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集文中学

史料如下:

西汉景帝末年(公元前143-141),蜀郡太守文翁鉴于成都地处偏僻,经济文化不发达,在成都南部(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所在地)创办了蜀郡学堂。据《汉书》记载,文翁“设细石屋”,“招夏县子弟为官徒”,同时选派教师到都城长安学习,学成后返回四川任教。从此,“文翁石室”成为文翁所办学校的名称。此后,蜀国成为中国科学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十八年后,公元前24年,汉武帝下令天下各郡、各国效法蜀郡,普遍设置官学、学堂。

进化:

“文翁诗诗”创办不久,以学风出众、人才辈出而闻名。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令全国仿效文翁兴办学校。200多年后,东汉发生了一场大火,石室连同成都一起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公元194年才被蜀修复。同年,发生了著名的“州占县学”事件,石狮被改为益州州州学。公元994年后,蜀国开始在石室中刊刻石经,北宋时继续刊刻。直到宣和年间,十三经才全部刻成。明末清初,张为蜀所占,石室尽毁。1661年,政府在文翁石室旧址建立官学。清朝300年,川派其实是以此为头的。康熙年间,四川按察使刘在此建锦江书院。直到1902,四川巡抚岑春煊将其改为成都师范学校,实行癸卯学制后,改为杜甫中学。辛亥革命后,改名为成都联合中学。1940年2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石狮中学,并于1948年度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中学。建国后1952年9月,学校更名为成都四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石室中学遭到第三次破坏,所有清代建筑不复存在。4月恢复旧名1983。

文翁办学在中国教育史上的意义突出表现在:

一、文翁诗诗是第一所由省级地方政府兴建的官学,开全国之先河,影响深远。自汉武帝下令全国各郡效仿文翁以来,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促进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

其次,文翁在促进学习方面的功绩,为后人所推崇。文翁在办学和促进蜀文化发展方面的成就,与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方面的辉煌成就相比较。“文翁之蜀”和“李冰治水”都是秦汉时期四川不朽的功绩,造福后人,在历史上功不可没。李冰和文翁对四川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和敬仰。

第三,文翁办学,形成了深厚的石室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理论,如“不教则无财,不富则无学可谈”、“尚德为教第一”、“诱入”等。这些观点和理论,延伸到后世,成为中国优良教育传统和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第四,虽然时过境迁,但石狮在原址(今四川省成都市石狮中学)办学2000多年,历代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大力支持,使其不朽,世所罕见。

1904年(光绪三十年),学校由“成都府师范学校”改为成都府中学。这标志着一所新学校的开始。虽然此后校名多次变更,但1904的这次变更,被视为石室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改变。这次改革在学制、学习内容、教材使用、教师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学生学习内容的改革上,即从以前的《诗》、《书》、《易》、《仪礼》、《春秋》、《论语》等儒家经典转变为学习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其办学格局更接近现在的中学格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先进的科学和民主的影响,为40年代石狮学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新校改革是石狮办学人“顺应时代”,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