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第二中学的历史沿革
音乐艺术教育
65438-0989为贯彻落实国家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精神,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相应条件,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特色办学促进发展之路。在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获批成立,成立了乌鲁木齐市首个音乐特色班,从普通中学纳入了初中、高中的艺术教育。
二中的音乐课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专业艺术水平,促进艺术个性和发展为目标。
目前学校有6个音乐特色班。二中音乐班已形成初高中六个年级、六个教学班的完整教学规模。学校形成了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艺术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学校艺术教育设施齐全;文理楼内有多媒体音乐教室、形体教室、器乐合奏教室、钢琴室等艺术教学功能教室,还有各种管弦乐、打击乐器、服饰等。六楼多功能厅配有标准舞台音箱,可容纳400多人。
音乐课为热爱艺术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每年都举办初高中音乐生毕业音乐会、纪念“12.9运动”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美育节等艺术实践活动,既增加了学生的艺术实践机会,又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
20年来,已有400多名高中生毕业,高考录取率达到100%,本科录取率达到94%以上。录取的院校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多所著名艺术高等院校。毕业生包括电影明星(如陈建斌)和从事音乐教学和创作的学者(如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张峥)。学校不仅大力投资艺术课,还重视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形体训练、合奏训练等校本课程的学习。还每年举办初高中生毕业音乐会和学生专业报告会。在基础课的培养上,也严格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相关文件的指示,按照“两个必须”加“一个选择”的要求(即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必修,校本公共专业课必修,其他校本专业课选修),对高中音乐班的学生只允许研究学习过程。“二中音乐班”已成为我市艺术教育的一个品牌;也是促进学生成长、发挥艺术特长、展示个性、提高艺术水平的平台,更是培养未来艺术家的摇篮。
乌鲁木齐二中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社会认可度,会让你感到骄傲。二中是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级德育示范学校。在2003年乌鲁木齐市示范性高级中学评估验收中,我校综合评价成绩仅排在一中、八中、六中之后,被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列为普通中学之首。
乌鲁木齐二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力量,突出的教学成绩,良好的社会声誉,将为您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并将为保持二中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提供有力保障。
1997对于二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寻常的一年。因为四十年前,也就是1957,乌鲁木齐县民族教育的摇篮就诞生在这里。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乌鲁木齐县第二中学随着国家和民族的沉浮,一直在曲折中发展。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学校才逐渐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1997年7月,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历届校友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经过精心准备,举办了40周年校庆。历届校友和新一代中学生欢聚一堂,见证了这一难忘的历史时刻。
在校庆前后的几年里,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995以来,随着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分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转变,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这些年,学校比以前取得了更好的进步。学校每年都以教师节为契机,邀请其他学校的老师来庆祝节日,并通过晚会活动促进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校际教师听课互评活动,加强了经验交流,使教学工作有了新气象。从1996到1999,学校工会组织连续三年获得乌鲁木齐县“先进工会之家”称号;1999年6月,学校获得乌鲁木齐县第二十三届中小学教师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模范”称号。
很高兴搬到一个新的地方,改变旧的面貌。
——2000 -2008
2000年,原校舍经上级部门检查后被列为危房。当时这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校面临着没有教学场地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制定了相关措施,分散教学场地,开展教学工作。部分班级搬到学校食堂,部分班级搬到干沟小学新教学楼,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行。直到2004年,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但在这四年里,全校师生没有怨言,没有退缩,发扬了优良的工作和学风。
2004年9月,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学校迁址,迁至距离乌鲁木齐市中心约50公里的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沙尔乔克村。在搬家的这些年里,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促进了教育教学成绩的不断提高。
搬迁后学校面积达到41335,4m2,其中建筑总面积6782,6m2,绿化操场面积400m2。有两栋教学楼,两栋可容纳400人的学生公寓,一个学生食堂,一个锅炉房,一个绿色操场,一个水泥篮球场,硬化了校园所有道路,增加了许多校园文化设施。
同时,在转入学校过程中,为形成一支专业技能扎实、工作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学校经上级教育部门批准,允许一批县级中小学教师转入学校。优秀教师的不断加入,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活力。目前,学校教职工人数达到124人,其中教职工103人,行政领导2人。班里756人,31人。教职工中,本科36人,大专71人,中专9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60人,初级职称44人,党员34人。学校下设党支部、校委会、团委、行政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女工组织、学生会、少先队组织、档案和医务处。
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校的工作量向质量转变的过程中做出了一些努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建立美术、书法、音乐、足球、冰上速滑等兴趣小组。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参与下,校报《林佳报》在学校出版了15期,对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在乌鲁木齐县中小学创办校报上是有先例的。
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由于学校各方面成绩突出,2000年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2002年被命名为“市级治安模范单位”,2004年在乌鲁木齐县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荣获一等奖。2005年,同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学校地处农牧区,学生来自附近农牧民的子女。因此,大部分学生家庭贫困。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负担不起生活费,部分学生中途辍学。为此,学校成立了由党员和团员组成的爱心活动小组。这些同志先后筹集了12500元为贫困学生捐款,为他们安心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学校还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朋友和社会经济力量的联系。在他们的大力帮助下,贫困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资助,减轻了经济负担。近年来,在国家“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下,每年免除473名学生课本费和学费,90名学生享受500元生活补助,共计4.5万元。由于工作措施得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得到有效提高。
近年来,学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结合社会保障部门,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大力开展教育活动。制定计划,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严格的宿舍管理制度,避免发生意外。每年都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消防演练,提高全体师生的消防意识,并借助无烟日,推动全体师生禁烟。为创建平安校园奠定了基础。
为了创建一个“无烟、绿色和花园式”的学校,应该动员师生在校园里植树、铺草坪和种植许多树木和鲜花。2004年,在校园内外种植了2000株树苗。2005年种植了60棵松树、200棵榆树和柳树幼苗以及65 438 000多棵苹果幼苗。短短几年,学校焕然一新。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是一所整洁优美的花园式学校。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知识水平,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和“双语”教师培训。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下一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要做好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为了做好家长工作,做好家庭教育,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广泛听取家长意见,对家长进行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在原有30台计算机的基础上,该校最近接收了中央代表团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捐赠的50台计算机,为师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学校实施远程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30年,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许多学生被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等内地重点大学录取。同时,也为地方高校输送了一批优秀学生。目前,在新疆社科院工作的别克·苏里坦·卡赛,《新疆画报》摄影师图斯别克·斯拉木等优秀人员都是我院毕业生的优秀代表。
进入新世纪后,我校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