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HarvardGardner教授(1983)在研究人脑和不同对象智力的基础上,修正了传统的智力概念,将智力定义为:1。智能是在一个单位或多元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和创造一定价值的能力;2.智能是使人能够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一组能力;3.智力是人们在发现问题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积累新知识的能力。他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智能,如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知智能和自然智能。根据加德纳的观点,人类的智力具有以下特征:智力的普遍性——每个人都有多种智力,但某些智力的发展程度与智力组合的程度不同,智力经过组合或整合后可以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智力的发展观——人的智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来发展和逐步强化的;智力上的差异——既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有个体内部的差异;智力-智力的组合观不是绝对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以组合的形式相互作用、发挥作用。
多元智能的概念与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密切相关,但其内涵比任何教学方法都丰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已成为20世纪外语教学的趋势(Rodgers 2000: 2-12)。本文将以英语教学为切入点,探索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为该理论拓展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将多元智能理念融入英语课程,开发多元智能的课程模式和教案,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最佳切入点。比如1。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科目列表(坎贝尔等,2001)。以某项智能为主题单元,设计与该智能相关的活动。在人际关系主题列表中,你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如组织或参加英语晚会,与同学进行英语对话,与同伴交换支票或批改英语作文。在实施过程中,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清单,采用自己好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展示他们的才能和知识。2.安排多课程计划表。把智力的目标放在英语课程或单元教学中,把各种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应该培养哪些方面的智力,并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设计的教案应包括课程或单元名称、课程或单元目标、预期教学效果、教学资源或辅助材料、学习活动、教学步骤和评价方法。
多元智能观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有四个阶段:能力感知——通过触觉、嗅觉、味觉、视觉等各种感官体验激活各种智能,感知理解世界各地事物的各种特征;能力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具体情境来体验情绪,调节和强化认知活动;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教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将智力发展与教学重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力水平并开发他们的潜力;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评价,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智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有所作为。
第三,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A)培训认知策略和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听、说、读、写的能力,即通过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说明、创造知识、建构意义和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语言技能的发展对学生在任何科目上的成功都有重大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有效地听,在听的过程中判断内容,抓住中心主题,听后总结重点;训练学生用尽量少的文字做笔记和重点,主动勾画心理图式;培养学生资源的策略是鼓励学生涉猎课本以外的资源(如词典、英文报刊、图书馆资源、网络信息等。),使他们在不同阶段达到相应的资源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智能。
指导阅读训练,促进逻辑、数学和身体智能。
逻辑数学能力涵盖数学、科学、逻辑三个领域。主要指数学和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和运算能力。外语属于文科,和逻辑、数学、物理好像没什么关系。其实外语也有一些数学概念,比如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外语习得。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方式。在阅读训练中,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和改变逻辑结果,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逻辑数学智能在思维和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线索(如解释性线索、同义词/近义词线索、反义词线索和语境线索等)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理清句子的基本结构,融会贯通文意;根据文中已知的信息推理故事的发展;根据字面意思、文本的逻辑关系和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深刻理解文章的寓意;根据你所读的内容,按照逻辑顺序用词来表达主题。这些阅读练习具有挑战性,可以锻炼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
(三)运用空间表征策略,发展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感知结构、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的能力,包括用视觉手段和空间概念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利用真实空间,利用真实的物理空间(如教室或物体的位置)进行直观教学(如at、in、on等方向介词的教学),是培养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利用电影、电视、幻灯片、多媒体、挂图、图表等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利用二维平面中的空间关系创建人工图表空间,可以将教学内容可视化,实现空间表征。在处理描述性文体(如冬眠)的文本时,可以设计流程图、矩阵图或层次结构图来呈现文章的主题和主要概念;在处理记叙文(如TheNecklace)时,可以使用视觉轮廓或网络图,有助于理清文本的脉络和要点。
图表还可以用来分析或解释词语的语义关系、句法关系、篇章结构等非空间问题。非空间问题的空间表征是将非空间关系类比映射为空间关系,借助空间图表处理非空间的问题(杨晓东等,2001),使学习对象形象化,有利于问题解决。构建这样的空间不仅需要人类知识体系的获得,还需要创造性的智能活动。
(四)营造音乐环境,培养音乐智力。
音乐智能主要是指对节奏、音调、旋律的感知和直觉,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被广泛用于开发个人的智力和潜力。年轻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有音乐的潜质。因此,利用教材或课外音乐资源,将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教学方法包括听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唱与教材同步的英文歌曲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抒情歌曲。教学步骤是:先听歌,呈现歌词,讲解歌词的语法、句法、词汇,分析歌词内容,然后学唱。
研究表明,听歌会促进目的语的输入、内化和习得;唱歌不仅可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增强节奏感,还可以学习语音、语法、句法,增加词汇量,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熏陶,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外语学习中的音乐会使记忆课程变得轻松简单,适时安排学生听/唱英文歌曲,可以消除疲劳,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认知和情感水平。
加强动觉训练,提高肢体运动智能。
