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园的主要经历

黄秋园

黄秋园(1914—1979),江西南昌人,本名祁鸣,人称元秋,人称大觉子、半和尚、青峰老人。生于1914,卒于1979年5月。他从小喜欢画画,后来在银行工作。他的书画创作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他聪明好学,基础深厚,成就斐然。1970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书画创作中,达到了他一生艺术创作的巅峰。在他去世五年后,他的作品被公之于众,震惊了整个中国画坛。大宗师李可染先生感叹:“拥有颜回而不自知,是一种耻辱”;1987中央美院追聘元秋先生为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追聘元秋先生为荣誉委员会委员;65438年至0987年在南昌建立黄秋园纪念馆;“黄秋园故居”被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黄秋园。

别名:明祁鸣、子元秋、郝大爵子等。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南昌

出生日期:1914。

死亡日期:1979

职业: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

主要成就:绘画多才多艺,擅长山水。

继承传统,把积墨的应用推向新的高度。

代表作品:《庐山梦游》、《秋山居幽》等。主编《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

轮廓

黄秋园先生(1914~1979)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他的祖父曾是两广总督署的参事,父亲毕业于江西政法学院。曾在吉安县、凤城县任县助、警助。弃政后在南昌建生中学任教,母亲是家乡的贤者。

元秋先生小时候在私立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后就读于南昌市滕王阁小学,毕业于南昌市建胜中学。辍学后,他在一家画店当了一年学徒。

元秋先生从小就喜欢绘画。少年时跟随父亲兼好友左连卿先生(也是国画大师傅抱石的老师)学习国画。因为有着良好的绘画悟性和超然的艺术,他19岁就开始以卖画为生,作品也相当受欢迎。1938年,经叔叔介绍,考上江西裕民银行职员。曾任江西裕民银行物资调配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南昌市人民银行科员,行政级别19;直到1970年退休。王先生一生从事绘画,擅长山水、工笔、写意。水墨,青绿,其境画功力只在近代见到;而且他是一个打工的,花鸟虫鱼,又能擅长诗词书法,欣赏古代书画,还有业余政论,修养全面。

抗战期间参加太和、赣县抗日慈善展,作品被抢购一空,卖的钱全部给了难民救济会。当时报刊上有专门的秋园艺术文章。

20世纪60年代,黄秋园先生发起成立了“南昌书画院”、“南昌国画研究会”等民间团体。他作为无表决权的代表出席了第二届江西文学代表大会。1962年随江西画家赴井冈山写生,同年赴上海与上海中国画院画家何、、等进行艺术交流。

黄秋园先生在去世前陷入了困境,但他并不世故。远离名利,不求闻达。被当地艺术圈少数人排斥,生前未被吸收为当地美术家协会会员。黄秋园先生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台湾省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名家艺术周刊》列为晋、唐、宋、元、明、清至近代中国百名艺术家之一。

黄秋园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和书法。尤其是山水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的山水画从传统出发,创造了浓厚的个人风格,正如李可染评价的“有厚重的笔法,有石涛清新的意境,有王蒙疏密的布局,充满了飘逸灵动,风格独特。”

黄秋园在创作中尤其以巨取胜,其构图和布局往往一往无前,整幅画面笔墨饱满,点线密度大,不留空白,所谓上无天空,下无陆地。它的布局在中国现代画家中是无与伦比的,但密集的地方又透露出浓淡的灵气,所以它以“满天繁星”的画风享有最高的声誉。他的山水往往“以元人的笔墨传达宋人的山川山谷”,疏密有致,点线分明,疏理饱满,繁而不乱。画中人物虽小,但仍能形神兼备,没有丝毫懈怠。

黄秋园还创造了一种不同于历代名家的新技法“秋院团”,并在生前编著了《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一书。

艺术人生

黄秋园先生从小就喜欢画画,家里很穷。他是一家绘画店的学徒。他能读古今名著,写得很努力,尤其是王蒙、西施、石涛。

1932年在武汉、长沙、济南等地举办个展。后来做银行职员,业余时间坚持画画。他在1970退休。

20世纪60年代,黄秋园先生发起成立了“南昌书画院”、“南昌中国画研究会”等民间团体。他作为代表参加了第二届江西省文化代表大会。南昌书画院创始人,南昌国画研究会会长,江西歌山书画协会名誉会长。作品《朱砂冲》、《庐山高》、《庐山梦游图册》、《隐居秋山》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6年,黄秋园遗作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引起强烈反响。后被视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院名誉委员。

