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教育

1979年,全国幼儿园工作会议纪要发表,把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提高到早期智力开发的高度。1980鉴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队办幼儿园数量大幅度减少,部分小学开设学前班。全县有幼儿12284人(其中学前班幼儿3113人),录取率23.6%。从65438到0983,平洲经验得到推广,农村出现了乡(行政村)、村(自然村)、集体、民办等多种办园模式。当年,区、乡、村三级新办了27所设备比较完善、环境优雅的幼儿园,面积达7463平方米。1986年,全县幼儿园224所,幼儿26220人(含14571幼儿),入园率上升到48.6%。

1987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办好示范幼儿园的意见,调整幼儿园布局,实施城镇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建立科学管理制度。65438-0989落实县政府《关于发展我县幼儿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管理水平和幼师素质。1990进一步明确将中心幼儿园打造成教研基地,带动各类幼儿园提高教学水平。1996年制定了《南海市幼儿教育第九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按照“农村重点发展,城市重点提高”的原则发展幼儿教育,小学附设学前班开始有计划地取消。全市幼儿园320所,在园幼儿(班)56029人(其中学前班1,81,477),入园率89.5%。有学前班的小学214所,占小学总数的75%。桂城中心幼儿园和南庄中心幼儿园分别在1995和1998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幼儿园。65438至0998,南海市机关幼儿园、机关第二幼儿园、石楠大学附属幼儿园转制为事业单位。

1999 3月,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强幼儿园规范建设的意见》,作为幼儿园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基本依据。2000年,要求各镇(街)中心幼儿园按照广东省中心幼儿园标准进行自评整改,按照《南海幼儿园基本条件》和《南海幼儿园建筑设计规划》建园。当年,桂城、三山、盐步、罗村、小棠、南庄、沙头、Xi安等部分镇(街道)全面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全市仅保留学前班92所,在班幼儿2910人,入学率95.2%。2001年,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村委会加大了对幼儿园的投入,涌现出一批标准高、设施齐全的幼儿园,形成了以政府办园为模式、集体办园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学前教育格局。当年全市共有56402名儿童(其中学龄前儿童2016名),入园率95%。2002年,南海有348所幼儿园和98所托儿所。其中集体办学的有216,占48%;民办、承包或合作办的有230家,占52%。同年,佛山有18所一级幼儿园,南海有12所一级幼儿园,其中社会力量举办的有6所。1979年,南海县共有小学270所,2614班,学生106930人,教职工4357人。适龄儿童85118,入学率97.9%;设有初中班的小学237所,初中班636个,初中生22852人。

1980年,石岭小学、盐步第三小学、和平第二小学被确定为全县重点小学,其中石岭小学被1978确定为广东省重点小学。那一年,13公社中心小学得到恢复。

从1982到10,南海县经过省和地方教育部门的检查验收,基本实现了普及小学教育。全县小学生10938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9%。

1986年9月,除3所小学被批准外,其余小学不再附设初中班。65438年9月至0987年9月,全县279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超过广东省小学教育基本要求。

1989 165438+10月,县教育局下发《关于对具备四项合格条件的学校分批验收的通知》。到6月1994,经过五批检查验收,“四合格”小学128所,占全市287所小学的44.6%。

65438年6月至0993年6月,桂城中心小学经过督导评估,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一流学校。1994年末,大沥中心小学等9所小学经督导评估被批准为佛山市一流学校。1995 5月,狮岭小学等11所小学经过督导评估,被批准为南海一流学校。截止到2002年6月5438+2月,广东省有5所小学(桂城中心小学、大沥中心小学、黄岐中心小学、西樵中心小学、大沥实验小学),佛山市有44所小学,南海市有56所小学,共有105年级学校,占全市228所小学的46所。

9月,1993,由旅港同胞沈耀雄独资创办的民办学校南庄镇李峤小学开学。1994民办学校(含小学)南海聚华苑学校、南海骏辉学校建成开学。这两所学校分别于2000年底和2001年初停办。2002年,南海共有五所小学:李峤小学、南广英语学校(含小学)、南海实验小学、大沥实验小学、南海师范实验学校。

1998,11年6月起,南海实施以调整学校布局、合并规模过小(不足500人)学校为重点的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将“改薄”工程与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相结合。到2002年,将合并59所小学,并增加一批标准化小学,如小棠中心小学、丹灶中心小学和狮山第一小学。

