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的主要事迹
“文革”期间,大批教师遭到迫害,济南中学成为那场浩劫的重灾区,从此一蹶不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济南中学在文革后依然苟延残喘。有一年高考差点被剃头,教学质量跌到谷底。济南中学成了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多少双眼睛憧憬和向往着学校的振兴和辉煌。
1996年8月,上级领导对济铁一中(现济南中学)领导班子进行调整,47岁的李走马上任济铁一中校长。当时学校困难重重,可以说是“一塌糊涂”。基建等负债200多万,有时候一天进来四五个人;65438+10月,全校一分钱奖金都没给,然后所有奖金减半,所有开支也大幅减少...一时间,铁一中的新班子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这种情况,李校长和团队成员团结一致,大声提出了“从零开始,用三年时间实现校容校貌大改观,教学质量大跨越,社会声誉大提升,顺利进入21世纪”的目标。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李校长发出了总动员令:铁一中学面临着困难和坎坷,但尽管困难重重,精神不能衰退,全体教职工要团结一心,走出困境。“让铁钟毅改头换面,领导班子先造”,这是铁钟毅领导班子立下的誓言。李校长也为自己立下了这样的誓言:“要让吉铁一中这艘大船扬帆远航,你不仅要做舵手,更要做追踪者。”实事求是,创新和改革发展是他工作的第一步。李校长知道,铁一中是一所老学校,有很多多年积累的老东西。要让铁一中绕过暗礁,越过险滩,冲破激流,到达彼岸。实事求是,创新和改革发展是学校的唯一出路。他深入年级了解情况,进行彻底调查。他每天在学校呆将近十个小时。在他的日程表里,没有“休息”这个词。在找到问题症结的同时,他也看到了员工身上蕴含的巨大潜力和热度。于是,他决定把用人机制和分配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抓手,大胆推行“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动态管理、不同岗位、不同薪酬”的用人制度。全校教职工每学年返聘一次。能干的,平起平坐的,平庸的,随时可以辞退。同时,学校出台了按工作量分配的月度奖金分配办法,拉开了分配档次,宣布严禁教职工炒股、从事第二职业和有偿家教。教职工有压力感和危机感,积极拼搏的氛围浓厚,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格的力量是无限的。工作上,他以学校为家,不顾伤病,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全身心地投入。看到校长这么辛苦,工作人员劝他保重身体,他却说:“我们都是跟踪者。只要能把铁一中这艘大船一起拉上去,把它变成‘航空母舰’,我倒心甘情愿。”他用健康的风气教育和感染了全体教职员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让老师们久久难忘的是1997年2月9日寒假后开学的第一天,也是李校长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今天凌晨,李校长的老父亲因病去世了。李校长的父亲曾经是省级劳动模范。他一丝不苟的工作和敬业精神,从小就一直潜移默化地激励和影响着他。父亲瘫痪在床多年,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就想天天陪着他,减轻他的痛苦,让他享受最后的天伦之乐。然而学校繁忙的工作和对教育的执着追求是他唯一的选择。我只能抽空去看看,陪陪,或者多给照顾父亲的人一些钱和东西,希望他能用心照顾好父亲,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孝顺。在老父亲的遗体前,他一遍又一遍地说:“原谅你的儿子吧……”。早上五点左右,他拿起笔,赶着写演讲稿,因为七点半,学校要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人非草木,谁能无情!谁不是血肉之躯,谁不是深情。这个时候,他真的很想多陪陪父亲。这是最后一家公司了!但是,一想到学校还有两千多名师生更需要他,他早上六点就匆匆赶到了学校。时任党委书记的李守勤见他脸色不好,问他怎么了。李校长一言不发。在安排上午的工作计划时,他要求改变。李书记对此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这时,他悄悄说,他的老父亲在凌晨去世了。他想提前结束演讲,回去处理丧事。李书记没说什么。她知道李校长的脾气,开学第一天最忙。铁路局和教委领导要听工作汇报,劝他回去也无济于事。就这样,李校长忍着悲痛,结束了工作,临近中午离开了学校。离职时,他一再警告知情人不要告诉任何人,但很多员工还是知道了这个消息,并送了一些钱来表示心意。事后,他礼貌地道谢,并一一归还了一万多元钱。
幸福从来不会成双成对,但也不会一个人下雨。就在李校长从悲痛的阴影中走出来,学校的工作也在不断完善的时候,一场车祸降临到了李校长身上。在和市教委组织的各校领导一起的路上,他胸部、膝关节、小腿等多处受伤,无法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只好躺在家里,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学校。他想:这一定不能影响学校正在开展的工作。为此,他一天不知道要在床边打多少次电话,询问和处理学校的事务。本来应该治疗休息一个多月的他,十几天后还是忍不住来学校了。于是,他生平第一次享受到了早晚被校车接送、被人扶着上下车的“特殊”待遇。然而,尚未完全治愈的伤病仍不时折磨着他。随着新时期工作实践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李校长深刻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名校长,需要不断地“充电”和“加压”。