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仲基轶事。
开始尝试文学创作
1929年,田仲基转学上海,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系。在此期间,我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受到当时蒋光慈和钱兴屯“革命文学”的影响。我对社会的缺点和世界的冷漠有许多关于生活和文学的想法。在热爱杂文写作的同时,他也将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文学期刊的编辑工作中。1929年,他在青岛时,创办了《叶广文学周刊》。1931,处女地文学周刊新成立;1932年与朋友组织青年文化俱乐部,在济南创办青年文化月刊,后改为半月刊,直至1936年在上海停刊。抗战爆发后,他在Xi安创办了《半月刊》,主要出版通讯和报道,只有两期。从65438年到0944年,他和、姚在重庆组织了“微波”学会,并合办了《微波》月刊。这期间,田仲基在重庆任教。先是和朋友合办出版社,编辑出版了***10本东方文艺系列图书,包括郭沫若、、沙丁、刘等作家的作品。一是他散文的收获期,包括《爱缺集》、《微散文集》、《夜相》等,散见于当时报刊的散文近百篇。这些杂文立体、多方位地勾勒出抗战时期国统区整个社会的丑恶嘴脸,以其敏锐的现实观察、深刻的社会批判、对历史文化的自觉反思、朴实含蓄、直白幽默的文风和严谨、逻辑清晰、抒情的学术品格,为田仲基赢得了40年代文坛的声誉。同时,田仲基还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部断代史《中国抗战文艺史》,并于1944年完成初稿,由上海现代出版社于1947年出版,后由日本汉学家服部教授翻译成日文,于1949年在日本评论社出版。正如作者所说,这部专著是一个战时搜集史料的“有心人”,第一次勾勒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轮廓。这本书既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由此,也奠定了田仲基成为学者型作家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最早的历史学家之一。作为学者的研究成果,40年代,田仲基出版了《新文艺教程》(1940)、《散文的艺术与修养》(1943)、《小说创作与鉴赏》(1943)、《作文修辞与演讲》(65438)。
成立全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20世纪40年代末,田仲基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讲授文学理论。建国后,回到山东济南,调入齐鲁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主任。1952年国家院系调整,山东师范大学(现山东师范大学)调任教授兼副教务长、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副主任、副校长,直至1986年退休。在此期间,除行政工作外,他还为中国学生开设文学理论课程,主要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早在1954就接受教育部委托,招收现代文学研究生班1个,在职青年教师现代文学进修班1个,培养学生20余人。从1978开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到10毕业近50人。他首先发起成立了全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和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毕生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和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
散文、随笔和其他作品
建国后,在繁忙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田仲基坚持写作,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随笔等作品。1957年出版《微痕集》,1992年后又出版《田仲基散文集》、《田仲基序跋集》,进一步发扬和延续了“鲁迅式”散文。学术研究方面,著作丰富,影响较大,有《五四新文学运动精神》(1959)、《文学评论集》(1980)。此外,他还编辑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史》、《王统照作品集》(6册)、《中国新文艺部随笔》(1937-1949)等研究著作,对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批判,对茅盾、老舍、王统照、郁达夫、冰心等进行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