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的兴趣

所谓艺术素养,是指学生对艺术学科的要领和过程的理解,以及探索的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未来从事社会生活、经济生产和个人决策时,了解艺术学的概念和过程,具备一定探索能力的必要条件。也要更好地认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这种素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的课程基本内容,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具体目标中提出了“开阔视野、拓展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索的快感和成功感”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尊重文明、珍惜民族优秀艺术和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的自省和内化,强调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活动感受到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个性化的价值观。情绪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内心体验。具体到艺术教育,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关怀和尊重。如果他们被关心和尊重,学生可以有爱,幸福,快乐和自豪的感觉,否则他们会有恨,厌恶和遗憾的感觉。事实证明,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

态度是指个体对任何人、观念或事物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成分。要让一个学生形成对艺术学科的积极态度,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喜欢这门课程,然后在意向上形成认真学习艺术的倾向。

价值观是一种持久的信念,包括行为和目标。价值观是由人们对那些基本价值观的看法、信念、信仰和理想组成的,有各种思想形态;它反映了主体的根本地位、利益需要、主体实现自身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追求什么,成就什么”的形式存在的人类精神目标体系。它起着评价标准的作用,是人们心中用来衡量事物轻重、权衡得失的天平和尺子。

艺术素养是一个新名词,大家需要注意:基本艺术素养不仅仅是指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那么基本的艺术态度是什么呢?

(1)具有敏锐的视觉感知,能够对视觉现象和艺术作品做出积极的(或许是独特的)反应;

(2)能够自觉大胆地运用艺术的媒介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追求艺术生存;

(3)能够在保持自身独特审美情趣的同时,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情趣。

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是直接而稳定的学习动机。美术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美术教育的意义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改变旧有的“传递-接受”的学习方式,完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心理。

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师生的交流、互动和参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方法有很多:激发对艺术的兴趣;观察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综合探究能力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活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综合探索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提高,也是提高艺术素养的基本途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动力。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智慧和灵感活动的起点,是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逐步形成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和创造,是教师的重要条件。降低学科知识技能的难度和要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使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点,以生动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让学生了解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机,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性。学生之间,爱好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思维,深入浅出地讲解深刻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形式和语言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运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模型绘画、参观、欣赏,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知和想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美术学科来说,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察,启发和引导学生用眼、耳、手、鼻去感受和发现周围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从事绘画表现的欲望。总之,美术教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观察能力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操作力和审美力。

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享受艺术,你必须是一个艺术的人。”作为一个人,不可能不知道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巨大功能,让学生接触到大量高水平的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图像储存。还可以定期在校园和社区举办师生书画作品展。给学生提供观看、交流、借鉴的机会,提高审美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最关键的。

实践性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特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造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性思维的萌发更多的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东西。创意是每个人的。只有积极开发学生身上蕴含的宝贵资源,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造型人才。

作为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切身体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热爱提问、乐于探索、求知若渴的心理倾向,激发积极的探索创新欲望。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综合探究能力是发展趋势。

综合是指各学科之间的统一,艺术活动的综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种是整合艺术各学习领域的综合应用,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鉴赏评论;二是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三是艺术与现实社会的结合。这些都是综合性的,都有一定的交叉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渗透各个学科的知识水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种需求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尤为强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给学生更多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探索,走上成功之路。

鉴于以上的研究、探索和体会,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多渠道的、全方位的,正如一条大河需要许多支流汇聚,也就是说,知识在于积累。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增强观察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综合探索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环境中了解艺术。艺术课程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课程。任何艺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意义。通过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社会、人文和科学特征。众所周知,罗中立有一幅名为《父亲》的油画。相信大家对那幅油画中“父亲”的表情印象非常深刻。罗中立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罗中立作为一名知青被送到农村。有一年除夕,他上厕所,看见一个老人蹲在厕所里,问他为什么不回家。老人说他的工作是看粪,所以没走。当时,罗中立已经在构思一个类似“父亲”的人物形象。后来我从外面带了酒,和这个老人一起过了除夕,创作了油画《父亲》。

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教学目标,是对美术教学的更高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如果能在技术层面上注意一些策略,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