期间,虽然学校事情多,工作忙,但他仍然坚持在济南铁路局党校进修,将所学理论与学校工作实际相结合。用他的话说,“现在就学,学以致用,真正地学,学以致用。”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没有精神动力,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不可能埋在书海里的。为了不耽误工作,学习管理知识,他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潜心学习不仅赋予了他渊博的知识,也让他具备了现代教育管理的理念。他的人生轨迹,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在济南中学,校长、书记、领导班子成员从来没有坐办公室的习惯。早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去学生教室和老师办公室走访,了解情况,处理问题。李校长更是如此。人们经常说在办公室里很难找到李校长。有人曾称他为“移动校长”,因为他总是想在校园里走一走。每当他看到地上丢弃的废纸和果皮,他总是弯腰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他从不认为一个校长做这样的事情是不合适的。师生相见,自然懂得爱护干净美丽的校园。天地间有杆秤,重的是老百姓。
学校千变万化的工作形势,李校长和领导班子的拼搏精神,让教职员工心里乐开了花。高级教师任怀庭说:“你在努力,而不是努力,你的人格力量让所有人信服。虽然我退休了,但是当你需要我的时候,就告诉我。”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在招生、保送、经费使用、岗位聘任、下岗职工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这些自主权用不好,就容易为以权谋私、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条件。在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很快度过了困难期,度过了困难期,进入了恢复期,进入了腾飞期。在中考成绩位居市区前列的同时,高考成绩一路飙升,成为市、局招生的热点学校和学校新的“焦点”。李校长深知,学校今天的大好局面是全体教职员工一手造成的,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年他和秘书在高中招生时那种近乎请人上学的尴尬场面,学生的素质可想而知,至今记忆犹新,心痛不已。“安于现状,发个小财就安稳了”不是他这种硬汉干的事。学校要想再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就必须严格控制“招生”。为此,他坚决实行“双向参与* * *共担责任”的领导体制,坚决走“集体研究、集体讨论、集体决策”的道路。他还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郑重宣布:领导干部在招生中不接受邀请和馈赠,欢迎全校教职工监督。他经常提醒自己,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用权力换金钱的事情,你想都不能想,更不能做。你要对2000多名师生负责。
某团战友找到孩子上学,给他送去金戒指和高级营养补充剂。看着这些东西,他感到很不舒服,因为他是一个很深情的人,尤其是兵团里的战友。他不会忘记那些历尽艰辛的日子。他也很清楚他们这一代人有多不容易。他们下乡,工作退休,交学费,花钱买房,上有老下有小。多么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说实话,他真的很想给战友们开绿灯。可是,谁没有亲戚朋友,一旦开口,学校又怎么发展和提高呢?他向战友做了推心置腹的解释,坚决让战友把礼物收走。
接待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被一名醉汉无故打伤。他的酒店老板悄悄找到李总裁,送了他一个微波炉,希望李总裁出面摆平此事。李校长当即断然拒绝。
还有一个学生为了转学,给李校长家送了礼物。看到李校长不在家,他把礼物给了儿子就走了。当李校长和他的妻子回家时,他们看到了礼物,问这是怎么回事。得知情况后,他立即让人送了回来。我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在他身上和团队里发生了多少次。为此,他也得罪了很多人,甚至是他的亲戚朋友。他几次被威胁,但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教职工的利益,他只说了两个字:不后悔!不过,在招生方面,李校长和团队确实开了绿灯。那是1997年,济南工务段的一个工人患了白血病。他的孩子在当地的学校上小学,按规定应该上当地的中学。员工找到李校长和书记,说自己人生唯一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上济南中学。学校领导统一思想后,李校长当即破例接收了该生,并减免了他的大部分费用。员工激动地说:“谢谢,我在九泉之下也心满意足了。”随着学校的发展,校舍改造也成为学校近年来的一项重点工作。可以说,大大小小的工程不断,礼堂、教学楼、办公楼、田径场、篮球场等十几栋校舍进行了修缮,建成了立体别致的中央花园,还修缮了防空洞。现在已经成为各省市学校特有的地下餐厅。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都想干活,有些工头不得不动些歪心思。而李校长却为自己筑起了一道“防护墙”,做到不收礼,不吃请,严把质量关。有一次,一个包工头送了一个金戒指、高档香烟和一包现金给李校长,希望承揽一个工程。李校长当即表明态度:第一,把礼金和现金全部拿走,否则别想在铁一中谋得职位;第二,学校的任何工程都是建立在学校的资金,施工队伍的资质,尤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的,你可以通过招投标来竞争。还有一个包工头,曾经给李校长送过立式空调、金项链等贵重物品,希望他宽容一点,照顾一下工程质量和预算。李校长很认真地对他说:“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送的不是金项链,是链子。”为了提高质量,减少预算,李校长和负责人精心挑选了施工队伍。正因为如此,项目预算可以压来压去,一分可以少花,以至于有些工头说没见过铁一中这样的领导,这么“小气”。但是他们很服气,也很愿意和学校打交道,因为他们意识到学校领导是正直的,是做生意的。
