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举的主要贡献

梁宗举的主要成就是数学史,他长期从事数学史。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世界数学史专著很少。仅有的两本专著是1931年翻译的,1956年数学简史,还有个别讲义。在1977年国家拟定的《数学分学科规划(草案)》中,数学史部分写道:“目前我国数学史研究基本空白。”这让广大数学工作者在教学和科研中感到很不方便。梁宗举在50年代就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开始钻研数学史,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了世界数学的发展和演变,并在校园发表演讲,受到师生的欢迎。大连市数学协会得知后,专门邀请梁宗举给全市中学教师做专题报告,引起了很大反响。1955年7月,中国数学会大连分会将此材料作为“学术报告材料”发布,题为《数学发展概述》。这就是《世界数学史纲要》的原型。

《数学发展概述》有6万多字。开篇就说明了“为什么要研究数学史,特别是中国数学史”,提出了研究数学史对深入理解数学、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进行数学教育、弘扬文化遗产的意义。然后一般用中西交替的方法描述整个世界的数学史。这时,几个事件促使他下定决心继续这一领域的研究。

1955年,北京天文馆馆长陈尊贵出版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简史》。他在序言中说:抗战前夕,国际天文学会应搜集中国古代天文学史料,并让华山天文台台长山本一清负责,而不是找中国人。陈很生气,认为这是中国人的耻辱,所以他决定写这本书。这件事对梁宗举触动很大。他认为,祖国的数学成就也应该好好总结。但要做出公正的评价,必须加强世界数学史的学习,认识自己,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巧合的是,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出版于1954年。该书计划写成七卷,其深刻性为世人所称道。但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应该是外国人总结出来的。虽然学术没有国界,但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数学发展概述》在大连获得好评,引起了省教育厅的重视。1955 11辽宁省教育厅经作者同意并修改后,将此材料印发全省,供数学教师学习和教学参考。1956国家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后,科学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一年,上海新知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前身)找到梁宗举,说当时国内还没有系统介绍世界数学史的书,希望他能把数学发展的概况展开,写一本几十万字的学术专著。这是对梁宗举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大鼓励和支持。他欣然同意,同意两年后交稿。

从此,梁宗举潜心写作。他花重金订购外文原版书籍,同时广泛收集国内学者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成果,积极建立联系,进行学术交流。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李炎多次给他送来珍贵资料,并写信鼓励他研究和写作。关审阅了一些手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然而,一年后,反右运动开始了。频繁的政治活动占用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时间。不到一年,梁宗举被拉出“白旗”,学术研究只能转入“地下”,于是“两年后出书”的计划受挫。然而,他的写作仍在继续,其中一些被写成了专著。“和尚一行发起的经络测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的。

1962年,梁宗举被重用为骨干教师,但写书只能用业余的方式。他克服种种困难,到1966,已经写了45万字,即将发行。

不幸的是,厄运又来了。“文革”初期,梁宗举被关进“牛棚”。这几十份精心抄写的手稿,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的证据,在财产被查封后,被一一投入火中。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后来帽子越扣越多,迫害升级,他的数学史研究在冤案期间耽误了12年。

65438年至0978年,梁宗举平反后,作为辽宁省代表参加了中国数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理事。这时,他萌发了再次撰写数学史专著的愿望。同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向他投稿,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当即接受,并表示会加快速度,弥补损失。

重写的难度是巨大的。手稿被烧毁了,许多资料丢失了。很多原来的想法因为十几年的经历已经忘记了,需要重新整理构思。这时,校领导和系领导都给他很大的支持,特意安排了写作时间和条件。国内外的亲朋好友也从四面八方发来信息。令人惊讶的是,当年的一份手稿被一个有正义感的学生保密了。听说老师要重写数学史,他欣然还了。这一切深深打动了梁宗举,并转化为写作的动力。他表现出拼命精神,闭门谢客,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终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赶写了一篇近40万字的稿子。出版社视之为“急件”,在审校、排版、校对方面给予全力配合,使书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出版。1980年8月,38万字的《世界数学史纲要》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签约到出版只用了两年时间,成为出版界少有的高速。然而,距离他1956开始写作,已经过去了24年。有甜有苦,很感性。

《世界数学史纲要》的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新华社为此发了消息,各大报纸纷纷转载。光明日报两次报道其出版发行情况。读者朋友、生活等杂志都发表了评论和作者介绍。辽宁日报向全省读者推荐这本书,称赞它“不仅适合专业数学家参考,也是普及数学知识的好读物”。《中国出版年鉴》(1981)在书评中介绍了它,并预言“它将为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和普及提供极大的便利”。该书作为推荐图书参加了在莫斯科、德国、香港等地举办的国际书展。

