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绍事件和井冈山战争有什么联系?

井冈山罗克肖事件引发的冤案。

袁生平

袁(1898 ~ 1930),原名袁,江西宁冈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898 10出生于江西省宁冈县茅坪马元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1被永新县合川中学录取。

早年为了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加入了当地的佩刀队,任参谋长。1926年秋,“佩剑队”组建为宁冈县保安总队,袁任总经理。同年9月,受湖南农民运动影响,在宁冈县支部领导下,举行宁冈暴动,成立农民自卫队,任总司令。同年6月165438+10月加入中国* * *产党。

1927大革命失败后,袁领导农民自卫军在茅坪坚持斗争。1927年7月,根据党的指示,与王佐领导的农民自卫军一起,进军永新县城,打开监狱,解救了一批党员群众。与此同时,永新县革命委员会和赣西农民自卫军成立,袁任自卫军副司令。后来敌人报复,占领了永新县。袁见敌强,率农民自卫军保护中国永新县委负责人王怀、刘真、贺子珍,迅速撤至茅坪地区。后来国民党抽调一个团的正规军进山“追杀”农民自卫队。元利用山高林密的天险,灵活指挥,化整为零,令人捉摸不透。有利的时候就打,不利的时候就躲。一个多月后,国民党“追击”军疲惫不堪,不得不撤退下山。

1927年9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沿湘赣边界到达永新县三湾村。5438年6月+同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茅坪,并在这里会见了袁派的代表。为了争取农民武装,在宁冈大仓村接见了袁派出的代表。为了争取这支农民武装,在宁冈大仓村接见了袁,向袁详细介绍了革命发展的现状和前途。鼓励袁团结工农革命军开展斗争。并赠送100支枪给袁。袁被深深地感动了,说他一定要为革命掌握这把枪。愿意尽一切努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并慷慨地将65,438+0,000元退还给毛泽东,作为工农革命军的给养。并表示接受整编,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2月,袁领导的赣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1军1师第二团,袁任团长。从此,这支队伍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期中国* * *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民军在宁冈龙市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工农红军第4军。工农革命军1师第2团编为红四方面军11师第32团,仍由袁任团长。他率领部队参加了保卫新城、龙源、黄洋界、鳌头龙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当选为湘赣边界工农政府主席、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红四方面军军委委员。

1929 65438+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袁任红四军参谋长,随军出征。不久独自回到井冈山,任宁冈县委常委。1930年2月23日,于永新郡被诬陷杀害。

袁同志塑像全国解放后,袁被错杀的历史案件得到平反,恢复了他的名誉,被尊为革命烈士。1956年5月,上井冈山时,特意把袁烈士的妻子谢接到井冈山宾馆,亲切地称她为嫂,表示亲切慰问,并一起合影留念。袁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编辑本段]袁之死的来龙去脉

试论袁、、与土匪的关系

1928年底,国民党调集3万余兵力,对井冈山实施围攻战术。由于这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加上经济封锁更紧,红四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面对这一困难,毛泽东和朱德于1929年6月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白鹿原会议,决定实施毛泽东提出的“围魏救赵”战略。彭、滕、率军留守井冈山,朱、毛率红四军第二十八、三十一团下山直出赣南,实现了内线固守与外线作战相结合。

65438年10月7日中午,白鹿原会议正式结束,代表们起身离开座位。当时的中红四军前委书记、中红四军政委毛泽东,赶到湘赣边界特委书记彭、谭震林、邓,中红四军永新县委书记龙超清、宁冈县委书记等人那里去招摇,把他们留了下来。

毛泽东抓起身旁的布,环视了一下人群,抖掉了传过来的六份文件。他指着决议中关于苏维埃政权组织的章节说:“让大家留在这里传达一份文件。早上传达的时候,袁和都在,我跳过了这一段。”

听到这里,大家立刻睁开眼睛,面面相觑。

“这是中央关于同土匪关系的一段”。毛泽东抬头看着每个人,又读了一遍。“在暴动之前,你可以和他们结盟。暴乱之后,你应该解除他们的武装,消灭他们的领导人...这是维持当地秩序的前提。他们的领导人应该被视为反革命领导人,即使他们帮助了暴乱。这样的领导应该彻底清除。土匪沉浸在革命军或政府中是极其危险的。这些分子必须被驱逐出革命军队和政府机关,也就是他们最可靠的部分,并且只能用于敌后工作,决不能放在苏维埃政府的范围之内。”

读完这一段,毛泽东放下文件,心情沉重地说:“你明白了吗?就这一段,今天早上没看。真不知道中央在搞什么。想出这个政策。如果老袁和老王发现了,怎么了?讨论的话你该怎么办?”

