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论语》中学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国民幸福指数”这个名词,只是物质意义上幸福生活的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巨大财富解决不了心灵的问题。“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如果你容忍别人,其实是在给自己留下一片广阔的土地。”对我来说,大的在工作,小的在家里,同志之间,夫妻之间,还有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压抑在胸口。“有了无限的胸怀,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说服自己,想开一些,何必管那么多?
面对生活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不要纠结于其中,一遍遍的追问,只会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于丹老师讲了一个《论语》经历的故事:一座寺庙里有一尊花岗岩雕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朝拜。通向这尊佛像的台阶也是由来自同一座山的花岗岩制成的。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我们是兄弟,人家凭什么收养我们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佛祖平淡地说,因为你今天只拿了四把刀就到了你的岗位,我拿了几千把刀才成佛。
看完我眼睛一亮。我们过去喜欢和别人比较。为什么你和我一起工作?你今天真聪明?往往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收获来比较,而忽略了别人的努力、贡献、责任和压力。想得到别人收入背后的付出,一千块和四刀的区别有多大,所以心里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少了。你有你的幸福,我有我的幸福,知足常乐!
最近我一直在读于丹教授的《论语》。首先,我想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记得中学的时候,《论语》《庄子》在我眼里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我是在加鸭的教育中背下来的。为什么不与时俱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道也不关心的人不如君子,“不知道也不关心自己政治的人”“没有远虑的人会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但他们对这些话的理解都是肤浅的,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不会在脑海中想起《论语》,不会想到用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更不会明白为什么先贤说“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读了于丹教授的书,我知道了孔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我认为博大精深的《论语》并非遥不可及。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你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正含义是告诉大家如何过我们内心需要的幸福生活。”因此,当我认真阅读这本书时,我对于丹教授通过《论语》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生活的精彩阐述印象深刻!
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不想对丹教授在《论语》中的经历做任何评价。对我来说,我只需要去阅读,去理解,去体会。所以,就把我在这里读到的一些精彩部分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吧!或许,你我会在不经意间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帮助!
众所周知,《论语》是孔子弟子编撰的孔子经典语录。对我们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思想吗?今天它还能打动我们的心吗?最近读了北师大于丹教授的《论语》,感触良多。于丹教授从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与人生观七个方面解读《论语》,结合自己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
不要以为孔子的《论语》遥不可及,现在一定要仰望。这个世界的道理永远是简单的,就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论语》告诉你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正含义是告诉大家如何过我们内心需要的幸福生活。说白了,《论语》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是于丹教授的《论语》给我们的启示。书中用白话诠释经典,经典中的智慧,智慧中的生活,生活中的人性,人性沉淀人心。穿越2000多年的时光隧道,体会经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三国演义》,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的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理解是基于天地之道。从盘古创造天地开始,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种境界,叫做“神在天上,圣在人间”。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现实世界的诸多规则和障碍;他也有能力脚踏实地,在这片土地上拓展自己的行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我们的天地。以这样的大世界观来阐述心路、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全方位解读孔子和《论语》的思想及其对现代人、普通人、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尊守梨,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无不显示出儒家思想在民族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渗透。千百年来,世人仍愿尊崇孔子,以其言为座右铭,为修身之准则。我觉得这和孔子的“为人直爽,为人服务,何乐而不为!”与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最终传达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简单而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其目的就是在幸福的生活中度过这一轮回。以淡泊的心态,旷达的胸襟,超然的气质,轻松的心态去生活,把自己的情绪和生活融入自然的状态。只有这样,你才能像孔子教给我们的幸福生活的秘密一样,对祖先保持纯真,找到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