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记叙文的四种方法

新颖巧妙的结构更受青睐——记叙文构思的四种方法

作者/唐

记叙文(包括叙事散文、短篇小说、新故事等。)要用新奇来构思,只有新奇才能吸引人阅读。乔欣不是故弄玄虚,而是选择最恰当的形式来表达文章的思想。以下是构思记叙文作文的四种方法,以期为中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横向编辑法

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看起来刻板、平淡,似乎很难写出“超级震撼”;但如果能从我们经历过的日常生活、读过的书报杂志、经历过的点滴感受中“抓拍”出几个具体镜头,进行横向编辑,就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思想效果。

比如江苏考生的完美作文《四幕剧》,就在概念上展现了“横向剪辑法”的魅力。文章第一个场景以我们郊游所见为基础,捕捉大雨、小路、小溪、石头的镜头,聚焦爱与希望;第二幕以一日三餐为主线,捕捉餐厅和甜蜜麦圈的场景,聚焦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第三幕以阅读书刊为主,捕捉灯光如豆的镜头,聚焦“人性论”;第四幕以对生活的感悟为基础,捕捉生活的真实,以“思考生活”为重点。这部“四幕剧”通过横向剪辑,生动地诠释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充分体现了作者别出心裁的构思。

极好的例子

人生最好的教育

胡平

(1)

一个年轻人来到城市工作,很快因为工作努力,老板把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理。

他把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一飞冲天。一个外商听说后想和他谈一个合作项目。谈判结束后,他邀请这位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国商人共进晚餐。晚饭很简单,盘子都洗干净了,只剩下两个馒头。他对服务员说,请把这两个馒头放在食品袋里,我带走。那位外商马上站起来,说明天就和他签约。第二天,老板设宴招待外国商人。席间,外商轻声问他,你受过什么教育?他说我家穷,父母不识字。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和一根线开始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努力工作,供我上学。她说我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老板的眼睛里有明亮的液体,她举起酒杯激动地说:“我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

一个人吃过苦,才懂得珍惜;一个在贫困中长大的人不会不知道节俭的重要性;一个从小就懂得努力的人,不会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贫穷中什么也学不到,然后失去自尊。

(2)

一个长相平平的女生,就读于一所很普通的中专,成绩很一般。得知母亲得了不治之症后,她想减轻家里的负担,在暑假的两个月里赚点钱。她去一家公司应聘,韩国经理看了她的简历,面无表情的拒绝了。女孩拿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撑起椅子,站了起来。她觉得自己的手被扎了一下,看了看手掌,上面有一颗红色的小血珠。原来椅子上伸出了一颗钉子。她看到桌子上有一个镇纸,就用它把钉子敲平,然后转身走了。但几分钟后,韩国经理派人追了回来,她被录用了。

一个在爱中成长的人,她最好的回报也是爱。当爱情促使一个人去做一件对她来说很难的事情时,足以证明爱情的力量!

而且在一件与自己无关的很小的事情上,她也能表现出对他人的体贴和关心,她的爱情教育无疑是成功的。

(3)

有一个职位需要填补,先后来了四个申请人。在招聘条件一栏,有一个条件是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前三位应聘者都说自己有类似的工作经验,但被应聘者一问,很快就表现出自己在这方面的无知。最后来了一个男同学。他坦率地告诉招聘人员,他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但他对这份工作非常感兴趣,他有信心在短期实践后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招聘人员毫不犹豫地雇用了他。之后,他和招聘人员进行了一次谈话。招聘人员问:“有很多求职者在介绍自己时不诚实,但你为什么能诚实地告诉他们?”他说他小时候曾经捡过钱。当他祖母问他时,他撒谎了。她奶奶在他屁股上重重一击,然后警告他:“穷不可怕。只要你老实,你就有救了!”他说他会永远记得奶奶说过的话。试想一个不敢正视自己缺点,只能靠欺骗来获取信任的人。能走远吗?

