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三综合实践自评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学习。这次培训活动的队伍庞大,我的收获也是满满的。回过头来看,“综合实践”这个词就像一个陌生的东西一样进入了我的脑海,就像遇见了一个陌生人。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抵触、怀疑到理解、熟悉的过程。老师们的学术报告加深了我对这门课程的理解,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实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一方面意味着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为中心。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基于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总的来说,体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直接作为现在的结论或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的获得和重组,让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体验课程的基本组织模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自主的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以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在生活情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而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发展。以书本和课堂为中心,以获取系统知识为目的,以教师讲解为中心,以书面作业为中心的课程,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内在的知识逻辑和体系,以学生的兴趣为线索进行组织,以内容呈现的方式以活动主题的形式进行。例如,在制定年级和班级活动计划时,可以提前对学生进行调查。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这四项内容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种关系展开,确定活动主题。
1,人与自然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围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来选择和确立活动主题,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植树造林、环境保护等。学校要根据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中自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现象,提出有关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中肯问题。
2.人与社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发现与人的社会关系这一主题。3-6年级的学生要逐步熟悉基本的社会规范、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问题,了解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学会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3.人与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是中小学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和研究一些与自我认识相关的活动,比如我的名字的由来,我的兴趣,我的小秘密,我的日常生活,我的内心世界等等。,而且他们可以通过探索与同龄人的交往,以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间接地认识自己,从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己。
第三,“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中,建立了教师指导小组
学校可以设立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也可以成立学校和年级的教师指导小组,帮助专职教师开展工作。不设立专职教师,而是由各班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组成教师指导小组,由班主任负责为本班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老师的指导
(1)知识的传授者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作用大家都很清楚,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还是强调教师知识教学的作用。这些知识不是结论性的、事实性的知识,而是需要学生运用程序性知识和方法论、策略知识来开展探究活动。还有对活动的基本要求,基本的社会规范,法律知识。当学生不能操作某项技术或不规范时,就需要老师的示范。这和学科教学中的学科知识教学有很大区别。
(2)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活动规律,是一个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有责任对活动的组织进行整体规划,综合考虑活动中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新问题、新主题,需要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发现问题,与学生增进了解,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开发者和开发者
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教学大纲,没有相应的教案和教学用书,也没有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直接现成的模式和步骤。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被动的课程执行者的角色和观念,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研究,结合地方特色,与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和内容,确定活动方式和方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
我来说说参加这个培训班的经历。这次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有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能够从自己的教学和管理中及时捕捉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1,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参与到课程的实施中来。常州市实验小学王校长表示,虽然学校有综合实践活动的专职老师,但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都有实施这门课程的权利。只要你有好的想法,你可以向教导处申请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当然是包含在你的工作量里的。
2.改变学科本位的课程观。综合实践活动首先体现的是知识的综合。作为学科教师,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基础,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关注社会和科学发展的现实,实现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的融合。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比如涉及到一些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的教学内容,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
3.有很强的代感。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能用纸质教材教学。书上的一些活动方案是适用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能参考,不能照搬。要时刻保持警惕,从班级管理的细节中捕捉活动的主题,善于观察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流行风向标。如果学生在看,在玩,老师要能引领学生的时尚。
4.有开发资源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没有现成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明确的课程资源意识,注重学生对生活和现实的关注,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特别要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
这是我根据专家讲课和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看法,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走上讲台,抓住机会让你的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注重学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的切身体验和体会,是延伸到学生生活的综合性课程。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立足于实践和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引导学生体验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方式,体验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在实施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护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根据他们在年龄、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路漫漫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在自我分析、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再好的课程,不去实践,永远也进不去。不管课程有多难,只要我们热情参与,就会有丰厚的回报!
我慎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