1988在香港举办了他的遗产展。

黄秋园多才多艺,擅长绘画,有山水、花卉、人物、界画等。在他的晚年,有两种风景非常引人注目。一类山水接近宋代,山山水水,骨骼坚实,笔法含蓄。画面不强调空间的纵深,他反复使用鬼脸,形成现代感。他做的雪景特别干净清晰,另一个很美。

在长期的学习和创作中,我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将水墨积淀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风景壮丽,生机勃勃,别具一格。它的国画、工笔仕女、写意花卉都很优秀。

黄秋园去世后,他的小说、诗歌和文学作品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得到艺术界的认可。20世纪80年代,黄秋园热在北京兴起,黄秋园的个展在1986举行。

参观完画展后,李可染先生对长子黄说:“我很欣赏黄先生的画,想用我的一幅画换黄老的另一幅。”

他还亲笔题写后记:“黄秋园先生的山水画有西施笔墨之浑圆,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疏密,英文之典雅,绝无仅有。天空辽阔,烟云满纸,气象万千,让人眉清目秀。当二石和乔杉活着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惊奇的!”

这种评价出自李可染这样的大师之口,实属难得。

黄秋园先生的突出表现是,他善于把握一些几乎被当代画家遗忘的传统;这些可能被视为历史惯性的东西,其实是传统的精髓,甚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他晚年的许多杰作表明,他毕生的热情不是由于人,他忠于艺术的努力使他从混淆古人的道理到借古开今。

艺术欣赏

《江山雪图》绘画作品赏析

《江山雪景图》是黄秋园山水画的代表作,在中国冰雪山水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传统山水画中,冰雪的表现方式只有两种:加粉和留白。似乎没有办法表达冰雪。黄秋园在生活中发现,太湖的石头薄、透、漏、皱,很容易被画出来。因此,他结合传统的绘画方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代表冰雪的骷髅。这幅画就是以此为基础,表现深秋初雪后的山川大杰作。

作者擅长画大图,画得越大越能看出他在管理构图和结构方面的过人能力。这部作品的特点是山峰高耸,气势磅礴:山川、树木、房屋、小桥、瀑布、流水泉、主次、起伏、呼应、背影、汇聚、若隐若现、轻重、虚实。景物繁而不乱,跌宕起伏,左右前后交错,神韵一致,使彭谨慎而不失空灵。整幅画采用骷髅头画法,多在淡墨的位置,营造出一种晶莹剔透、明亮冷峻的山野氛围。古木由郭的蟹爪法变化而来,枝桠更密,在间奏中更见精湛技艺。四周被淡墨覆盖,成为寒山烟林的意境。只有画中的人物、房屋、楸树,才能增添一点生活气息,比如美丽建筑中的仙境般的梦境,现实中可以居住和游览的山林。是中国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冰雪山水画。

画《忘归图》

这幅画是黄秋园的米语沈懿风格的代表作品。像黄秋园的大部分作品一样,画面几乎是方形的,构图饱满现代。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在整幅画中加强了水墨的韵味,更多地运用了蓄墨的方法。作者吸收了黄的积墨方法,但又有所变化和发展。首先,他没有使用宿墨。他认为宿墨虽然可以增加画面的深度,但墨色浑浊、暗淡,不适合达到他所追求的葱郁效果。这里他反复用干、湿、浓、淡的墨,层层叠叠,纵横交错。近岩的树和远山的草常被重墨唤醒,以增加层次感。有些墨线反复勾画,或繁而不乱,或乱中求实。随处可见笔,源头是墨,葱郁空灵。贯穿全面,整体感强,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一个点与线的交响乐世界。发展了王蒙、龚贤、黄所依赖的山水画,并确立了自己的实践。

这幅画在意境的表达上尤为突出。画中岩石、树木、茅舍相互掩映,层次分明。岩石的笔触粗糙、厚重、葱郁、成荫,或远处云雾缭绕,或近处景物润泽葱郁。一个隐士带着他的工作人员独自行走,寻找隐居和好奇心,但陶然忘了回来,这使人想到出生。画中的房屋、浮云、流泉、秋树、小路,完全是栩栩如生的眼睛,能使作品灵动起来,体现出山川秀美、草木葱郁、静谧空灵的艺术效果。