一个诚实的人其实最需要勇气。他必须敢于面对事实和真相,在别人对诺诺含糊不清、消极被动的时候,勇敢地指出真相。

诚实胜过一切聪明才智,是聪明才智的基本条件。

评论

文章里的三个小故事,一个一个读,很耐看;合起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的意图——优秀道德品质的教育是人生最好的教育。

文章中描述的语言极其简洁。第一个故事主要通过对话描述,揭示了“一个在贫困中长大的人,不会知道节俭的重要性;一个从小就懂得努力的人,是不会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第二个故事重点是“所以我用它把钉子敲平了”这个细节;最后一个故事使用了对比,突出了“诚实胜过一切聪明才智。”故事之后的总结文字有限,但印象颇深。

二、纵向拼接法

“流水账”是记叙文写作中的大忌。主要原因是作者缺乏联系典型事件的能力。但如果能在文章“发展脉络清晰”的红线上巧妙缀上几颗闪亮的“珍珠”,就能把丰富的内涵层层展开,使文章迸发出强大的纵向穿透力。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冬天》中,* * *描绘了三个场景:一是父子俩围着桌子吃水煮豆腐,二是和挚友游西湖,三是他们一家四口在台州过冬。这些场景在时间上相隔较远,跳跃性强,本身没有必然联系。但作者通过自己的情感线索将它们无缝连接起来——“无论多冷,多风多雪,想到这些,我的心总是暖暖的”。因为这种情感联系,作品集中表现了主题。

极好的例子

家乡很远。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像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一直漂泊在世界各地。我走过田野,走过城市,去过很多地方。

我来自哪里?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哪里?

我不知道。

19岁离开杭州。充满水和山的习字湖是我的出生地。洛社,距离杭州100里的江南小城,是我奶奶的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祖籍在广东新会。直到30岁才随父母回广东老家。家乡有翠绿的河流,茂密的甘蔗林,还有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只见白鹳、灰鹳大翼长颈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方的天空被阳光覆盖,鸟儿在歌唱。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天堂鸟。新会县是世界上的葵乡。江边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载满了芬芳的桂叶,沉甸甸的随水而去,远去了...

但是故乡是属于我的,我却没有园感。没人认识我,我也不真正认识任何人。连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话都不会说。我和早年离家的父亲,就像流亡在外的弃儿,用陌生的乡音寻找和认同这片土地留下的根。

江南的荷塘里经常出现梦,春天的绿桑田里有紫而甜的桑葚,秋天的金灿灿的柚子,冬天过年满厅挂的粽子和酱肉鱼干,还有一锅香喷喷的熟芋头...寒暑假的时候,我坐小蒸汽船去了洛社镇的外婆家。在城镇的东部有一座大石桥。夏天,许多光着身子的孩子从码头跳入河中。这条河与雾蒙蒙的洛社洋相连。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陶涛被从水中捞起,一条小鱼在珍珠白的米饭上跳跃...

奶奶很久以前就去世了。奶奶走的时候把老家也带走了。其实爷爷奶奶都不是正宗的浙江人。听说我奶奶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搬到德清洛社的。还听说洛社之所以叫洛社,是因为早年有一个洛阳移民,洛阳人的房子。从这个角度来说,爷爷奶奶的祖籍也是很难考证的。我的家乡是什么,我梦寐以求的江南小镇?

所以,对于生我养我的杭州,有一种淡淡的隔膜和猜忌。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温柔和冷漠,喜欢春天植物园的绿草和醉人的微笑的花朵,喜欢冬天的竹林和茂盛的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丝带和装饰品,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回杭州看望父母,在喧闹的街头巷尾,自己从远方带来的“陌生的味道”总让我觉得与这里的温暖和潮湿格格不入...

我到底是哪里人?