细读《世界数学史纲要》,发现它是一本文风清新、文笔优雅、论述严谨、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的书。书中引用了数百篇参考文献,旨在取得证据,为读者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在论述外国数学史的同时,用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和贡献,使读者全面了解中西数学的产生、发展和相互影响的历史。该书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比如首次定量指出祖冲之的秘比。

该书第四部分从数学史教学的角度选取了七个专题,使其在同类专著中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这本书已经出版14年了。实践证明,它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成为专业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梁宗举自己也谦虚地说:“这是纲要,很不成熟。我只是想抛砖引玉,为数学史的学习做些准备。”他正在撰写一部一百多万字的世界数学通史,为的是在有生之年彻底实现他三十多年前定下的志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梁宗举的教学非常出色。从1953开始,一直是系里的教学骨干。曾任数学分析教研室主任,现为数学史研究室主任。他为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讲授了20多门数学史基础课和专业课。

梁宗驹在教学中采取知难而进的方针,通过教学提高自己。他认为,越是不熟悉的课,经过认真的学习和准备,收获越大。每次上一门课,他都要提前几个月做准备,认真研读国内外各种教材,反复推敲每一个定理的证明方法,然后对各种问题的研究情况和参考资料做笔记。后来发表的很多文章都是他在教学中的研究心得。这样的教学笔记有60多本,体现了他勤奋学习、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

梁宗举的授课深受学生欢迎,以至于每一个听过他讲座的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后仍记忆犹新。几位现在已经是副教授的同学回忆说,听梁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他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一次,梁宗举因为牙病动了手术。当他出院后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教室里响起了长时间的欢呼和掌声。教书这么吃香,不仅是因为他有丰富广博的专业知识,更是因为他注重教学方法。早在大学的时候,他就看了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书。后来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课后认真回顾成败。因此,讲座和报告都受到好评。

1979之后,梁宗举一直在教研究生课程。上课的人减少了,教学方式也变了,但他认真备课、讲课的态度一点都没变。即使是重复上课,每次都会有新的内容。他从不看讲稿,涉及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都是信手拈来,可见基本功扎实。他的课既介绍了最新成果,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梁宗举在教学中注重为人师表,作风一丝不苟,诲人不倦。当他为学生检查作业或试卷时,他从来没有错过一个错误的符号或标点符号。他没有简单地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而是试图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引证。这样做往往要花很多时间,但对学生有很大帮助。几年来,围绕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数学史的研究和教学形成了梯队,并且越来越壮大。梁宗举本人曾获1985辽宁省模范教师、1986辽宁省优秀教师、1987大连市模范教育工作者、1988大连市优秀知识分子、1993(教育)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193。1978,梁宗举平反同年,当选大连市劳动模范。之后几乎年年获奖,六次被评为大连市劳动模范,还在1980被评为特级劳动模范。当然有他从事教学科研的因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因为他在数学应用方面的贡献。

在1969期间,梁宗举参加了大连港课题组,从事可控硅充电器和DC调压器的开发计算工作。第二年试制成功。1973后参与市内优化方法、统筹方法、正交试验设计的推广,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实践,我还写出了《最优化方法中的分式法和分解法》并提出了新的方法。65438-0974先后在多家工厂工作,如协助大连石灰石矿进行连续毫秒爆破的理论推导和计算;在大连油泵厂开学校,介绍新的变速比方法;为大连第二电机厂和大连工矿厂翻译进口机器的技术资料。同年9月,受大连化工厂邀请参加大修工作,用统筹计划法对全厂大修工作的各道工序进行合理安排。在工厂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下,利用原有的人力物力,总工期由一个月缩短到四天半,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赢得了工厂干部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6月,1976,11,商检局派人到辽师求助。当时中国从加拿大购买小麦,规定了各种质量指标,但甲方经常不按合同规格给我发货,也不承认我们的检验结果。学校派梁宗举帮忙计算。他根据国际抽样检验理论,对原方法进行了复核和改进,使我们在索赔谈判中有了扎实的数据和理论,为国家挽回了654.38美元+0.7万元的损失。他还在国家海洋局东北海洋工作站(现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教授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正交设计等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受到广泛好评。

