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文言文?
新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古典诗词和简单文言文,理解词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课文中常见的150文言实词、18文言虚词和重要文言句式的用法。
大纲的要求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二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下次面试单独解释。
首先,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阅读、理解和背诵。阅读,理解,背诵,阅读是文言文学习的核心,是关键,是落脚点。所谓阅读,朱自清先生曾说:“阅读是一种教学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教的时候,老教师先读,然后学生跟着读,然后学生练习读,有时候还要背。除了背诵,可以看书。“由此可见,在朗读教学中,除了老师的示范朗读,学生要做的就是“跟读”、“练读”、“背”和“读”。换句话说,朗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和探索的学习过程。
其中,阅读是关键。读书,首先要听老师范。从老师的范文阅读中应该学到什么?请看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程先生的讲座:徐老师在介绍作者后背诵了全文,很有意思。.....无论是古文还是白话文,都像一个演员在背台词,他似乎把文中包含的所有意思都发泄出来了。他说话有节奏,有节奏,有情绪,有气势,有抑扬顿挫。听完之后,我们似乎已经理解了原文的一半意思。一篇好文章发出金嗓子,可能有些夸张,但一定要朗朗上口,但确实如此。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语气、僵直的眼神、感情、气势、抑扬顿挫、隐含的意思都要通过背诵来表达。学生在听老师示范朗读的同时,即将获得对文章这方面的最初的、最直观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激发自己大声朗读的欲望,从而进一步“理解文字的意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语气、不灵活、情绪、气势、抑扬顿挫以及单词所包含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而是学生在不断听范文阅读、跟读、练读的阅读过程中逐渐体会、领悟、感知的。请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纠正发音。这是因为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字,也有通假字、多音字、断读。一般来说,这些单词在课文注释中是有读音的,所以要根据注音仔细读。这里要重点说一下“破读”的问题。所谓“破读”,就是通过改变单词的发音来区分不同的意思或词性。比如“服装”当名词用的时候读成y,当动词用(穿衣)的时候读成y;“食”读shí是吃的意思,读Si是给别人吃的意思。但也有一些破音进入了现代汉语,在一般的字典里也有注释,比如漂亮的“好”(形容词)读H m 4 o,喜欢的“好”(动词)读H ao,难的“难”(形容词)读nán,灾难的“难”读nàn等等。但是有些破读也没有特别的区分,比如叶公的“耶”,以前读shè,现在可以读成yè。掌握破读,是区分词类意义,加深文言文理解的必要。
第二,注意停顿。包括句内停顿和句间停顿。能够正确区分句内停顿和句间停顿,说明对句子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在理解单词和句子意思的训练中通过阅读来实现。
此外,还要注意读音,读语势,等等。
其实,朗读是一个建立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学习过程,需要反复熟悉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背诵为止。
我们不赞成文言文学习中繁琐的语法分析和名词术语的机械死记硬背,也不提倡所谓的遣词造句的死板执行。我们提倡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领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最终让文言文变成我们语言习惯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阅读、记忆和理解是同时进行的。我们所说的懂文言文,主要是指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这个理解和把握应该是:①围绕全篇内容;(2)注重意义的传达;③着眼于文章的章节。至于背诵,也是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决定的。单词的记忆,词语和表达意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可以通过背诵来实现。而且,概念和规则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你不是靠记忆规则就能说、写、读的;语言学习就是练习,使用,然后理解。所以语文学习需要背诵,文言文学习更强调背诵。
能够“读懂古典诗词和简单文言文,理解文字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靠背诵的不断积累。因此,新修订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背诵的数量。其中小学背诵古诗词80首,初中背诵文言文诗词20首,古诗词50首,高中背诵文言文诗词20首,诗词50首。把这些文章都背下来,达到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并不难。
我们提倡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上课基本都要背。背诵,当然也讲究方法。我过去总结的组块记忆法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意义组块:根据文章意思记忆组块的方式;大纲组块:分层内容大纲组块记忆的应用方式;关键词组块:通过关键词组块把握文章大意和提纲,并依此反过来掌握单词的记忆方法;缩略句组块:将句子缩略成短语形成组块的方式;此外,还有句群中心句块、关联词块等等。限于篇幅,就不讨论了。
背诵要靠不断的刺激和强化。丰子恺先生告诫他的孩子们,要学习和注意一种“读书”的方法。传统的读字笔画是22画,所以他要求每首诗每首诗都要读22遍。这样,口头禅就熟悉了,再也不会忘记了。以前的私塾讲究“背”,就是每背完一篇熟悉的文章,都要重复之前学过的内容,也就是重复第二篇,1-2篇,第三篇,1-3篇,以此类推。我们可能会对这些“死”阅读不屑一顾,但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坚持不懈的阅读精神和加强记忆的合理方式。而且,利用青春期特有的记忆,背熟几章,打牢基础,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这只能说是最基本的要求,重点是:(1)指出三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2)做了最基本的数量规定:150实词,18虚词和重要句型;③强调“文中用法”的导向。
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要在阅读中进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还是句型,都不能单独背诵和记忆术语。而是要把词、词、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典型例句来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单词和句子的基本知识是读古诗词的需要,读了一批古诗词,对其单词和句子的一些基本用法也有所涉及。这样,只要看到某个单词的某个句型,你的记忆中就会立刻出现一个典型的例句。如果你看《兰亭集序》“我快自足了,却不知道我的晚年来了”,怎么说“曾”这个字,即使正文没有注解,或者没有注解,我也马上联想到“我不能损父之山”和“我不寡弱”《愚公夷山》。这三个“曾”的用法是一样的,都加重了后来的“不知”熟能生巧之后,就不会有这样的转化过程,完全是一种有备无患的状态。久而久之,就固化为个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读古典诗词和简单文言文”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
学习文言文,要有一些必要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利于疏通句子,理解文意,知道出处。历史文化知识细分为天文地理、岁时节日、礼仪制度、官员沿革、学校科举、典籍宗教、科技、姓名、衣食住行、其他等诸多基础方面。这些大纲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阅读相应的古诗词时,要注意课文注释中的介绍和解释,有些还体现在词语和句子的用法上。
读古诗应该是一个非常愉快的学习过程。穿越时空,与古代的仁人志士、智者对话,从而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历史,把历史文化的积淀变成我们自身人文素质的一部分,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应该是每个人的愿望,我们希望把这种愿望变成读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