李校长不仅对校舍质量要求严格,在走高校、招大学生的工作中也是如此。有一年,一个老教师的孩子,走路综合考试只落后一名。为此他多次找到李校长及相关领导,希望能以宽容的态度处理。很多老师也表示理解和同情。
的确,一个老教师为学校贡献了一辈子,孩子的成绩一直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这次考试只差一门,理所当然要照顾。但是,李校长不同意。他说:“学校可以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但在制度和原则面前,人人平等,所有学生和家长都要对得起,更要对被推荐的院校负责。说白了就是要对教育事业负责。”正是因为保送质量被严格控制,近年来,该校的大学生保送生在各高校广受好评。
近年来,随着学校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在教学和办公硬件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购物和报销也成为员工关注的一个焦点。为此,学校制定了《关于在经济交往中加强自律、接受监督的有关规定》、《关于加强经济交往中回扣活动管理的规定》。在带头执行规定的同时,李行长给自己定了三条规矩:不砍价,不接触现金,不随便签字。以身作则,严控各级“血拼”。他一再强调,“私”字不应为先,而“公”字应为主。我们要用最少的经费来办我们想要的教育,不能让学校、学生、老师吃亏。
学校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大家庭。作为学校的一员,尤其是行政首长,时刻关心、体贴、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是加强党风建设,形成积极风气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有新的大学生入学,大学生的住宿问题成为团队和李校长关心的重点。为此,他尽力为单身人士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装修房间,安装燃气灶,安装电话等。目前他们在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年轻教师们深受感动。学校有很多老师和工作人员,有很多事情。青年教师、现为教务处副主任的王两地工作,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校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李校长和秘书为此事找到了相关领导,并把妻子转到了济南。王感慨道:“我想到的领导为我们做到了,没想到的领导也做到了。领导给我们工作,比自己的事情还关心,还参与。我只有努力工作,报答铁一中,报答校领导。”“关心不是假的,员工有困难作为帮手绝对不会放过。”这是李校长常说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
他曾细心照顾出差员工的孩子上学吃饭;他还为花农陈骁买了元宵来庆祝这个节日。即使出差,他还是想给员工的孩子买个玩具;他总是想表明自己的心意,解决教员红白事上的困难...这一切温暖了员工,丰富了他的幸福生活。“党风带民利,团结带效益,廉政带管理,管理带教学质量”——这是李校长和学校领导这几年最深的体会。经历过风雨,一定会看到彩虹,一定会通过努力有所收获。近年来,学校发展迅速,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校园建设等都位居学校先进行列。2000年6月16日顺利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实现了济南中学生的夙愿。与此同时,学校的规模也日益扩大。
学校师生人数翻了一番,从1996年的2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4000多人。学校教学质量再创新高,成果丰硕。连续几年本科和专科高考录取率近100%。
其中,2002年本科录取率达48.33%,济南市理科前二、四、三名均出自该校,分别被北大、清华、浙大录取。
2002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视察学校,对学校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欣然题词:“培养一流人才,创建名校”。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济南铁路局机车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济南市教育先进单位、绿色学校等一系列称号。李校长还被评为铁道部优秀教育工作者、济南铁路局优秀校长、党风廉政建设十大标兵。今年获得铁道部“火车头”奖章,济南铁路局“劳动模范”称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上级部门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重大调整。“校园追踪者”李校长与新团队一起,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素质教育,品牌教育;就地扩招,大规模办学”。今天的济南中学就像一艘船。在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乘风破浪,沿着“培养一流人才,创建名校”的方向,向着省级标准示范学校的更高目标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