王怀、龙超清首先站起来说:“中央有这样的指示,我们就要执行,坚决肃清井冈山的土匪。”

陈毅对此不以为然。他说:“前几天,我们红四军发出了给绿林兄弟的信,号召绿林兄弟加入红军,与* * *生产党齐新合作。为什么突然掉头了?再说老袁和老王早就是革命战友了。”

朱德也反对:“土匪叫土豪劣绅。老袁和老王是被逼上山的,所以* * *生产党要团结他们。再说,中央这么做不就是为了让红四军过河拆桥吗?互相残杀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当毛泽东听到这些话时,他感到轻松多了。他坚定地说,“袁、、的问题已经超出了中央文件的意义。我们不能把袁和当成土匪。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和战斗,可以看出他们为党的事业、根据地的巩固和红军的壮大作出了很多贡献。他们是英雄。当然,情况得向中央政府报告清楚,以免将来留下任何后遗症。”

王怀和龙朝庆不再争辩。

然而,在年底刚刚接替谭震林担任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的邓甘源不同意毛泽东的决定。在他看来,中央文件中对土匪的处置并不是无中生有。他认为应解除袁的苏维埃政府主席职务,并单独解除他的职务,以防止他与联合。邓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毛泽东也认为这个建议是可行的、合理的。所以,他坚决提出把袁调离井冈山,出任红四军副参谋长,随大队远征赣南。

朱德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为了照顾袁的情绪,建议并通过了任命袁的好友刘为前委秘书长的决定。

时任红五军军长的彭以不了解袁、的情况为由,自始至终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第二天,找到袁,向前委通报了他的用人计划,希望他能顾全大局,当上红四军副参谋长,随军行事。当然,袁不可能放弃他所熟悉的井冈山,但最后他还是作出了表态:他愿意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

为了平衡关系,真正把特委与王佐等人联系起来,毛泽东留下了他一直重视的党务工作者万希贤,并多次作出特别说明。

袁的环境越来越紧张。

1929年5月,围困井冈山的国民党军队因忙于军阀战争,大部分被疏散。井冈山充满了喜悦和宽慰。

与此同时,正在赣南远征的红四方面军,经过多日长途奔袭,稍作休整。

这一天,袁来到刘跟前,前委秘书长一直陪着他。他看到门开着,院子外面的两条破板凳上堆满了文件。刘在里面,来回走着,不停地整理着前委的东西。

元看了看忙碌的刘,没有打扰他。他正要进门,却本能地回头瞥了一眼,只见一条长板凳上放着中共六大* * *的一系列文件,其中一份文件用铅笔画了一条粗大的黑杠,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袁停下脚步,好奇道。他转过身,仔细看了看。粗粗的黑色铅笔下面画的是一条如此醒目,刺激着他神经的线。题目是《与土匪的关系》。

他屏住呼吸,迅速低下头。看完之后,袁突然觉得浑身发冷,好像掉进了冰窖。他放下文件,瘫倒在地上。刘的话也听到了,当他看到元就这么赶了出来,他心中顿时明白了。他走过去,把袁扶进房间,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两人沉默地坐了一会儿,袁不满的告退。从那以后,这份文件就像噩梦一样萦绕在他心头。终于有一天,跟随南军来到广昌苦竹坝的袁决定离开红四军,返回井冈山。他带着刘、谢桂标等人,以“革命在哪里都一样”为由,在军部留下“留条”,在黑暗中悄悄离开部队到了井冈山。

5月中旬,悄悄返回井冈山,躲在的袁。他痛心疾首地对王佐说:“无论我们多么忠诚,他们还是不能信任我们。”

