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起源于哪里?你属于哪种文化?
闽南话是什么语言?有人说是“福佬话”,也有人说是“浣熊话”。远在1500年前,甚至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迁居河南光州,汉人的文化被他们的后代带到这里,再迁到闽南,最后跨过海峡来到台湾省。
闽南、台湾省等地以我们现在习惯称之为“闽南话”的方式传承这种文化。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闽南语的意义在于,我们的祖先避开了大迁徙中中原民族融合带来的语言改革,完整地保留了汉代的古汉语发音,也就是中原的标准发音,无非就是现在让我们用不完的闽南语经典。以下是《三》、《钱》、《大学》、《中庸》、《论语》、《诗经》、《尚书》、《礼记》、《唐诗》等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论语》富有人生哲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翻译佛经使用的语言是唐初“切韵”制的中原汉语,闽南话使用的“河洛话”是唐代中原汉语的“母语”。后来佛经被日本留学生用片假名传播给日本人,但至今无用。今天日本学生读佛经,背诗,都是用闽南话读佛经,用汉语发音,吟诗也差不多,这就足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佛经是用普通话音译或意译的,而用闽南话却很好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法师经常感叹,闽南话汉语发音的丢失,对念佛经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骄傲的是,如今的闽南语已经成为地球上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还被记录在1997年美国发射的“释放者”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在浩瀚的银河中寻找知音。
以闽南语作为汉语的参照系。
语言研究专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李如龙教授表示,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闽南方言都包含了很多古汉语的元素。对此,相关专家做了比较充分的对比。学习古汉语,掌握福建方言尤其是闽南话的口音,比了解其他地区的方言更有优势。比如“鼎”在古汉语中通常是指一个铁锅,闽南语的发音与古汉语的音义一致。但是其他地方的人就没有闽南人那么方便理解了。
李教授说,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现代工业汉语,与闽南语也有很深的关系。如果能掌握闽南语的特点,并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可以加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掌握。在早期的汉语教学中,我们通常从语音入手,然后从普通话与方言衔接的角度来理解词语的意义和含义。现在这种方法已经被遗忘甚至放弃了。很多人认为方言会干扰汉语学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比如你不懂或者不会说闽南话,你的普通话可能就不太标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擅长方言与汉语的对比教学,排斥方言辅助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李教授说,灿烂的中华文化主要用汉语表达,但也包含着用不同方言表达的优秀地域文化特色。他认为,掌握闽南话不仅可以为汉语学习提供良好的参照系,还有助于了解和理解闽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