疫提供技术服务,消除他们的各种思想疙瘩和技术难题。吴贤钟同志依法给农民的猪打了预防针和耳标,但是农民不理解。他们认为接种疫苗后耳标不能挂,给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带来阻力。吴贤钟同志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把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和他带来的各种宣传资料拿出来学,边学边交流,终于让农民明白了道理。在吴贤钟同志的优秀服务下,他们依法接受防疫。

“哪里农民有困难,他就去哪里,也就是除夕或者正月初一。只要农民一声令下,他就开始上路。”这是农民对吴贤钟同志的评价。关静村的农民蒋兆虎每年饲养500多头猪。今年养的第一批150头猪长势一直不好。吴贤钟同志主动到家里去诊治,解决问题。通过诊断,他采取了“驱虫、配制饲料添加剂、送饲养环境卫生”的方法,使这些猪按照正常生长时间出栏,没有造成损失。

由于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吴贤钟同志被50公里外的长石镇山坝村新兴农场和刘龙镇头塘村李×养猪场聘为兽医技术员。吴贤钟同志在技术、引进、防疫、治疗、饲料配方等方面提供了服务,使这些养殖场的猪长得快,不生病。他们都说,有了吴贤钟同志的技术支持,明年农场的规模将会扩大。

为促进猪种改良,吴贤钟同志于2008年参加了地区县组织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培训完成后,在大方镇推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到目前为止,已有800多头猪进行了人工授精,出生了上万头猪,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说到吴贤钟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他确实为农民排忧解难。镇上的干部都说:“他做的是义务劳动,但辛苦没有白费。他真的起到了农村动物防疫员的作用。他是镇上动物防疫员的优秀代表。”

吴贤钟同志克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低、工作辛苦、工作量大的困难,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服从业务安排,积极完成分配的各项任务,为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作出了表率。透过一个个头(羽)畜禽舍,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动物防疫员,吴贤钟同志心里是踏实的。我们希望吴贤钟同志未来的动物防疫员之旅更加辉煌。

2 37年间,山西省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防疫员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20万名儿童接种疫苗,实现了预防接种规范化和安全接种,100%完成了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未发生基础免疫传染病或疫苗接种纠纷。

王元林说,针眼是件大事,任何事情都不能马虎。

我遇见王元林的那天是6月30日。吕梁山东脚下的双鹿乡迎来了久违的细雨,宁静的山城充满了凉意。

林正准备出门。张的孩子3岁了。是时候加强脑膜炎疫苗的接种了。半个月前,宝宝发烧,不能打针。我今天又要走了。他小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块从冰箱里搬到他背上的疫苗盒里。一边穿着出门才穿的中山装,一边说针眼上的东西是大事,一切都不能马虎。

他要去15里外的兰家山,从河滩上下来,沿着陡坡往上爬。

61岁的王元林已经这样做了37年。37年间,他为全乡15个村的儿童接种疫苗,接种20万人,实现了预防接种规范化和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无基础免疫传染病,无疫苗接种纠纷。

王元林先后获得省级免疫规划先进个人、法定传染病报告先进个人、免疫规划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日前,山西省卫生厅授予他卫生防疫模范荣誉称号。

不要怕苦怕累,怕错过娃娃。

静乐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在王元林的童年记忆中,天花、脊髓灰质炎、脑膜炎等疾病都很流行。他目睹了这些传染病夺走了许多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初中毕业后,王元林选择了在县卫生学校学习。1973毕业后,成为全县第一代农村防疫工作者。当时因为他知道自己害怕,所以更明白自己的责任!

一开始大山里的人不太明白,自己的孩子没病。为什么他们打了预防针,吃了那些红色和绿色的药片?王元林一次只能找你一趟,一个一个做工作。兰家山村的赵涛娥是聋哑人,家里三个孩子都到了打预防针的年龄。王元林几次来到门口,但无论他说什么或做什么,他都做不到。最后,我找人帮我用手语解释了真相,但赵家打不起疫苗。王元林二话没说,支付了三个孩子的疫苗接种费用。

每次王元林去一个村庄,他总是问谁很快就要生孩子了,谁刚刚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儿的消息,他马上上门,给孩子建立健康档案。当我春天去秋来时,我看着王元林一个接一个地跑,听着王元林一遍又一遍地说。村民们明白,无论谁接种这种疫苗,对他都有好处。

为了不漏掉一个孩子,王元林走遍了全国,风雨无阻。去年春节刚过,大雪纷飞,李家的新生儿正好到了接种期。王元林拿起药箱,直奔10多英里外的南黄圩村。两个多小时后,当被大雪覆盖的掀开洞的门帘时,李惊讶地说:这么大的雪,你们怎么还在这里?王元林回答说:这么大的活动我怎么能不来呢?