海城和唐山地震后,全国掀起了防震热潮。大连地震台与辽师建立联系,索要地震预报的数学工具。此后梁宗举参与地震台工作两年多。他根据地震台提供的观测资料进行研究,用异常波速比、震级频度关系B值计算等七八种方法预测地震的发生发展。对旅顺龙王塘地区发生的小震进行了正确预报。其中,用最小二乘法计算震中和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的方法颇具创新性。1978年初,大连进贤地震台出现类似海城、唐山地震前的征兆,市委为此专门召开会议。梁宗举用电子计算机做了一周的计算,认定这种现象是气象因素(主要是温度)的干扰。因此,他在会上提出了大地震可能性不大的意见,为市委做出暂停疏散的正确决策做出了贡献,避免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此后,他参加了多次全市地震会议,还多次向大连警备区和驻富县某部队讲授地震计算方法,提供地震图。

梁宗举能在数学的应用上有所建树,绝非偶然。他善于发现问题,喜欢刨根问底,能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所学联系起来。比如他总结出一种民间制作正五边形的简单方法,然后用连分数理论加以改进,大大减少了误差。这种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使他在应用数学知识方面不断取得成就。《世界数学史纲要》的出版提高了梁宗举在学术界的声誉。1981年,在梁宗举的建议和努力下,中国数学学会和中国科技史学会在大连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数学史学术研讨会。会上成立了数学史分会,梁宗驹为筹备组(后来的理事会)成员。这使广大数学史工作者有了自己的组织,促进了民族数学史研究的发展。1982教育部批准辽宁师范大学数学系世界数学史研究方向硕士学位授予权,梁宗举成为全国第一位该方向的研究生导师。从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数学史的教学和科研中。

1984期间,梁宗举担任《中国数学大百科全书》编委、《数学史》分卷副主编。除撰写数十篇词条外,他还积极协助整理稿件,审阅其他相关词条,提供大量数学家的照片,对外国数学家的译著提出系统的意见。

数学史离不开数学家,数学的大厦是千千万万个数学家建造的。编写一本数学家词典,是梁宗举的夙愿。1983年,山东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来大连讨论此事,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充分发挥了数学史研究室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经过五年的努力,由梁宗举主编的《数学家词典》终于出版了。该书收录了2200多位数学家,并列出了数学家著作的原书名。

梁宗举常说:他永远做不了名义上的总编辑;只要留下名字,就要办实事;如果你没有得到你应得的,你会感到内疚。有出版商或作者想利用他的名声出书或合作,但他认为自己不能参与工作,于是婉言拒绝。只要接受任务,他就全力以赴地工作,往往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劳动。在编纂《数学家大辞典》的过程中,他对近百万字的手稿进行了多次逐字逐句的审阅和修改,并对数百张数学家的照片进行了逐一核对和挑选。另一本中学数学实用词典的编纂也是如此。梁宗举任主编后,从稿件采集到编辑校对,每个环节都不放松。全书七十六万字,也是逐字更正,数字便于拟稿。1987出版后,连年获得省市级奖项,1989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图书奖。

梁宗举写书时注重浅显的解释。他对中国数学发展的全面评述自成体系,对“零历史”等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精辟。他对门户没有意见,可以集百家之长为己用。但是千万不要偷别人的美,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明出处;他不盲从权威,他的疑惑会被探究。他为人诚实热情,在学术上严格要求自己,宽容他人,因此受到学术界的尊重。许多数学史家都接受过他的帮助或建议。一些工人和农民也从他的支持中受益。梁培基的故事早已通过报刊杂志传播开来,先后在1984、1987、1990三次报道。这个河南封丘县的普通农民,在1982梁宗举的推荐下,在《数学研究与评论》上发表了他的双幻方研究成果,使他成为1985组合数学大会上唯一的农民代表,作了专题报告,从此立足于学术界。梁宗举花了几天时间验证梁培基的计算结果,并帮助重写论文,但发表时拒绝加上自己的名字。

梁宗举的成就离不开妻子陈善珲的帮助。陈善珲大学时是外语系的高材生。毕业后,他放弃了去英国深造的机会。他与梁宗举风雨同舟40多年。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她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做助理:抄写文章、收集资料、处理信件、整理书籍等。,为梁宗举的教学和研究节省了大量时间。生活照顾和精神鼓励无微不至。

年过七旬的梁宗举深感时间的珍贵。他仍然每天伏案工作十多个小时。完成了《欧几里得几何新译本》的审判长、序言和导言,撰写了《数学的历史典故》一书,以丰富的史料阐述了初等数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起源和演变。他还参与了科学出版社和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科学家传记词典》的编纂,并担任《数学家》副主编。还参加过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的科研项目。此外,还有一本他早已规划好的百万字世界数学通史。他为自己制定了至少15的计划,决心将一生奉献给数学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