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发展促进

浙江师范大学“许昌三坊”培训经验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是张燕,王芳工作室的助理。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报告我在浙江师范大学学习的一些经历。5月12日,许昌市“三工作室”领导及教师一行84人赴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这一周,来自浙江省部分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校长、班主任、教授对工作室建设、个人专业成长、班主任管理等方面的介绍,让我对工作室的角色定位和班级管理有了更多的认识。这里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汇报一下。

一.学习概述

?这周听了六位专家教授的报告,参观了五所名校和名师工作室。每一位专家教授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让我们从远方收获颇丰。

?第一位专家,嘉兴教研室研究员吴雷峰老师从三点九个方面阐述了工作室《培育学科研究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报告。在吴老师的高中物理工作室,团队组织结构中有四类成员:1。核心成员(经常被鼓励);2.关键成员(有任务);3.普通会员(带检查);4.所有成员(有目标)。在团队建设中,通过善于教学和思考,努力学习和良好阅读,梯队成长,互相帮助,促进成长,引领团队健康发展。

?第二位老师是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阮博士。他诙谐幽默的话语和生动的展示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阮教授通过人民微信、支付宝支付的生活案例,分析了移动终端的智能化技术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对很多传统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进而过渡到传统教育正在向智慧教育转型的这样一场改革。

?第三位专家是浙江省义乌中学的杨胜达老师。浙江省义乌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物理大师工作室主持人。“借智发展”是杨老师工作室教学资源的优化策略。每个人的智慧都是无限的。工作室成员的所有教育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教学设计、反思都放在工作室网站上,供大家选择使用,用智慧点燃智慧。杨老师“知行合一”的职业规划值得学习。

?第四位发言者是天台中学的传奇校长郑志湖。郑校长精心挑选优秀教师,组建名师工作室,积极探索方法,调动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常态学习,跟进教研,研究课题等。促进工作室教师的专业成长。

?“日记爸爸”武晓军是第五位出场的老师。吴老师幽默风趣,大气十足,尤其是他对家庭、对教育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深深震撼了现场的每一位老师。我28年的教育生涯写了100多本日记,数量惊人!

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问题的老师?第六位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李润洲教授,从什么是问题、选择标准、选择来源、选择策略四个方面阐述了问题,让我们知道了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准确理解工作室的含义和功能,促进其专业发展。

?以前我对工作室的理解是,几个追求教育,有理想的人自发组织在一起,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一些方式,比如名师引领,磨课,读书,分享,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经过这次培训,我在名师工作室的角色定位和角色发生了变化。

?当我们参观洪斌小学著名教师滕敏君的画室时,画室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画室。小学以国画大师黄的名字命名。学校以“幸福教育”为理念,逐步打造出有品位、有内涵的洪斌教育。滕敏君校长成立滕敏君名师工作室。成员加入工作室的第一天,主持人滕敏君校长给了所有学生一条丝巾,意思是:作品成员。“丝巾人生”成为滕敏君名师工作室的代名词。工作室成立后围绕四个愿景:1。让工作室成为研究平台;2.让工作室成为讨论的基地;3.成为辅助拍摄的中心;4.名师成长的摇篮。紧紧围绕四个愿景组织活动。工作室有自己的房间logo,有自己的活动主题。他们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培训活动,工作室的成员都会按时参加。每月一次的班会讨论被称为磨咖啡团队的草根调研,意思是咖啡要磨很多次才能长久醇香。“基层”是指来自最底层、来自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但这些教师工作努力,持之以恒。印象最深的是工作室的辅助拍摄功能。工作室的每个成员都用自己的精力去辅助周围的老师。工作室发散的辅助拍摄功能让我很惊讶。以前我以为画室是促进个人成长的,只要画室里的老师齐心协力往前走。现在想起来有点太狭隘了。个人的成长是必须的,但也带动了身边老师的发展。如果说一个好老师成就了一批学生,一个好校长成就了一所学校,那么一个优秀的教师工作室就会成就一批老师,甚至更多的老师。

第三,坚持记录教育生活的小故事,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5月14日下午,荣光国际学校的武晓军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报告的主题是:教育日记与教师专业成长。吴先生详细阐述了为什么以及如何写日记。让我收获很多。

武晓军老师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从教28年来,他一直保留着女儿成长日记、行政日记、教育故事三种日记。现在,他已经留下了一百多本日记。因为这种写作和反思的坚持,他的事迹被很多报纸和电视台报道。从武晓军老师的介绍来看,他热爱自己的家庭和学生。他说,从女儿出生那天起,他就坚持给她写日记。她女儿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吃自助餐...这种写作永远不会停止。现在有6000多本日记。女儿的成长日记是在家里完成的。我每天晚上睡觉前或者早上都会写。父亲写女儿的日记,父女互相交流。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都一一记录下来。武晓军被周围的人亲切地称为“日记爸爸”。除了写女儿成长日记,他在教学中坚持写行政日记和教育日记。通过写行政日记,他可以把一周或一天的工作进行梳理,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还可以写教育日记,以便反思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时发现、反思、整改。每天学生吃完午饭,其他老师都在评论某个领导,“指点江山”,评头论足。吴老师在课桌上记录着他的教育故事。学生的一些不可理解的行为被吴老师记录、拍摄、分析、总结,让这些特殊的学生慢慢改变自己。是日记改变了学生,记录了他们的成长。吴老师说:“日记记录了我自己的历史,让我知道我是谁,我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慢慢的,这些零星的,碎片化的日记,形成了我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以及我对人才,素质,育儿教育的看法,让我更好的了解自己,规划自己。我发现吴老师很会管理时间。他一周有18节语文课,两节语文课,一个班主任,还兼任副校长。工作这么多,多忙多累,他还坚持每天写日记,特别不可思议!然而,武晓军先生把他的工作保持得井井有条,每一项工作都进行得有声有色。有故事的老师很精彩,因为他们是时间的主人,而我们这些时间不够用,效率不高的人,似乎还没有系统的规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接下来要反思一下。

第四,我们团队的专业发展

为期一周的培训已经结束,让我对工作室的建设和个人专业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是2018到10加入我们工作室的。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收获了很多。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王芳总统,是他让我在个人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前进。

工作室成员的成长之路:

每周三个周一:一篇教育读书笔记、一篇写作练习(软硬兼施)和一篇优秀教育推荐文章。

一个月三个一:一个月一本书,一次阅读体验,一次教学反思。

放映幻灯片:团结向上的团队

这是我们工作室的所有成员。这是我们一个月一次的常规读书活动。这是东城区教研室工作室老师组织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幻灯片)这是我们团队的两位老师和陈,他们正在参加东城区的观摩课。同时,我们工作室和国鑫小学组成了一个帮扶小组,工作室定期派老师下乡学习交流。每个月“三个一”,每周“三个一”是我们要做的功课。这是开学初印的作品集,记录了工作室14成员的成长轨迹。

(放映幻灯片)

修远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而求索,不负青春与使命,坚定而执着地前行...

?1.看教育理论方面的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坚持每天反思,每天记录,

?3.磨课,提高教学基本功。

?4.协助主持人做好演播室

“礼记。学》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家不学也不知道。是昔日之王,立国之本,民以教为先。好玉只能打磨成玉。人不读书,怎么安身立命?更何况我们从事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答疑解惑,所以,接下来,我会好好学习,多思考,更好的提升自己。

?感谢您的聆听!请大家多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