2002年9月,南海有小学228所,3416班,学生148434人,教师7000人。南海户籍适龄儿童127784人,入学率100%。1979年,南海县没有独立的初中,有237所小学设有初中班。县、公社所属完全中学17所,其中石门中学、九江中学为县重点中学;初中798个班,29829人,高中109个班,5307人。从1980开始,公社分片设置初中。当年,全县有2所独立初中。1981年,11独立初中;公社高中不再招收新生。1982全县独立初中24所,仅保留5所高中:石门中学、九江中学、南海一中、西樵中学、南海糖厂子弟学校。1984,重新开学的南海中学开始招收新生。1985,区办独立初中40所,石门中学、九江中学不再招收新生。1986,县城所属桂城中学开学,招收高一、高一新生(只招收高一新生到1988,三届)。1987除桂城中学外,所有县级中学均改为高级中学。

1987年普通高中学生与职业高中学生比例为4∶6。1988,全县普及初中教育。现有初中48所,707个班,36640名学生。普通高中5所,77个班,4704名学生。

65438至0994,镇(街)高中转型为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为一体的综合高中。1998年有5所市属高中和15所镇(街)综合高中,初中毕业生入学率86.5%,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教育。2000年,南海普及高中教育通过佛山市政府评估验收。

从1999开始,市直五所高中挖潜扩招,10班新生500余人。1999至2002年,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按高标准建设标准化学校。到2002年,共有37所初中,在校生1000余人,占初中总数的75%。当年实行市属高中与镇(街)高中“捆绑”发展,每所市属高中“捆绑”2 ~ 3所镇(街)高中,实现优秀的管理经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启动了“创建国家示范性高中”项目。南海市中学拥有广东省一流学校8所:石门中学、桂城中学、南海中学、盐步中学、里水中学、桂花中学、小塘中学、九江镇初级中学;佛山有24所一流学校,南海有24所一流学校,年级学校占中学总数的79%。

2000年至2002年,南海还办起了5所校舍、设备、师资、管理水平较高的民办中学:初中阶段的石门实验学校、南海实验中学;高中有南海中学沙头分校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海实验高中。完全中学有南海执信中学。该县的地方传统戏剧是粤剧。1979年周启荣、梁庭辉的独幕剧《秋争夏》获广东省业余戏剧创作奖。陈璐的粤剧《三凤求凤》、《姐妹易嫁》、《冠军与乞丐》分别在广东电视台1979、1980录制播出。20世纪80年代,独幕剧是县剧创作的主体。戏剧家瞿二、杨、李巨龙、关创作了一批短小精悍、幽默风趣的独幕剧,如《苦命边缘》、《两袋烧鹅》、《打煤》、《卖黄瓜》、《垃圾女儿》等。其中,瞿二的独幕剧独树一帜。

1990后,市文化馆每年举办话剧创作培训班,文化局每隔几年举办小品大赛,南海文化发展公司每年推出“桂花艺术工程”奖,推动了群众话剧创作,提高了话剧创作水平。上世纪90年代,南海的业余剧作家有80多人,他们的戏剧创作非常活跃。由陈楚华、李巨龙、杨、、等一批剧作家创作的话剧和小品年年在各种戏剧比赛中获奖。其中,由陈楚华、杨、李巨龙三位业余戏剧家创作的大型话剧《新居》获得1995广东国际艺术节编剧二等奖、1997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8文化部第八届文华奖。该剧通过描写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农民舒根一家搬进豪华新房后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以新颖的题材、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富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成功地反映了市场经济浪潮对珠三角农民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和重塑,提出了如何为在物质上获得新房后先富起来的农民建立一个“精神新居”的深刻话题。李巨龙创作的话剧小品《小丈夫》《临时工》获1997文化部“群星奖”优秀奖,2000年中国曹禺戏剧奖二等奖。1999期间,《大索》、《妻子与丈夫》、《临时工》、《红裙》、《野餐》等戏剧小品分别在广东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和第三届群众戏剧花展中获得一、二、三等奖,位居全省各县市之首。2000年,陈楚华成为省文化厅聘请的6名“广东省业余编剧”之一,并于2001加入中国戏剧协会,成为南海首位中国戏剧协会会员。1979-2002年,南海戏剧创作繁荣,在全国和全省各类戏剧创作比赛中获奖37个,居全省县级市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