更多的时候,我会默想那遥远的冰天雪地,想起那笼罩在薄雾中的蓝色小兴安岭。在齐膝深的积雪中步入深山,灌木丛中未结冰的山泉一路叮叮当当,欢歌笑语,偶尔有温热的泉水顺坡溢出,所以低洼地的塔墩一般都被晶体封住,可以看到冰下碧玉般的草。在山区无风的日子里,安静的橡树林中轻轻的、慢慢的飘着一点点清雪,落在头巾上不融化,很快就照在你的肩膀上。这是冰雪女王送的礼物。如果你闭上眼睛,你可以听到雪花亲吻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人生中第一次发现落雪的声音,如蚕啜叶,婴儿吃奶。

那时候我住在帐篷里,炉桶里燃着一夜的粗柴,隆隆作响,就像森林火车或者林场的拖拉机。总有几点:一是段落之间形成整齐严格的排比关系,具有往复的形式美;第二,内容与内容之间存在重叠互补的关系,产生一种意味流畅的力量美。

比如小品《真好》,通过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追求的不同态度的展示,展现了人生的历程。文章是“年轻,多好啊!”“爱,多好啊!”“有钱真好!.....活着真好!”为序,生动地揭示了生活的独特品味。

极好的例子

骨气

雨声渐渐平息,清晰的光线从窗帘后透了进来。打开窗户一看,啊!云朵不见了,树叶上残留的水珠映着月亮,像一千个荧光点,闪烁着,移动着。——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还有这么美的画面!

在窗前站了一会儿,我觉得有点冷。一转身,顿时眼花缭乱,房间里的其他一切都隐藏在轻云里;微弱的光芒,只沉浸在墙上画中的天使身上。——白衣天使,捧着花,托着翅膀,对我微微一笑。

“这个笑容好像在哪里见过。我什么时候……”我无意识地坐在窗下,静静地思考。

紧闭的心幕缓缓打开,倾泻出一个五年前的印象。一条漫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很滑。沟里的水汩汩作响。村子附近的绿树都被笼在潮湿的烟雾中。弓形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路边好像有个小孩,抱着一堆白色的东西。驴经过,无意回头。他抱着花,光着脚对我微笑。

“这个笑容好像在哪里见过!”我还是想——默默的。

又一个引力的帷幕出现了,它缓缓打开,倾泻出十年前的印象。——屋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地落在毛的衣服上。土台阶边上的水泡在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都很鲜黄。——过了一会儿,终于放晴了,迅速走下坡路。我看到月亮从海面上迎面走来,突然想起忘了什么东西,停下来转过身。这间小屋里的老婆婆——倚着门,手捧鲜花,微微地对我笑。

这同样微妙的表情,像游丝一样,飘动着,聚拢在一起。

此时心旷神怡,如入仙境,归家。出现在我面前的三笑,在爱情的和谐中,突然融化,看不清楚。

评论

本文重点介绍三幅“美丽”的画面:《苦雨中的孤灯》后,我看到画面中的天使“手捧鲜花,扬起翅膀,微微对我微笑”;当踏在雨中的古道上,一弯新月挂在树梢时,稚气的孩子们“抱着花,光着脚对我微笑”;在屋檐下避雨后,屋里的老婆婆“倚着门,捧着花,对我微微一笑。”

这三个场景反复渲染了给心灵带来慰藉的“笑声”,都是以雨和月夜为背景;文末“三笑”并列在“爱的和谐”中,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第四,转换视角的方法

众所周知,记叙文一般都是从人的角度来描述的。其实有时候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减负”就是一个老话题。学生、老师、专家各有各的看法,读者一般都不太感兴趣。而《书房里的对话》这个练习,换了一个视角,把书房里的对象眼中的“减负”描述出来,所以文献才有意思。再比如《证人》,堪称完美杰作。从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拍卖鼠首和兔首的新闻热点中找到写作灵感。通篇用对话写《证人》,拟人巧妙,生动有趣。在文章中,作者不失时机地多次演绎、点出题目(如“我们在圆明园西楼海晏堂前见证了清朝的繁华”,“我们见证了他们的残暴”,“蔡老师用智慧制止了拍卖,我们是见证人”,“到那时,我们只多了一个身份,就是祖国的有力见证人”,使文章的主题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整篇文章。类似的文章还有《一个手袋的经历》,从一个手袋的角度观察社会;《狗看狗》以一只贪官家的小狗的视角,揭示了贪官的生活和世界变迁。

