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志向的基层教师
还记得2007年刚转初中的时候,那时候老师手里只有一本教参和教案。因为刚从小学来到中学,每天都要备课到晚上11左右,教学参考和教案都是我画的。而且,我要求自己把教案里每一课的介绍都背下来,特别享受那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的感觉。现在想来,真是可笑。有一次上课,我的领先因为某种原因卡住了。这时候我看到同学们充满期待的眼神,却忘词了。突然,我感到很恼火,觉得自己像个木头脑袋。习惯了用别人的语言,上课思考,洋洋自得,却不知道日复一日在模仿中迷失了自己。
2010去Xi安参加国训,第一次听说余映潮和程响!才知道今天的语文教学界有很多流派:王军先生的青春语言,黄厚江先生的自然语言,李华平先生的正确语言,董一飞先生的诗意语言...总之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话。那时候好像突然明白了,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个体。在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中,在课堂上站稳脚跟,成为自己是最重要的。
2014暑假,老师给我们看了一系列名师课堂,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如何设计好一堂课?以前习惯研究教学参考,套用现成教案。当时我突然意识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就藏在教材里。名师只擅长发掘教材,就地取材。比如苏轼的《承天寺夜游》,很明显隐藏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要“好玩”:课堂要给孩子带来快乐,上课要和孩子“玩得开心”。?
有点“闲”:上课不能太满太快。
要有点“开心”:课堂气氛要融洽,师生双方都要有“开心”的冲动,而不是被压迫被催促。?
有“盖”味:一定要给学生一点惊喜。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懂得甩包袱,懂得推销。
要像“水空明”:排除杂念,课堂上不要有太多的枝藤,不要有太多的目标,化繁为简是必由之路。
心中有了好课的教学标准,就有了备课的方向,才不会在课堂上迷失自己。
第二,上好公开课,练好自己。
说到公开课,老师一般都不太情愿。毕竟受众不一样。至少全组老师都会来听课,各种技能似乎都要在课堂上展示。你必须花很多时间备课。说到紧急情况,也有吃不下睡不着的情况...
但是王军老师说:公开课敢冒生命危险!公开课的意义在于:人是课,课是人,人创造课,课也创造人!从优秀的公开课到优秀的家庭课,对我们来说,得到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修养、知识、经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特别佩服王军先生!她就是这么说这么做的!每次在课堂上看她,都会被她别出心裁、行云流水的设计和活动所折服。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受偶像的影响,我也愿意在公开课的世界里锻炼自己。当时特别喜欢参考王军先生的设计。有一次在一堂公开课《谈人生》上,我几乎照搬了王军老师的教学设计,还带着孩子们在语文的世界里激情漫步,整个过程很顺利。而“安塞腰鼓”和“望湖亭雪”的设计是拿不出来的,那些太多鲜明个性特征的阶层是模仿不来的。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关注中国湿地,微信官方账号,一座有着青春中国人的城市。不再只有王军老师,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包括很多基层老师。大家走到一起,是因为热爱王军,热爱青春的中国人。无论是名师还是草根,都有无数的讲座和案例供大家分享。简直就是国学的海洋。我每天都会翻看,这无形中就是一种学习和沉淀的积累!现在上公开课,我发现我不会纠结于拿来主义,不会直接冲到网上找教学视频,也不会直接设计百度名师的教学来简化自己的教学思维。而是愿意尝试立足教材,尝试通读,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点,结合自己的生活把重点放在文本上,根据自己的特点查阅相关阅读教材,这样既能借鉴别人的长处,又能有自己的想法去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2018设计了自己的诗歌鉴赏课《你是人间四月天》,受到黑龙江专家张春晖教授的好评!她是这样说的:课堂上学习活动的自由转换,教学内容选择的清晰准确,令人难忘!这样的课堂学生乐此不疲,收获颇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在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中得到真正有效的实现。后来张教授邀请我完成了发表在《黑龙江教育》2019第四期的论文《论诗歌教学中的道与术》。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有自己的课带领学生读、写、爱上我们的母语,对我来说,这就是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是我作为一名基层教师的职业追求。
可惜我现在四十多了,参加高水平公开课比赛也太老了。我特别想对青年教师说:敢于上公开课,敢于正视自己的课堂,敢于接受批评并从中受益,提升自己。不要退缩,更不要妄自菲薄。牢牢抓住每一次公开课的机会,修身养性,更深地徜徉在语文的草丛里!
第三,享受上课,静待花开。
老师辛苦,我们有自己的学科也不容易!我是教语文的,深知语文老师的辛苦和劳累。如果一周十六节课,班主任就拿到18节课,如果有老师值班,请假也不是不可以。这还不是老师最大的苦恼。我们最大的担心就是学生的作文、课堂重点和需要背诵的课文不落实。没有落实,学生成绩没有提高,年终考核数字不好看;抓落实意味着无尽的愤怒:很难想象学生一周背不出一首古诗;一篇500字的作文,一节课学生绞尽脑汁写一个题目;带着一节课训练出来的某种答题思路,课后学生依然“不按套路出牌”...
面对教学中的种种“不如意”,我们不妨试着“顺其自然”,放下自己的焦虑:有的学生来自县城,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是父母精心培养,有的纯粹是自由散漫,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各不相同。有些学生遇到这样的困难是很自然的。为什么一定要追求他们?我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布尔津县夏立平校长说:我们是园丁,园丁的作用不是鼓励孩子成长,而是关心和培育孩子,让孩子成长为应有的样子,做葫芦就是最好的葫芦,做狗尾巴草就是幸福的。我们老师不要总想着改变孩子,让生活单纯的成长,成长为最好的样子,这就很好了!
王军老师说:日常生活就像一盏油灯,不一定会亮,甚至会暗。但是我们只要拨一下,瞬间油灯就亮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美,享受课堂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不应该匆忙。记得在准备勃朗峰的时候,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句广告语写着:慢慢走,尽情享受!语文教学也应该如此:慢慢带学生,用心欣赏。学习的路很长。能开花就留给时间吧!
最后,我邀请了龚颖和童眼两位老师为老师们朗诵了英国诗人萨缪尔的《青春》。2021又是新的一年。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永远保持年轻,在追求理想教育的过程中坚持最初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