袁和一起商量对策。

几天后,中共宁冈县委书记谢安到砻市,向特委书记邓汇报了袁的情况。邓甘源听后大为吃惊。

三天后,邓、龙朝庆、谢安等前往“拜访”袁,并邀请袁代表特委“出工”。尴尬又无奈,袁默默答应了。

5月下旬,* * *县委召开常委会议,讨论对擅离红四军外出工作的袁的处理问题。无独有偶,一直受到毛泽东重视并特意留下来的特委组织部长万希贤也来视察工作并参加了会议。

会上,龙朝庆、谢安等土族干部强烈要求从严处理,并将袁开除党籍;但是,刘和李两位客家常委却坚决反对。当时的党员两派,本土派和客家人,争斗激烈,相持不下。

经过万希贤的反复劝说和调解,会议通过了妥协方案:袁留党察看三个月,仍参加县委常委工作,负责三十二团军事和宁冈地方战事的领导工作。

离开井冈山时,他心里有两个结:一是特别边界委员会如何正确对待袁、并能与他们和睦相处;二是对根据地原住民和客家人纠结的纠纷感到头疼。因为这种争论导致了以土人为主的特委与袁、、之间的根本对立,这是一种敏感的党与枪的关系。

“八月失败”后,以袁、、为主的红四军三十二团,在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下,在茅坪枪杀宁冈县原工农兵政府主席文耿宗。惊恐之下,土人逃往邻县6000余人。只是在特别边境委员会采取果断措施后,这场风暴才平息下来。但是土著和客家人之间的仇恨越来越难以理解。

特委重要成员万希贤是唯一的外籍干部。本来,他是一个本地人和客家人都可以接受的人物,他在各方面都有很高的声望,尤其是与袁、等。自从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他就成了袁、王在特委的唯一依靠和缓冲。

在特委与袁、王处于同病相怜的关系中,万希贤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在、邓、朱三位特委书记的提议下,土人控制的特委要想把袁、王及其32个团一起除掉,就必须先把万希贤这块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巨石搬开。

在朱的控制下,特委首先对皖西采取了行动。经过商议,永新县委书记刘真和宁冈县委书记王怀同意了。

龙和万的死,加剧了元局势的危机。

一天下午,正在永新县九陂山区工作的永新县委女部长龙佳恒接到侦察人员带来的消息:丈夫刘真(特委委员、永新县委书记)的老父亲在家中去世。考虑到刘真的家乡祝塘村是一个白人区,龙家恒决定自己回到祝塘村。因为时间短,离特委、县委所在地九龙山很远。她来不及请示,只向身边的战友交代了几句,就伪装回了祝塘村。她躲在一个家族叔叔家,偷偷安排照顾公公的事情。不料却被其弟龙(当地反动的五乡联防团团长)盯上了。

龙家亨当晚料理完岳父的丧事,回到了九皮山。天刚亮,我们就到了住处。龙家亨朱堂之行的第二天,万希贤就带领一个特殊的保安连到了九皮山地区。宛希第一次离开井冈山是在红四军时,毛泽东特意安排留下来的,并担任了特委副书记,是特委成员中唯一的外国人。万首先看到了龙佳恒,平静地说:“龙部长,你为什么一个人到白区去?去白区必须经过县委和特委批准。这是纪律。你不会知道吧?”

此时,警卫连阎连长突然指着山脚下喊道:“万书记,你看那条白狗要进山了。”

万希贤突然想起一件事。前不久,警卫排长抓到一个敌防团的侦探,发现了一封龙娄清写给龙家恒的信。他狠狠地看了龙家恒一眼,命令连长做好战斗准备。红卫兵掩护区委机关和伤病员,迅速撤往深山老林。

一安顿下来,万希贤就命令警卫连王排长带几名战士护送龙家亨到特委所在地九龙山。这个王排长出身贫寒,吃了不少苦。听说这个女人是“反动特务”,真是可恨。在去九龙山的路上,龙佳恒被“审判”。他左一个“间谍”,右一个“老老实实坦白”,龙佳恒只是保持沉默。王排长很生气,但最后还是掏出枪来胁迫龙佳恒招供。龙佳恒面对枪口,却无所畏惧:“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你的战友?”

