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和实施班级管理的激励和奖惩制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唤起人们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动机是唤起学生的自我教育,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欲望。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时刻激励学生积极健康成长,让学生快乐学习。学会自我管理。激励行为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鼓舞士气,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更多的学生自愿为群体做出贡献,使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得当,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获得惊人的收获和效果。一、激发和培养学生需要动机的记忆需求动机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人的行为的驱动力,所以动机是激励机制中的第一要素。根据专家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学生主要有以下需求。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来激发他们的热情。1,归属需求。学生总想属于某个群体。有些归属需求看似自然而然就满足了,比如阶级、群体的归属,没有激励作用;归属感的一些需求是需要通过主观努力来满足的,比如联赛和球队组织的归属感,一些活动团体的归属感,这是有激励作用的。比如,在建立班级管理组织时,班长与负责的班组长之间,班组长与组员之间的相互选择,就是班集体归属感的具体感受。通过相互选择的过程,他们可以发现自己在集体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激发成员全方位努力的热情。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记忆需求。2.情感需求。学生的情感需求一般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二是希望得到同学的温暖和友谊。这两种情感需求的满足,可以极大地调动积极性。在每周的奖励会上对违纪学生的热情帮助,老师和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以及生活中对贫困家庭的帮助,都会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会让他们体验到自我存在的成就感。3.自尊需要。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敏感和强烈的。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有时候,利用学生的自尊心是需要被激怒的,但一定要注意被激怒的场合和分寸,否则会弄巧成拙。在每周激励会上的反思环节,特别注意学生自尊心的维护。如果把这个环节设计成全班集体反思,总结自己本周的不足和优势,提出下周的方向和目标,然后有意识地选择几个人当众反思以示承诺,然后把每个学生的反思以情境的形式贴出来(可以在后面的黑板上设计一个成长树和百花园,把反思以一片叶子或一片小花花瓣的形式展示出来。它丰富了班级文化,是对学生的一种自我激励和监督)。这样就把反思环节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变成了生动的激励。4.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驱使学生努力的内在动力。每个学生都有成就需求,只是实力不同,所以驱动力不同。心理学家洛厄尔对学生的研究表明,成就需要强有力的科目。学习上的不断进步并不明显,成就需求弱的学科进步。这就需要班主任尽可能提高学生的成绩需求。比如对于个人素质和能力还可以,但是缺乏意志力,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学生,我们可以告诉他一个道理,人的大脑是被利用和抛弃的,人的学业不进则退。最后告诉他:你想要什么,你选择成为什么?看你的了!这样可以强化他的成就需求,从而激发他的斗志。5.发展需要。马斯洛说,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学生而言,应该叫“发展需要”。因为他们还没有成年,他们一切行为活动的意义就在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这个需求,都希望在集体中展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力。让自己不断成长。这是班主任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根源。第二,采用有效的激励方法和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1.以身作则,展现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班主任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做好班里的各项工作,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班主任只有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才会在工作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激励学生好学上进。一是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他会尝试将“传道、授业、解惑”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教学的乐趣,扩大知识面,学会接触学生喜欢的东西,体会学生的情感体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加强道德修养,做学生敬仰的老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一生。在班级管理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榜样,会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比如老师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享受公平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力量。大胆实践创新,做一个有实践能力的多面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如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班主任不断实践和创新。比如教师灵活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幽默的语言,都会激发学生的进步。培养学生参与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要求每个成员贡献自己的经验、观点和方法,共同协商讨论,以求做出最佳决策。人天生就倾向于独立,他们都有一种管理自己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愿望。中学是人走向独立自主的时期,参与感特别强。因此,应该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班级管理。把它从被动的被管理者变成主动的管理者。班级管理中三套班委的建立,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团队中,班级管理职责轮换制,各种班级工作活动小组等。,使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决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如《班级誓词》《上课读课外书公约》《班级文明公约》《班级训练》《班歌》等都可以这样产生。因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强化了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了积极性。我们应该“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只有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群体的温暖,才能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才能充分发挥情感鼓励的巨大作用,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成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黑板报、班级公告栏、作业评语、学生评价手册中老师的评价,写一些鼓舞人心的话,增强学生的信心。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反复的,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更容易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因为爱和信任是学生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对待差生,要善于发现他们在教学和管理上的闪光点。