另外,抽象的概念可以拟人化,比如“落水后的诚实”,“诚实”可以拟人化,讲它被抛弃后的故事和经历;可以选择一个特殊的主观视角(比如外星人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社会;还可以选择多个主观视角,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进行观察和讲述,让读者耳目一新。

极好的例子

黎明是黑暗投射的光辉

2012山东考生

我不知道我在这里睡了多久。

那一天,我从妈妈身上摔下来,宣告我的成熟。然后,一个长着羽毛的大东西掉下来时看见了我,把我带走了。逆风飞行的感觉让我头晕目眩,然后就被留在了这里。两边的岩石在妈妈的怀里不再柔软甜美,薄薄的灰尘覆盖着我,我的全身充满了黑暗。

我是一颗松子。

秋风吹来,感觉身上的灰尘越来越重。我几乎窒息。再也看不到春天花香环绕的群山,画不到清晨的甘露,听不到夏天蝉的慵懒鸣叫,闻不到叶哥散发的阵阵松香。我绝望了,我哭了,但是再也没有水让我流成眼泪了。不敢大口呼吸,怕死了再也见不到美丽的太阳。

冬天的风刮得很大,我畏缩在岩石和泥土之间,一点温度都没有。我累了,渐渐闭上疲惫的眼睛。在我的眼前,依稀是母亲慈祥的声音和微笑。她说:“不管你有多苦,多累,多冷,都不要放弃活下去的希望。”我想再叫一声“妈妈”,扑进她的怀里,但是我很累,真的很累,意识开始模糊,思绪也渐行渐远。

我不知道我在这里睡了多久。

有一天,我被一种似乎来自远古的奇怪声音惊醒。我在黑暗中睁开眼睛,一滴水突然降临,滋润了我几近干涸的心,温暖包围了我,我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

我等不及要摆脱这个外壳了。

我疯狂的汲水,积蓄力量。“让我出去!我怀念明媚的阳光!”突然,外壳被我打碎了,我感觉我伸了伸胳膊!

再长大一点!我把胳膊举起来,像两边的石头一样用力地摸着重物。我慌了。为什么这么重?“不能放弃!”脑子里有个声音在喊,我就把胳膊举直了。我一次又一次地往上爬...又累又痛苦。我把头转向顶部,一次,两次...一百次,一百零一次...

最后重量突然消失滚到一边,我终于破土而出!那一刻。在我筋疲力尽,满怀成功喜悦的那一刻,我看到一轮红日,破土而出,跃出地平线。这是我日日夜夜梦寐以求看到的,这是我流尽汗水和泪水时永远怀念的!

泪水涌上我的眼眶,我张开双臂拥抱柔和的阳光。只有那时我才知道,那么多的痛苦和苦难,冰冷的绝望,都过去了,才会完整。再次看到太阳,之前的黑暗对我来说不算什么。现在,我是一棵松树,生在悬崖的缝隙里,看着雄鹰翱翔,为了天地的早晨!

回想起那些绝望、寒冷、压抑的日子,我无声地笑了。我一直很感激那些日子,这让我。而我一直没有放弃,所以我的名字就叫“劲松”!

我始终记得,古之成大事者,不但是杰出的人才,更有持之以恒的意志。

评论

本文构思新颖,角度独特。作者以“松子”的笔调,描述了它经历千辛万苦,最终成为“劲松”的过程,笔法细腻,富有感染力。有恰到好处的拟人手法,详细的心理和动作描述(比如“累了,根深蒂固的痛,我把头切换到上面,一次,两次...100次,101次……”等。,这些都是特别值得称道的),以及生活环境的精细素描,充满了写意。

文章整体上是用优美的语言写“严嵩”看世界,画出了“松子”坚强不屈的奋斗史,可谓文学性和审美性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