在去出诊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斜坡又陡又滑,王元林的左膝盖重重地撞在了石头上。他挣扎着爬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向大山深处,完成了接种。从那以后,他的左腿陷入了困境,既不能弯腰也不能下蹲。天冷了就疼。在山路上跑最贵的就是鞋子。王元林每年穿七八双妻子做的布鞋,一年穿两三双布胶鞋。他说:再累再累,也怕错过娃娃。

为了宝宝跑来跑去是什么?

那天,在张的家里,仔细地测量了孩子的体温,然后给孩子打了A+C流脑疫苗。张有点不好意思。打了一针让你跑了两趟,还下着雨!王元林严肃地说:发烧是接种疫苗的典型禁忌,带病接种疫苗对宝宝有害。为了宝宝跑来跑去是什么?

现在双鹿乡很多老乡都能说出打预防针禁忌的常识:感冒发烧不能打;吃鸡蛋过敏就不能打;糖丸一定要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水温一定不能高。这是王元林挨家挨户宣传的结果。

为了保证疫苗的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养成了两个习惯:无论多远,从不在外过夜,保证便携式疫苗箱保持正常的低温;一进屋,不管白天黑夜,都要先按下房间灯开关,看看有没有停电。一旦停电,他马上把冰模板搬到冰箱里,保证疫苗的质量。王元林说:如果你没有把握好一个细节,就会出事。

王元林外出时喜欢穿一件四个口袋的中山装,口袋里总是放着一些64英寸的笔记本。在他家的一个纸箱里,有几十个这样的小笔记本。小本子上详细记录着孩子的姓名、村名、父母姓名、出生日期、接种时间、疫苗名称,以及每支疫苗的批号、日期、产地、生产日期。每个月,王元森林都要根据一个小本子设计一个疫苗接种时间表,什么时候去哪个村,哪个村有几个需要接种疫苗的孩子,都标注出来,一个都不漏。

在王元的生活中,一切都围绕着疫苗。有一次,王元林高烧39摄氏度,人们躺在床上,想着10里外的岩湾村,那里有个孩子在等着打预防针。打预防针是有规定的,不能错过周期。他给自己打了一针退烧针,然后顶着烈日出去了。今年春节,兰儿沟村的老赵带着1多岁的孙子回老家过年,正月初八就要回城。第七天一大早,王元林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18里外的兰儿沟村。看到王元林冻僵了,老赵心疼地说,以后打针也没关系!王元林说:“如果你因为接种疫苗晚了而生病,我会害了你!”!

村民们等着看我们,比什么都好!

沈家村是林居住的地方,也是双鹿乡政府所在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村里建起了新房和小楼,有些人甚至回到了自己的车里。然而,王元林的生活很紧张。两栋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漏水了,老婆说要4万块钱修,我负担不起!现在老两口住在同村的二女儿家,家里除了冰箱和政府分配的一个文件柜,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在王元林心中,我最感激的是我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起初,王元林的工资只有26英镑。5元,80年代涨到每月60多元。到现在,他的工资只有370元。30多年来,王元林没有为家里挣回任何东西,一家四口的生活就靠家里的6亩责任田。由于经济拮据,大女儿才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了,二女儿初中没读完就出去打工了。由于王元林常年在农村奔波,家里的农活全靠妻子。提到他的妻子,王元林哽咽了:她了解我,我感谢她!

王元林也有很多快乐的事情。我管理的区域,我管理的事情,娃娃都不耽误,都很健康。有许多事情,也让王元林感到欣慰。前年,在外打工的女儿和女婿回村建房。开工那天,不打招呼,前村的村民和邻居都来了,所有的劳力和苦力都免工钱;地里的农活老婆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乡亲来帮忙;走在山里,谁要是遇到坐车或者骑车的,都会毫不犹豫地停下来让他搭车。

想想这些温暖的事,王元林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村里人喜欢我胜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