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中学生是经济依赖群体,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趋于合理。
调查发现,95.7%的中学生生活费来自父母的劳动收入,4.3%的中学生生活费来自亲戚或政府救济。经济上依赖父母是中国学生的天性。大部分学生消费趋于合理,50元以下生活费占57.8%,50-100元生活费占32.2%,100%生活费在100元以上。平时上学,走路上学占38.7%,骑车上学占30.6%,坐公交* * *占10.7%,其他(从父母单位坐出租车或公交车)占7.6%。在花钱时,78.8%的学生可以考虑储蓄、规划或考虑父母的辛苦。在穿衣打扮方面,67.8%的同学首先考虑适合自己,62.7%的同学不会刻意模仿明星的穿衣打扮。这说明学生可以考虑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适度消费。2.少数学生超前消费,盲目消费。……
3.学生的“人情消费”普遍存在,浪费严重。……
4.服装消费趋于高档化...
5.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不和谐...
三、当前消费形势的原因分析
没有一种现象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不合理消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整个社会正在从温饱向小康过渡。现在中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特别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和物质享受。只要有能力,父母很少限制孩子的消费。即使经济条件不那么好,有些父母也会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于是,孩子们习惯了“以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吃营养、穿名牌、用高端产品、玩排场”的生活标准。
其次,一些厂家在社会上夸大其产品。比如各种吸引人的学习文具广告,各种高档食品,名牌衣服满天飞,让缺乏辨别能力的中学生无所适从。同时,一些大众传媒、影视文化等。传播不恰当的消费观念,宣传不恰当的消费内容,使中学生过早地熟悉了成人的消费模式和标准,于是追求名牌,讲求排场,大手大脚花钱。
四。对策和建议
既然学生的消费误区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改变学生的消费观念,纠正学生的不良消费习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1.家庭是形成学生消费习惯的第一因素。父母的行为很容易影响学生。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和社会,教育孩子节俭,从小就教会孩子知道自己需要的东西和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区别。不应该纵容孩子的消费攀比和浪费。
2.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消费的教育和引导。学校可以制定一套引导学生消费的计划和措施,引导学生尽快学会理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社会是学生消费的大环境。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消费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要协调各方面力量,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积极的消费环境,营造节俭、光荣、合理消费的社会环境氛围,形成齐心关心消费教育的合力,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消费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