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真相往往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在认识上有所突破。在“探索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和“探索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两个实验中,有同学把图1和图2所示的电路接错了:
在图1中,学生发现L1不亮,L2比相邻组亮,电流表象也比相邻组大。在图2中,学生关闭S后,发现L1和L2都不发光,但电压表示数大于相邻组。老师发现后,不要马上纠正错误,让他们自己排查故障,分析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的重要结论。他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也有同学用图3和图4所示的电路进行类比,最后得出了一个创造性的结论:电流表的电阻很小,电压表的电阻很大。
第二,观察现象,引导创新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可能只是技巧,但发现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质的飞跃。
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该导体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如图5),当AB之间的电阻换成10的电阻时,
学生经常不假思索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块来使电压升高。
指示保持不变,然后记录电流表的指示。老师,如果
没有灵感和引导,学生将失去一次思维创新的机会。
是的。老师要提醒学生不要急于求成,要仔细观察,保持滑。
变阻器滑块位置不变时,电压表示如何变化?为什么
怎么会变成这样?怎么解决?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认为更换为10欧姆电阻后,由于滑块位置不变,电器总电阻增大,导致电路中总电流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降低,因此电压表示值增大。此时应向右移动滑块,增加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从而降低电压表象,达到保持电压不变的目的。
甚至有同学提出,如果滑块滑动到最右端时电压表示不能还原到原来的值,可以更换电阻变化范围更大的滑动变阻器或者降低电源电压的方法,达到保持电压不变的目的。
经过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学生不仅验证了欧姆定律,知道了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还知道了如何处理突发情况,实现了从单一思维到多元思维的创新。
第三,打破常规,拓展创新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有一小部分同学发现电流表损坏,要求更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电流表,是否可以重新设计电路来完成实验任务?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开发丰富的想象力,反复设计和演示。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他们最终设计出如图6所示的电路,并创新了“伏特电阻法”来测量被测电阻的阻值。
教师还可以根据小组完成实验的情况,鼓励完成实验的学生创新“电阻测量法”。一些学生还通过设计如图7所示的电路成功地完成了实验任务。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创新,学生的智力资源丰富而广阔,让学生摆脱繁重的作业负担,放下束缚思维发展的各种枷锁,发挥实验课的优势,绝不放过物理实验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
第四,鼓励投机,勇于创新
想一想就有可能做到,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猜测和假设,让学生在实验前大胆猜测,并在实验中尝试验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做“探索电机速度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如图8所示)
几组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电机转子卡住后,
电流表示较大,但电机正常运行后,电流表示减小。
小。老师不应该放过这个重要的现象。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允许学生热烈讨论。
有同学怀疑这是电机线圈温度变化造成的。他们认为电机通电时,线圈温度低,电阻小,所以流过的电流大。通电一段时间后,线圈温度升高,电阻增大,所以通过电机的电流减小。
另一部分同学提出异议:随着通电时间的延长,电机的温度会不断升高,而电机正常运行后,电流表征基本稳定,所以猜测不成立。
有同学怀疑这是由于电流通过电机后做功结果不同。电机转动前,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但线圈转动后,大部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所以电流减少。
有同学怀疑这是电磁感应造成的。电机转动后,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应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外加电流的方向相反,所以电流表示数减少...
这些猜想对不对不重要,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见识的增加,他们最终会明白的。这个实验班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加强了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