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雯的成长经历。
从家到当地的文化中心只有3分钟的路程。孔子雯七八岁时,有一次晚饭后和父亲散步,碰巧路过文化中心。当时门口有一张招生海报。那时候,孔子雯还不知道唱歌的专业术语是“声乐”,甚至还问父亲“声乐”是什么意思。后来得知是“声乐”或者“歌唱”,只好报了名。当时文化馆馆长给魏打电话,问她会唱什么歌,她就唱了一首《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当时学费是一学期80块钱,每周日上课。每学期期末都有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有奖学金。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孔子雯每次都获得10-20元不等的奖学金。
在文化中心学习时,孔子雯的声乐老师是胡素兰。在胡的悉心培养下,她进步神速,从小就读于初中一年级。在此期间,孔子雯的进步也来自于家人的关注。她深感父亲在学习声乐上下了很多心思。除了请教老师,孔子雯还通过听歌学会了唱歌。那时候VCD和卡拉ok刚刚在国内流行,她爸爸特意去南京买了一整套设备,包括VCD机,功放,音响,都是索尼买的最好的。有了这些装置,孔子雯的歌唱天赋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她听了很多歌,学了很多歌,充满了她的童年和青春期。
初中三年,孔子雯是班上的宣传委员。除了主持年度晚会,她还经常表演各种节目。不过她并没有因为唱歌而影响文化课。那时候她的成绩一直都不错。初中毕业时,她同时收到了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安徽省重点中学,一份是安徽省艺术学校。经过慎重考虑,她选择了艺术学校的音乐专业继续深造。
当孔子雯四岁的时候,她在她妈妈公司办公室的大盒子里唱歌。当时的表演是模仿男生的美声,观众是她的同事。她歌唱得很好,很受欢迎。她经常组织她的朋友在家一起唱歌。在文化馆学习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小表演。她还记得第一次商业演出是当地的茶话会。那时候她9岁,她唱了一首歌。演出成本5元。虽然当时不多,但她还是很兴奋,很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的成就感。
孔子雯兴趣广泛。在学声乐之前,他还学过书法和绘画。小学时,他在学校铅笔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而这也部分是因为我父亲的影响。她的父亲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他喜欢音乐,书法和乒乓球,他喜欢写诗。他的书法和乒乓球在当地获奖,他的诗也在当地报纸上发表过。对竹笛的研究是孔子雯在学习声乐时做的事情。当时文化馆馆长觉得她学东西很快,就建议她同时学一门乐器。她觉得还不如学竹笛,更方便携带。那些古筝和扬琴太重了,占了太多空间。因为当时她家的窗户靠近马路,有一天她在家练习长笛,笛声引来一个陌生人。爸爸也和这个人聊了一会儿。
在省艺术学校接受了五年的声乐训练后,孔子雯于2006年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被梦寐以求的上海音乐学院录取。在上音五年声乐训练中,师从、胡、、等老师。孔子雯才华横溢,勤奋好学。在上音读书期间,她从不错过任何学习机会。“站在舞台上,唱出最美的歌,是我的追求。”只要有声乐比赛,孔子雯都会尽可能参加,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你是职业歌手,多参加一个比赛意义不大。”孔子雯说她喜欢的是舞台、观众和他们的掌声。孔子雯不以奖项为目标,但各种奖项接踵而至。在省艺术学校学习期间,她获得了安徽省宣城市青年歌手大赛银奖和最具潜力奖。安徽省声乐比赛民族组银奖。进入上音民声系后,先后获得全国新人大赛上海赛区金奖、安徽省艺术节演唱银奖、全国声乐器乐大赛银奖、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安徽赛区金奖。在2008年举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演出中,由上海音像出版社制作发行的孔子雯首张个人专辑《东方女儿河》获得在京举办的中国青年音乐优秀节目展演青年组和声乐类特等奖。2009年,孔子雯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民歌演唱精英赛中获得“十佳歌手”金奖。
在上海歌舞团担任独唱期间,孔子雯不仅活跃在上海的舞台上,还出现在央视等北京的舞台上,演唱过《狙击》等电视剧中的主题曲。在上海电视台纪念长征70周年晚会上,她的个人表演获得了好评。在国际儒家文化艺术节、中国故事节大型文艺晚会、“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国际茶文化艺术节、奥运百年港口招待会、海峡两岸花展等重大文艺演出中,孔子雯与国内多位知名歌手同台演出,她的表演也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2009年7月,在央视文艺频道《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综艺节目上,孔子雯以一首《好歌曲大家唱》作为开场曲,她的表现被主办方和同行称为“非常压倒性”。
现在,孔子雯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攻读声乐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方琼教授,并顺利考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