艺术成就

元秋先生的山水画从传统出发,希望创造出强烈的个人风格。擅长山水、工笔、写意;水墨能与青绿结合,其境界画技现代才有。而且他是一个打工的,花鸟虫鱼,又能擅长诗词书法,欣赏古代书画,还有业余政论,修养全面。在他的山水世界里,没有南北之分,没有文人与书院之分。他用“北宗”的各种手法和技巧,探索“南方人”的心性,培养“南方人”的心性。南北朝时期的董源、郭、李成、王蒙、黄,院体派的戴进、、、夏圭,画家兼文人的倪瓒、石涛、、龚贤,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成功的体现。

晚年,黄秋园先生创立了区别于历代名家的新技法“求远团”,并编著了《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一书。

黄秋园坚持中国画艺术的价值精神,成功地继承了中国国画的传统精髓。他大胆探索,独树一帜。

晚年,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自成一体的、具有现代美学意义的词汇。黄秋园,一种新的艺术手法“秋元团”,在冷漠中获得了主体的自由,找到了创作的空间。他的人格魅力,如同他的精美画作,与日月同在。现在黄秋园的画已经在世界各地出版,他淡泊宁静的高贵品格必将和他的画一起展示给世人。

韩影醉华有他自己的方式。

世界知道元秋先生,他的遗作于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他去世的第七年。当时全国画坛惊呼:“黄秋园被奇迹般地发现了”,“黄秋园是当代国画大师之一,很有成就和特色。”从他生前对艺术默默奉献,在家乡并不出名,到他65岁去世,举世瞩目。这位住在江西的画家的确是个怪人。

李可染先生曾在参观完画展后对长子黄说:“我很欣赏黄先生的画,想用我自己的一幅画换黄老的一幅。”他还亲笔题写后记:“黄秋园先生的山水画有西施笔墨之浑圆,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疏密,英文之典雅,绝无仅有。天苍茫,云卷纸满,气象万千。当二石和乔杉活着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惊奇的!”这种评价很少见。

气功也有标题:“元秋剑璧伟人,比张骞石涛更近;初夏窗开,海天如镜映霜。”台北出版的《现代十大名家书画选》将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石鲁并列。黄秋园的画作成为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地的珍贵藏品;他教学生的素描也成为中央美院长期的示范教材。

1987,元秋先生被中央美术学院聘为名誉教授。元秋先生被中国绘画研究院聘为名誉院士。1987年中,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决定批准在南昌建立黄秋园纪念馆。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南昌市人民政府先后将黄秋园故居和黄秋园卧室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台湾省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大师艺术周刊》上,被列为晋、唐、宋、元、明、清至近代中国百名艺术家。

南方人的心境与北方门派的技法

黄秋园一生对绘画的热爱可以用“痴迷”来形容。据黄说,每天除了工作、吃饭、睡觉,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绘画上。他浏览古今名著,刻苦写作,尤其喜欢西施、石涛等名家的作品。他秉承中国画艺术的价值精神,继承中国画的传统精髓,大胆探索,独树一帜。其中,他最好的风景画是从传统入手,创造了一种带有强烈个人风味的风格。一些评论家认为,黄秋园的山水世界没有南北之分,也没有文人与学院派之分。他以“南人”的心态探索“北宗”的各种技法,自然表露心迹。

著名画家鲁迅在参观江西南昌黄秋园纪念馆时,曾写下一首古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其中一位写道:“诗画真,人品艺术流向清华。”鲁迅认为黄秋园是一位非常全面的中国画家,擅长山水、花鸟、书法等。他既有石涛等名家的风格,又懂得如何走出名家的风格,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黄秋园在绘画艺术上花了很多时间,他能够专心于自己的创作,这是非常令人钦佩的。”鲁迅说。

打造“秋园团”,成就大家。

一些评论家认为,黄秋园最大的成功在于他的晚年,如《江山雪》等名作。这些画以特殊的方式创造的景观结构,形成了一种精致独特的景观风格,具有自己的语汇和现代审美意义,不仅令人惊叹,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独创性。

仔细观察黄秋园使用的这种方法,可以发现它比前人创造的方法更复杂,更精确,是一种不同于历代名家的新技术,因此后来被称为“元秋推”。这幅《秋园团》的出现,更加确定了黄秋园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正如董其昌所说:“一切伟大的事物,必在画中精彩。”遗憾的是,黄秋园死得太早,体现这种方法的作品并不多。