即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肯定,让他们树立自信,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前进。4.竞争激励,班级管理中实施竞争激励要注意几个原则,以彰显学生的个性。第一,公平原则要防止任何不合理的因素,包括班主任的偏心。二、全员参与原则,其中班内中学生的竞争不应该只是几个拔尖“选手”的竞争,而应该是全员参与,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竞争。第三,发展性原则,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这与第二个原则密切相关。在我们具体的班级管理中,体现在:第一,分组要体现公平原则,各组之间的竞争是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的。第二,组建强有力的班委是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班干部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尤为重要。表现突出、乐于为同学服务、组织能力强的同学,要任命为班干部。班主任要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锻炼能力,服务同学。要严格要求他们,及时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表扬他们的成绩。要实行干部轮岗制度,把竞争引入班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接受挫折教育,锻炼自己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心理素质。再次,在每周的激励会上,班级之星的评选要更具群众性和广泛代表性(如勤俭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文明之星、艺术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从而给“学困生”达标的信心,给“尖子生”思奇这位智者,引导学生向有特长的学生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比如颁发“学习优秀奖”对大部分学生没有激励作用,而颁发“学习进步奖”对任何水平的学生都有激励作用。只有激励面广,才能让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个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为了更有效的达到激励的目的。第四,我们必须在班级的所有环境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课堂、课外、小组活动、打扫卫生等每一个点都可以展示学生的个人长处,是他们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以个人的良性发展为带动班级的全面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5.目标激励,激发学生斗志期望理论认为,人只有期望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实现某个目标,才会有充分的动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激励力=目标值×期望概率。在公式中,激励力量是个体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程度,目标价值是个体对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的重视程度。期望概率是个体对一个行为活动能够导致一个目标结果的可能性的估计。这个公式说明,一个人越看重目标价值,实现的概率就越高,被激励的程度就越强。这为班级管理中的目标激励提供了心理学基础。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设定目标,让班级目标形成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从近目标到远目标的目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先指导学生制定“班级口号”作为班级目标,然后将这个总目标分解为不同学期不同层次的目标,再将学期目标分解为德、智、体三个方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本学期的目标。这样,课堂上的同一个目标就会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目标,让学生对目标有足够的重视,有明确具体的把握,从而增强目标的动力。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近距离的目标,不要盲目攀高,充分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在一个班级里确立同样的目标,无异于给班级指明了方向。生活在一个班风好的群体里的学生,会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班风越好,学生就越会提高个人目标,从而自觉努力维护集体荣誉。班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她影响着集体的成员,使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她精心组织有特色的活动,让学生愉快地享受课堂的温暖。一个团结温暖的集体会让学生把对集体的热爱转化到学习上。班级活动使学生成为自己事务的主人,充分展示自己,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6.评价和鼓励会促使学生再接再厉。对于第二组,他们所取得的结果被不断地评估。结果表明,第二组比每组高65438±06.5%。这告诉我们,评价作为一种信息反馈,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在班级管理中,评价是多种多样的,口头的和书面的,口头的和非口头的,定期的和随机的。总的来说,使用评价激励要注意几点。第一,要注意评价的时效性。评价作为一种强化刺激,只有及时给予才能有效。学生在学期初的一次良好行为,在学期结束时得到班主任的表扬,其强化激励效果几乎为零。因此,要特别注意随机评价的运用。二是要注意评价的具体性。心理学家佩奇将70多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只评价A、B、C、D的成绩,没有评语。第二组在成绩之外,给予适应性评语,即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适当的纠正和相应的表扬。第三组除了年级之外都给出了具体的评语,也就是事先指定了每个年级的评语。结果显示,适应性评语的激励效果最大(该组被试进步最大),具体评语次之,只有没有评语的成绩最差。这表明。应该是具体生动的,不能满足于抽象枯燥的评价。第三,注意评价的确定性。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公众表扬使学生成绩提高87.5%,但只有0.15%。公开挖苦使学生成绩提高65,438+065,438+0.9%,而使学生成绩下降65.1%。这清楚地告诉我们,表扬、奖励等正面评价要比批评、惩罚等负面评价好得多。不可能每个班主任都不用负面评价。但每一个明智的班主任都善于做出更积极的评价。第四,注重评价的艺术性。说到艺术性,似乎很难把握,但有规律可循。比如一个基于学习成绩的实验,有66.3%的人在私下的责难下进步了,只有10.7%的人退步了,而在公开的讥讽后只有16544的人进步了。但退步的占65.1%。看来负面评价也不是不可以,关键还是要讲艺术性。私下批评往往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导,纠正行为,事半功倍。再比如奖品是在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中给学生,还是悄悄给他们。方式之间也有艺术性。再比如,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会胜过一串讲座,会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还有一个评价的艺术性问题。在班级管理中,要扩大激励和奖励领域,如设立“学习榜样奖”:奖励学习成绩前十名;“学习进步奖”:奖励先进五名的同学,每次校级考试评定。为全班尤其是后进生创造机会,激发他们的积极热情,增强他们作为主人的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我是班集体的一员,我要为班级争光!”开学时评选出“杰出表现奖”,奖励思想、学习、纪律、健康等综合表现突出的学生。通过评价和鼓励,促进了他们的发展,为他们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尽可能把每一次评价都作为学生的新起点,向前看,面向未来,让每一次评价都成为激励学生再接再厉的不竭动力!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实施措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有多实践、多总结、多反思,才能深入到班主任工作的探索层面,逐步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智慧”教师!我相信,有了一批吃苦耐劳、肯学习、有责任心的班主任,通过我们在工作中的不断探索和毫无保留的交流,我校的班级管理一定会取得进步和发展!在引导学生设定目标时,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有远大的长远目标;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近距离的目标,不要盲目攀高,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