王排长大怒:“你们臭特务同志是谁?我要枪毙你,免得你危害革命!”

鬼使神差,王排长扣动了扳机,龙家恒倒在了血泊中。王排长看到这种惊慌失措的样子,他冷静下来,对士兵说:“这个女人是个通敌卖国贼。就说她试图逃跑,被打死了。”

万先得到了的报告,他心里很恼火。龙家亨的不幸在湘赣边界特委和永新、宁冈县委引起轩然大波。以专委书记朱为首的一些专委领导成员和永新县委、宁冈县委的许多同志,对皖西先杀龙家亨极为不满。

专委会上,万希贤讲完龙佳恒遇害的故事后,专委会副书记刘天干站起来问:“万希贤,龙佳恒,一个县委女部长,被你随便开枪打死了。谁给你的这个权力?”

“我已经说清楚了,她企图逃跑,被王排长打死了。”

“万麻子,你在哄谁?龙嘉恒会跑路?不信,不是你点的吗?”王怀大声指责道。

两名常委,袁和,很生气。王拍着桌子说:“龙家亨,大地主的女儿,反动集团的总妹妹,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个隐患!别说万希贤不是故意杀她的。就因为她吸引了白军,杀了她也没什么错!”

刘真听了王佐的话,勃然大怒:“龙家亨背叛了自己的家庭,一心要革命。同志们眼光很清晰!她和她哥哥根本不同。就算她错了,她也不应该死!”

“万希贤同志以革命大局为重,秉公办事。作为特委副书记,非常时期有处置一切的权利。怎么了?”袁的脸色很紧张。

王怀一听,脱口而出:“你们三个早就穿一条裤子了,你们互相勾结,攻击永新的同志。说实话,没那么容易!”

万希贤、袁、被的话激怒了:“王,你生气了,今天不说清楚,誓不罢休。”

朱盯着这种情况,大声说道,“不要争论了,这是一次特别会议。多好的谈话啊!都是革命同志,要团结一心,不要疑神疑鬼,疑神疑鬼,意气用事。龙佳恒同志被杀是有原因的,不能全怪老万。今天到此为止。开会!”

为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朱决定让万希贤暂时离开九龙山,到中国茶陵担任县委书记。

1929 165438+10月,特委决定永新、宁冈、茶陵等县红军警卫营、红卫兵大队占领永新县城。正在做准备的万首先得到消息,敌人在茶陵到永新的路上布置了重兵。万首先决定茶陵武装不参加对永新县的进攻。

永新战役胜利后,朱立即在大湾召开会议,要求万先说明原因。

会上,朱、刘天干、龙朝青严厉质问万希贤为什么不执行特别决议,为什么茶陵革命武装不参加战斗。专委会副书记板着脸,在万第一个走进门房时训斥他说:“担任专委会组织部长是另一回事。这一次,如果拒绝接受派遣,延误战机,就必须老老实实说明自己的问题。”但无论万希贤怎么解释,大家都充耳不闻。袁因故没有参加会议,万希贤也实在唱不下去。会议最终决定对其予以免职,并拘留审查。

被关在一间小屋里的万希贤觉得情况很严重,有生命危险。他想尽快离开并向上级汇报。看到警卫拿着枪打瞌睡,他撬开窗户逃走了。大湾村四周都是高山,加上天黑,根本看不清山路。万喜只好先躲在山里,打算天一亮就走。专委会很快得知宛希先逃,朱等人断定他畏罪潜逃。于是连夜动员了2000多人手持火把上山搜索。在一个小窑洞里,万第一次被红卫兵搜了身。朱、刘天干、等专委会主要负责人决定先对万执行死刑。

消息传到和所在的宁冈县茅坪,二人急忙赶到大树湾,要求解释。当他们遇到特别委员会秘书朱等人时,喊道:“万希贤犯了什么王法?作为特委副书记,你很会主张,说杀就杀,说砍就砍。今天,你得说清楚!”