肢体运动智能(Limb-sports intelligence)是指个体控制自己的肢体,运用动作和表情表达思想感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与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密切相关,寓教于乐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游戏中的看、听、说体现了“做中学”的原则。有资料显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有10%的知识是从阅读中学到的,20%是从听力中学到的,70%是通过读、看、说的配合,90%是边走边说(斑鸠,1993)。现行教材将课堂游戏纳入教学内容,其中演示游戏较多。演示或戏剧游戏属于动觉游戏,可以同时训练学生的肢体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促进语言与肢体、动作与表情的协调。比如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理解单词的意思,通过对话来练习口语,通过表演来掌握肢体语言。
小学初中玩游戏的机会比较多。高中外语学习中的身体活动相对较少。但是,仍然可以通过使用教学内容和创造动态环境来提供身体运动的机会。比如,在处理肢体语言文本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和模仿肢体语言,比较英汉肢体语言的异同,积累用肢体表达思想的经验。
利用游戏辅助教学时,要设计具体情境,安排最佳时间,讲解相应规则。同时要注意游戏本身的信息结构特点,游戏内容和学习的适应性,考虑如何从游戏中获益,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潜力。
(六)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是人类智能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与他人沟通合作,感知、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创造积极的人际环境的最好方法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整体听写合作听说写活动为例。老师先准备一篇难度适中的短文;然后做听写训练;然后要求每组的学生围绕听力的内容,重写短文;最后老师会对成绩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是引导学生在个别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所学语言,使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相结合,使语言学习更具交际性,符合语言学习和应用的规律。
合作学习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焦虑。学生愿意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教师可以指导或帮助小组,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师生合作关系的形成。
(7)了解元认知的要素,开拓自我意识智能。
自知智能是关于构建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自知聪明的人具有自知和自省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来规划和指导自己的人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元认知是智力的核心,元认知意识可以促使学生做出成功的选择,有效地纠正自己的行为。学习者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包括三个要素: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技能和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对影响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的那些因素的理解;元认知技能是个体调整认知活动的能力,包括计划、监控和调整;元认知体验是个体随着智能活动的发展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也是元认知活动和认知活动之间的中介因素,贯穿于认知活动的始终。元认知的培养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启发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资源,引导他们了解任务的类型,学习一些策略。其次,让学生主动了解自己的智能活动,形成计划、监控、调节的习惯。比如,在英语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写作前拟一个提纲,确定写作的要点、步骤和方法,预测文章的长度;写出初稿后,有意识地检查或向同行请教,及时纠正拼写和句法错误,提高表达能力;老师可以改正错误,改正后调整思路。再次,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认知活动的过程:在活动前期,体验任务的难度和熟悉度,激活相关的元认知知识;活动中途,体验任务进度,评价反思;活动后期,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8)训练观察技能,提高自然智能。
自然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洞察自然或人工系统的能力。培养自然智能是各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外语学科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动物和环境,并结合实际调查或讨论某一主题。例如,在学习Savingtheearth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亲近自然环境,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调查当地的空气和饮用水的质量或植被的状况,在放大观察对象和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写观察日记,讨论课文的主题。阅读教学也可以训练自然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的观点,要培养学生观察事件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掌握人、事件、时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和分析人的动机和事件的前因后果。观察环境的能力是一种跨学科的技能。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就更容易掌握课程形式、结构和关系,提示客观事物的规律。
四。结束语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为实现“三个发展”,尤其是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进行民主的、主观的、创造性的、和谐的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因材施教”中受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智力完全相同。人的智力水平不同,智力的组合和操作方式也各有特点。教师要重视个体能力的差异,正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客观事实,分析学生的需求,组织能够展示学生各种能力和特长的活动,消除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隔阂,让所有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对于多种智能来说,如果某一种智能重要和不重要,单方面培养或开发这种智能是不可取的。各种智能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处于同等地位。智力的普遍性意味着智力的多样性,这客观上要求教师开展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黄远振2003: 3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多感官活动参与学习,如看(图片或文字)、听(录音)和唱(英文歌曲)交替进行,讲(说)与演(角色)相结合,训练不同的智力;根据学习内容,创设相关场景,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将游戏引入课堂,模拟生活,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英语、交流英语;按照学习阶段,语言学习与智力发展挂钩,通过作业、小组研究项目、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合作能力、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智力;利用各种评价工具评价学生的智力表现,促进学生对多元智能的综合运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其智力特点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学习。
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趋势。其次,教师应该具有全方位的意识和技能,创造一个能够鼓励各种智能发展和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学习环境,因为教师的榜样在教学中最有说服力和示范性。再者,教师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技能,但教师个人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做到多才多艺。客观上需要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老师之间的团队合作。* * *讨论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