黄秋园去世后,他的绘画、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得到艺术界的认可。20世纪80年代,黄秋园遗产展览先后在江西、山东、陕西、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举办,北京掀起“黄秋园热”。1986著名画家李可染对黄说:“我很欣赏黄先生的画。”他还亲笔题写后记:“黄秋园先生的山水画有西施笔墨之浑圆,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疏密,英文之典雅,绝无仅有。天空辽阔,云朵满纸,天气迷人。当二石和乔杉活着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惊奇的!”这种评价出自李可染这样的大师之口,实属难得。

如今,黄秋园晚年主编的《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一书已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和其他艺术院校的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台湾省锦绣出版社也出版了黄秋园的作品。“父亲生前没有见证他在艺术上的赞誉和成就,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作品没有被埋没。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艺术轨迹建造了一座丰碑。”黄感慨道。

尤擅山川。

黄秋园的山水花鸟都很精美,但他仍然是中国山水画的大师。他的山水画从传统出发,创造了强烈的个人风格。黄秋园的山水画以大取胜,在构图和布局上往往百折不挠。整幅画笔墨饱满,点线密度大,不留空白,所谓上无天,下无地。它的布局在中国现代画家中是无与伦比的,但密集的地方又透露出浓淡的灵气,所以它以“满天繁星”的画风享有最高的声誉。黄秋园的山水世界没有南北之分,也没有文人与学院派之分。他学石涛,有自己的面子。他的技法集合了古人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词汇。他在浓墨重彩的云雾中写出了传统文人“远离山河而居,冷眼过江”的狂放隐晦之情,使他的画具有了现代的审美意味。他可谓是上个世纪借古开今的伟人。

在2005年春东方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金融与收藏”拍卖会上,黄秋园的山水作品《山居图》十分抢眼。这幅画具有黄秋园突出的艺术特色。这幅画是在陈冰(1976)画的,这位适时的画家已是暮年。《用元人的笔墨传达宋人的山川山谷》这幅画构图密集,线条点缀,富有管理,繁而不乱。画中人物虽小,但仍能形神兼备,没有丝毫懈怠。笔触随意、自然、轻松、多变;石造型用粗墨勾线,淡墨秃刷点青苔,而淡墨线断用焦墨石点,集粗墨、淡墨、断墨于一体;在山顶上,省点,在阴面上,应用绘画的方法;画面不强调空间的纵深,以骨法取胜,是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

黄秋园晚年的风景画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种是接近宋代的,山山水水,骨骼坚实,笔法含蓄,不强调画面的空间纵深,反复鬼脸,形成一种现代感,他做出的雪景特别漂亮干净。另一种笔法远胜于元人,而且山川幽谷雄奇错综,植被丰富多变,仿佛有一种灵光在云烟蒸云中闪耀,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传统山水的理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黄秋园还创造了一种不同于历代名家的新技法“秋院团”,并编著了《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一书。

作品的市场是高昂而古老的。

黄秋园在中国书画界有“当代陶渊明”之称,作品格调较高,娱乐性的东西很少,所以现在能看到的黄色的东西大多是精品,他存世的作品数量很少,只有400件左右,其中1/4是画。

近年来,他的画作在拍卖市场上价格不断攀升,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的“蓝筹股”,受到各界藏家的追捧。目前其作品平均成交价为每尺42000元,在现代画家价格指数中排名第20位。在拍卖市场上,价格还在上涨,百万元以上的作品很多,值得藏家关注。

1989年,也就是黄秋园逝世10周年,港方正式挂牌出售黄秋园作品,成为国际艺术品拍卖。当年卖出的第一幅3×2尺竖景《云山的秋天》达到18万港币,另外两幅较小的作品也是4-6万港币。1991年3月,深山隐居大立轴(175×68.5 cm)图达到25万港币,当年9月,另一幅西山草堂涨到28万港币。

2003年6月底5438+065438+10月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山居图63.8万元;上海崇远拍卖5438年6月+同年10月的“唐_”拍卖,花费57.2万元。

2005年,荣宝拍卖公司在春季拍卖会上展示了几件黄秋园珍品。《仕女图》成交价654.38+06.5万元,《蓬莱仙境》82.5万元,《瀛台春色》60.5万元,《雪景图》68.2万元。

2006年,《十宫图》在北京拍出253万元的天价,首次突破200万元大关。

2007年,巩俐《春晚图》在广东拍卖会上以638万元成交,创下黄秋园作品的新高。

虽然黄秋园的作品价格涨幅很大,但他的作品价格涨幅远远落后于其他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北京师旷国际推出“黄秋园作品专场拍卖”。结果55幅作品成交率只有56%,成交金额856.24万元。应该说,拍卖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但是,笔者坚信,金子总会发光。作为绘画大师,黄秋园目前的市场价格在艺术个性、成就和作品存量方面都被低估了。随着藏家对黄秋园艺术价值的认识,其作品的价值将会回归。让我们拭目以待!

