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郑阳高级中学郑阳学院简介
当时书院四周有围墙,院内有榆树、柳树、梧桐、丁香等。夏天,这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1907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开办新学校。郑阳学院顺应潮流,改为长春府中学。从此,西方科学文化知识进入长春课堂,开设了汉语、外语、算术等12门课程,每周36学时,学制五年。1913学校更名为“长春县中学”。1915变更为“吉昌道里中学”。东北沦陷初期,学校与吉林省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长春中学,1937年改为新靖市第二民族高等学校。1945恢复后改为“长春市第二中学”,次年更名为“长春市中学”。
1958年8月,学校更名为“长春市第十二高级中学”,文革后更名为“长春市第十二中学”。
2007年,为均衡教育网点分布,解决铁北没有优质高中的问题,长春市将长春市第十二中学和长春市第四中学整合为长春市郑阳高级中学,并新建校舍,旨在打造吉林省示范性重点高中。
长春四中也是百年老校,历史悠久是两校的共同特点。郑阳高中是长春教育发展史的传承。
这样,郑阳中学不仅是一所长教龄的学校,也是一所多易校址的学校。当时,郑阳书院位于长春街95号,即现在的西昌小学。东北沦陷后,校舍被“新北京特别市政办公室”占用,学校迁至树勋街。1937年,校舍迁至南岭,现为长春某中学,后迁至附近地区(现为吉林大学朝阳校区东区,曾为长春地质学校)。解放后,先迁至平阳街,现长春市委党校,最后于1958年8月迁至平泉路,直至2007年并入郑阳中学,最终搬迁。李今庸创办的郑阳书院是长春第一所官办学校,开创了长春文化教育的先河。从1883到1888的五年间,李今庸也为长春市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他离任时,长春人民攀附挽留,感谢他为当地做的好事,称赞他为关外“李庆田”。离开长春两年后,李今庸在黑龙江漠河病逝,北洋大臣李鸿章上奏朝廷,将李今庸事迹移交国史馆立传。长春人为了表达怀念之情,还在他创办的郑阳书院西侧修建了巩俐庙。
从历史上看,郑阳中学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发展,无论是满清、民国还是占领东北。学校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大批爱国者和建设者。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长春,全体学生热烈响应,发起了“提倡国货,挽救灭亡”的反帝爱国运动。1951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该校500多名学生参军,赴朝参战。著名军事家中将·李吉均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社会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1959高考升学率全省排名第三,1966排名前12的高中是全市仅有的两所独立高中之一。改革开放后,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一百多年过去了,郑阳书院变成了西昌小学,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面孔隐藏在读书声里。现在只有医院里的这棵百年老树还在见证着这里发生的小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