朱常夏看出袁、有意批评老师,苦笑道:“万先不听专委会的决议,活该!谁要是不服从特别委员会的决议,就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袁压住怒火:“老朱,不要拿鸡毛当箭,利用专委会欺压百姓!老万被杀,显然是报复,是个人恩怨!”

王佐高叫道:“朱,你不是要把反对你的人都杀了吗?”天不怕地不怕,还怕你们这些没心没肺的人?”说完,他拔出手枪,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

过了一会儿,朱恢复了神智,大叫道:“你太放肆了。你是想威胁特别委员会吗?”

袁也觉得的动作有点过分,就叫他把枪收起来:“王佐是个粗人,谁不知道?”?今天谈这个没有意义。待会儿去前委理论。”说完,扯着王佐的袖子。

袁和王大吵一架后,朱常夏对袁和王又气又怕,心想:这两个人终究脱不了土匪习气。

袁之死的导火索——罗霄号事件

1930、1期间,中央派特派记者彭清泉到永新县了解湘赣革命斗争情况。朱向彭清泉报告了袁和王的情况,特别提到了他对袁和王的担心。

1930 65438+10月18在彭清泉的主持下,在江西遂川县玉田村与湘赣边界特委、赣西特委、红五军军委召开联席会议。会议的第五项决议是:“袁、王问题必须坚决解决。”

朱昌夏回到永新后,与刘天干、王浣、龙朝庆等人商议。、龙朝卿认为,袁、王二人性格傲慢专横,但并无反革命、投靠敌人的迹象。现在解决袁和王的问题,很难说服大众,还是从长计议比较好。朱想了想,同意了大家的意见。

然而,不到一个月后,就发生了“罗克肖事件”。

骆克绍作为茶陵、宁冈、永新三县联防团团长,是红军的死敌。他有一个30多人的兵工厂,可以生产步枪、子弹和手榴弹。袁、一直想把这个兵工厂据为己有。2月21、65438、21日,骆克绍带着二十余名卫士到茶陵县一家猎狗家过夜,被袁、王活捉。为了让罗克绍交出兵工厂,他们对罗非常客气,当罗答应交出兵工厂后,罗克绍才被释放。

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夜召集朱开会,研究对策。朱认为,袁、王是否与罗克绍勾结谋反,虽不得而知,但袁、王未经特委同意释放罗克绍,却是不争的事实。况且,如果袁、王谋反属实,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革命不吃亏,先打一仗,除掉袁、王。与会人员都同意朱的意见。

但是要杀袁和王并不容易。袁和王的团队有700多人。这些球员很难对付,所以他们只能智取他们。朱昌夏说:“我以湘赣边界特委的名义,致函袁、王,声称上级决定将边界各县红军警卫营、连编入红六军,袁、王部为红六军三个纵队,袁为书记,王为副军长。他们将于今天前往永新县集结,配合红五军进攻吉安。袁、王一到永新,就脱离部队安排住宿,晚上就可以了。"

一天深夜,特委书记朱长喜、常委连夜骑马赶到红五军总部,叫醒正在熟睡的彭,焦急地对彭说:“袁、勾结反动民团叛变,袁、王佑将尽可能把参加联席会议的边界县以上的同志都抓起来。事情极其危险,请求红五军立即出动,以挽救此一危机。”

彭听后非常惊讶,并陈述了袁、王不愿背叛革命的理由。朱和用各种“事实”证明,言辞恳切,然后痛哭流涕。这时,彭不得不考虑了,因为按党内隶属关系,军应由边特委控制,于是想都没想,就答应派张与朱、率领军第四纵队。

彭特别告诉张,第四纵只守永新县城的浮桥和北门,以防万一。先不要抓人,摸清情况,稳住局面,再处理。

第二天一早,红五军第四纵队带着300多支枪,神不知鬼不觉地向永新进发。特委还将宁冈、茶陵、遂川三县红卫兵调至永新县,声称“成立公刘军第三纵队,与吴公军进攻吉安”。

与此同时,特别边界委员会伪造了红四军前书记给袁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红四军前委决定,将六个边境县的红卫兵合编为军第三纵队,由袁任司令员,任副司令员。定于2月22日在永新县合编,然后配合吴公军进攻吉安。