纪念人物

黄秋园纪念馆

江西南昌黄秋园纪念馆1987年中期,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决定批准建立黄秋园纪念馆,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市人民政府先后将黄秋园故居、黄秋园室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台湾省锦绣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大师艺术周刊》被列为晋、唐、宋、元、明、清至近代中国百名艺术家之一。

地址:南昌市西马庄小桃花巷21号。

黄秋园故居是一座传统的中国建筑。一楼是清风厅,接待朋友的客厅,古色古香的中国传统家具,很多名人的书法,占据了墙面。二楼是业主自己的客厅和小客厅。现在,小小的客厅里,摆满了从民间购买的中国传统家具和瓷器,而主人配偶的半身照片则挂在大厅中央,显得庄重典雅、宁静,而艺术的喷泉就在其中。

目前三楼是王先生生前作品的展览场所。墙上挂着山水、人物、花卉、动物、工笔书画作品。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每半年更换一次王先生的作品,很多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艺术爱好者都会来两次,这样可以多看看王先生的作品,学习国画的精髓。许多人在这里停留一天。

著名评论

李可染大师。

国家无知是可耻的。像元秋这样的人被埋没了很长时间,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缺点。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上,成功的并不多。近代的龚贤、、黄和先生在积墨方面成就突出。中国画艺术在发展,绝不是穷途末路。黄秋园先生的艺术成就再次说明了中国画的强大生命力。北京人评价很高,看了那么多展览都麻木了。像这样成功的展览没有过,法国、德国、日本、中国的展览比较多,这次都没有成功。我认为东山和屏山没有元秋好。

刘海粟大师。

黄秋园先生是江西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华民族的杰出艺术家。他的画反映了中国人民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工笔崇唐,基本功扎实。他用元人之笔,轻松取宋人之章法,也是自学成材的代表。他的作品证明中国画并不存在“危机”,而是充满活力。化腐朽为神奇,人们开始了解他,他将为祖国带来荣耀。

潘斯先生

即使在紫禁城里,元秋的作品也是优秀的。是江西的光荣,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他的作品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界的一个项目在国际上推广。

蔡若虹先生

黄秋园艺术展在首都引起了轰动,大家一致鼓掌。这是不容易的,也是史无前例的。这不是凑热闹,而是黄秋园精美的艺术作品征服了广大艺术家。

华夏先生

黄老的功力深厚,全面。昨天在黄苗子,启功先生告诉我,黄老的笔墨技巧在当代可能不亚于任何人。

黄苗子先生。

同为江西人、同时代画家的傅抱石先生和先生,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傅先生生前声名显赫,直到去世五六年后先生才发现他一生默默耕耘的惊人收获。港乃至世界艺术界做梦也没想到江西会出一个黄秋园。

黄君璧先生

先生是百年不遇的大画家,伟大,比黄先生还要辉煌。

白雪石先生。

现在整个首都都在谈论黄秋园先生遗作的展览,这是一件国宝。他是一位伟大的画家。

梁树年先生。

邱老的传统技艺,艺术修养,人品都很高。他浓缩了古人最好的东西,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中的新感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看展览时,当场写了一首诗以示敬仰:“大思想大情怀永真,清风青亭二老留本色,文章道德敢看尘埃。”

何先生。

元秋先生有如此深厚的传统技艺,如此全面的艺术修养,如此严谨的学术精神,令人惊叹。我很惊讶,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北京举办这么好的展览。这不仅是江西的财富,也是我们的国宝。

陈默武先生

邱元老对中国画的贡献是很有说服力的。他对线条和笔墨的精细布局和把握可以说是非常到位,非一般人所能及。他不愧为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的大师,当代许多画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和熏陶。他和宾翁堪称中国绘画艺术的“双黄”世界,或者说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两座“黄山”。

侯一民先生

黄先生不愧为一代伟人,是后学之楷模。经学院艺术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同意,学院决定续聘黄秋园先生为教授。学院刊物《艺术研究》将出版黄秋园研究专刊,并将适时在学院举办黄老展览。

贾又福先生。

黄秋园的艺术成就是不可估量的。要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必须下决心用余生去争取。他的大画不仅让人印象深刻,很多学生的画,我看过的也是超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