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县彭湃纪念中学的历史沿革

穿越百年的时间跨度,穿越百年的文化厚度,星辰变了,沧桑巨变。回望百年,弹指一挥间。

当我的思绪回到民国初年的彭中,我仍然记得简毅,一所新学校的诞生。1913年,海丰大地风雨飘摇,辛亥革命如火如荼,“废科举,兴新学”思潮汹涌。在保守与革新的激烈争论中,当时的民主革命先驱张友仁受辛亥革命元勋陈炯明指派,高举兴学大旗,将联丰书院选址于五坡岭,毅然破土,扩大规模制,率先设置县级中学,开本省沿海县区之先河;主张新学的周朴熙任校长,推行新学。从此,彭湃中学的前身海丰县中学在海丰诞生。

那时候,针又指向了革命时期的彭中:名字改了几次,地点搬了几次,办学的坎坷还历历在目。1920年代期间,海丰经历了一场潮起潮落的革命,军阀混战,局势动荡。学校几次搬迁校区,搬到五坡岭和南门湖。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学校被迫关闭;1930年搬回南门湖再教育;1941-1945期间,侵华日军两次入侵海丰,校舍被占领,学校财产被破坏,师生转移到敌后进行地下活动,学校停课复课,破坏重建。1950抗日战争胜利、海丰二月解放后,学校更名为海丰县第一中学,位于湖南门。书声与湖水相映成趣,青衣青竹长。

当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历经艰难困苦的彭中时,我们仍然记得党和政府的支持,村民的帮助和殷切的关怀。彭中建校以来,受到各级党和政府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乡村圣贤的关怀,像阳光雨露,像春风雨露,像涓涓细流,激励和鼓舞着师生昂首阔步在办学育人的道路上。1954年,彭湃烈士的母亲周峰进京时,向毛主席、周总理请示建立海丰苏维埃纪念中学。第二年,广东拨专款,在五坡岭芳帆阁周边选址,用了一年时间建成新校区。1957 165438+10月21日,在纪念海陆丰苏区30周年之际,时任广东副省长顾大存亲自到学校剪彩。经国务院批准,它被正式命名为彭湃纪念中学,简称彭湃中学。作为广东省重点中学,彭中肩负着传承文明、培养社会人才、造福一国的光荣使命。1966,文革浪潮席卷海丰,彭湃中学更名为海丰中学,校舍改建为人民医院,操场改为校办农场,搬回南门湖,依然坚持办班教学。从65438年到0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春风传遍了全中国,彭中才得以重新获得名字和地址。从此,彭湃中学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屹立在五坡岭畔,滋润着四面八方的学子,培育着满园桃李芬芳。

百年时光漫长而沉重,百年磨砺深刻而意味深长。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彭湃中学经历了时代的动荡,穿越了岁月的沧桑,始终与海丰的兴衰、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彭中校友百年积淀,彭中精神百年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