一切都按照朱长喜的计划进行。接到前委的信后,袁、、不知如何是好。除了少数人留在康宁外,大部分人于2月22日到达永新县。朱、、刘天干已派人预先安排好了袁、王一行的住处。部队住在几家商店里,离袁和王的住处有一段距离。袁、王对专委会的安排毫不在意,更是毫无准备。

2月22日午夜,特委向五县红卫兵传达军事部署,称“袁、王勾结茶陵团将军罗克绍,叛变革命。明天召开成立大会时,我们必须除掉这两个叛徒。每个部门记住口令,在左臂上缠一条白毛巾,一定能完成除草任务。”

1930年2月23日凌晨5点左右,朱带领十几名警卫敲开了袁家的门,然后枪杀了还没有起床的袁。袁当即被杀于床,副官李也被杀。

住在不远处的王佐一直很警觉。当他听到枪声时,他知道情况不妙。他迅速起身。他在随从的簇拥下,径直来到马厩,取出坐骑,翻身上马,急匆匆地飞奔到东门,跳上了沃河上的浮桥。不料河中浮桥已拆,王佐连人带马栽入河中。王佐抓住马的脖子,拼命向对岸划去。正当他要到达对岸时,守候在此的红五军第四纵队突然从密林中走出来,要求口令。

王佐在哪里回答?他只是回答说他是32团王佐的副团长。话音未落,岸上的泼水子弹一起射进了水潭,王佐在冬瓜滩被击毙。

同时,全市32个团除部分人员外,大部分被解除武装并控制。

就这样,朱不仅打死了红四军留下的干部万希贤,还打死了花了很大力气争取和教育的两个亡命之徒、袁、等人,对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远在赣南的惊闻袁、被杀。井冈山是他和朱德等人努力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袁、、对这一红色区域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很自然地联系到了彭,认为没有军队的介入,边委想杀袁、王也杀不死。彭不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一错误行动,反而派兵参与,这实在是太错误了。于是,把杀害袁、王的主要责任推到彭身上,认为彭破坏了革命大事。

这是与彭之间的第一次历史误会。

袁、王被害后果极其严重。袁的主要骨干,如周桂春、谢桂标、陈梦平、谢、朱友亭、李等,都被抓去枪毙了。王佐布只逃出一小部分,打死淹死四十余人,袁、王两军从此死战。后来,袁的妻舅、袁系骨干谢觉明和的哥哥王云龙一起收拢残部,从而“省电抗赤”。从此,井冈山军事基地失守。后来红军几次试图收复,都失败了,损失惨重。

不到一年,特委书记朱在“福田事件”中被打成“AB团”,导致错杀。王怀、龙朝庆等人随红十二军到赣江东岸,两年后随队返回,与副排长以上干部一起被冤杀。

[编辑本段]袁的葬礼。

袁死后,袁氏家族陷入了悲惨的境地。袁的妻子为了躲避迫害和追捕,将年仅六岁的二女儿送人做童养媳,不久因不堪忍受而死。她和其余的孩子逃入深山,以野果为食,以山洞为房,三年如一日。但她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元的许多遗物。解放后,老人把它们捐给了国家。

袁去世时32岁,他的妻子谢年仅30岁。他们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袁耀烈,随后是孙子,袁和袁,还有一个孙女。袁死后,袁家不同意谢再婚,说袁家太惨了。谢又再婚了,孩子还小。如果我把他们带走了,我该怎么办?谢不得不招郎不离家,并于1932与萧开复结婚。萧开复原来是袁的部下。他们结婚后,生了一儿一女。儿子袁耀厚,又名萧长龙,一半继承了袁家的祭祀,一半继承了萧氏的世系。女儿叫萧一月。

全国解放后,江西省委第一书记陈正仁派人为袁、平反。袁之子袁耀烈、之子王守盛应中央邀请出席开国大典。1954南方慰问团出钱给袁家盖新房。解放后,许多老红军来到井冈山看望谢。毛泽东于1965返回井冈山,并特别邀请谢和的妻子兰锡莲在井冈山宾馆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