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名人的故事
郑板桥和他的竹石地图
清康熙年间的板桥,坐在纸窗竹影对面,摊开笔墨画着自己喜欢的竹子。"昨夜秋风掠过窗前."他看到微风穿过竹叶,竹子摇曳着。板桥以“胸中无计可施”为理论画竹。他画竹子没有老师的传承,更多的是从纸窗粉墙上的阳光和月影中获取,所以直接采取了自然的方法。针对苏东坡说自己胸有成竹,板桥强调自己要胸有成竹。这两种理论看似矛盾,但本质相似。同时,他们强调构思与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应该是“似电闪雷鸣,草木皆怒”。板桥的《竹石图》显示,竹子挺拔挺拔,拔地而起。他的叶子,每一片都有不同的表情,又黑又水,浓淡分明,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质感。在构图上,板桥把竹石的位置关系和诗词的用词处理得非常和谐。竹子的纤细幽静之美,衬托出石头的另一种风格。这种丛生的植物成了板桥的理想幻境。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都感叹,和他们的画比起来,他画的竹子还不如板桥的雅致。
2.高
它的花鸟部分是用手指创作的。高指画一扇,双鸟之形潇洒,而《牡丹花上》诗曰:“亦似胭脂画牡丹,画时日出三极。原来花是扶桑国的,不准人花月看。”这首诗很有趣。令人惊讶的是,画面突然呈现出一朵艳丽的牡丹,美极了。反而有着它美丽的风景后的自暴自弃,有着它不忍看到的凋零的气息。茶园里盛开的牡丹散发着春风的颓废美。高(1672-1734),本名,魏三,又名园、南村、舒、道士。祖上从山东迁到辽宁铁岭,李汉军挂黄旗,曾任刑部侍郎。他是扬州八怪罗聘的老师。高擅长用手指作画,他的“指画”已成为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到了晚年,高的指画名声在朝鲜远播,但他还是画出了“一个指甲残废得要吸血,蜡烛天天烧得勤”的样子。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请他在圆明园如意阁作画三年,创作了《万里长江图》等精美的丝绸工笔画。根据高冰的指画理论,高曾为兵部尚书吕顺图画像,画了一个人像,和真人一样高。画完了,旅顺的弟子们喜出望外,说:“好本事!入道!”
3.金农
金农(1487-1764),本名寿门,本名东信,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他博览群书,多才多艺,50岁后开始画画,一生清贫。擅长花鸟、山水、人物,尤以水墨、梅花见长。他的画造型古朴简约,布局典雅,构思新颖。作品有《迷因图》《月亮花图》等。他创作了一种隶书,自称“漆书”,另有情趣。黄慎(1687—1768),福建宁化人。小时候家里穷,学怀素书法受益匪浅。他以草书作画,自创风格,擅长写意,人物画造诣最高。作品多以神仙佛道为主,也有不少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作品。作品有《醉眠》、《苏武牧歌》等。李玉kg-* 6]丹(1686—1762),本名,江苏兴化人。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十六岁时就成名了。曾任山东滕州知府。他受徐渭、石涛的影响很大,画风粗放,不拘一格,泼墨淋漓,色彩淡雅,以至于“水墨交融成趣”。作品有《秋葵图》、《松柏青玉图》等。李(1695—1755),江苏南通人。曾任县令、知府约20年。与金农、郑燮为友,善画松、竹、梅、兰。晚年,他画梅子作为比喻。他在题诗中写道:“此梅花普普通通,无笔可阅。画师随时不了解风俗,怒不可遏。”作品有《鱼游图》、《潇湘风竹图》等。高翔(1688—1753),扬州人,西塘人。高翔过着艰苦的生活,为人孤傲。他钦佩石涛一生。他擅长画山水、花鸟,喜欢画枝头稀疏的梅花。作品有《弹指亭》。王(1685—1759),安徽休宁人。小时候家里很穷。我住在扬州,以卖画为生。我穷并快乐着,学艺术,擅长画梅子。他与金农、高翔、并称为“画梅四大家”,其作品有《梅梅图》等。罗聘(1733—1799),本名荀福,祖籍安徽歙县,迁居扬州。他是金农的弟子。他是“八怪”中最年轻的,但学识水平很高,文笔不凡。他做了一辈子官,以卖画为生,一生落魄。作品有《鬼趣图》《醉钟馗图》。郑燮(1693—1765),江苏兴化人。他是康熙的秀才,雍正的秀才,他是乾隆的秀才。曾任山东省范县、魏县知县。他因为开仓库救助灾民得罪了老板,愤然辞职,住在扬州卖画为生。他思想特别活跃,颇有创见,诗画造诣很高,善画竹、兰、石。他还创造了集真迹、草书、隶书、篆书于一体的六部半书法风格。人们称之为“石头铺成的街道”。他是一个具有强烈人民性的画家。他在魏县任县令时,为知府画了一幅竹子图。碑文写道:“斋雅卧听潇潇竹,疑是民疾苦之声。曹州县的一些小官总是在意他们的感受。”
青木雅子在1922年春天来到中国。日本汉学家在逛西湖夜市时,发现了一张金东信《梅花图》拓本。在董欣先生的家乡杭州,青木在一个地摊上发现了一部董欣艺术的电影。青木说,这才是能通神的真诚。他用崇拜的激情记录了当时的场景(《江南春?;竹锯末”)。这幅《梅花图》上镌刻着青木吟诵已久的七句诗句:“野梅瘦如影,谢谢分享一首。这会儿关起门来忙不过来,只好吞几朵花,吞几根须。”关于金东信,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金东信》很好看,因为金东信的名句“斜阳照桃花渡,柳来片片红”,盐商程学门给了1200元的酬劳。而齐白石一一临摹的金东信的《梅花图》非常有名。青木杭州购买的梅花图的拓本和齐白石金东信临摹的梅花图现在摆在我们面前。这真的是收藏家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浪漫。
4.李珊
李姗(1686-1762),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晋升,五十三年,绘画被称为朝廷的祭品。因为不想被正统画风束缚,所以被排挤。乾隆三年,被选为山东藤县知府,回到省政府。经过两次不同的封号和一次降职,他到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密切,故郑有“扬州卖画,与李旧”之说。早年随同乡魏学画山水,一路承袭黄,拜朝廷时随蒋庭学画。后来,他向指画大师高求教,提倡写意。在扬州,他受到石涛笔法的启发,于是用碎笔泼墨作画,画风大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这种风格中,笔墨交融成一种奇特的趣味。他喜画长文,文笔参差不齐,使画面非常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影响很大。
5.黄慎
黄慎(1687-1770后)福建宁化人。擅长写意人物,间作花鸟,山水,大胆设色。有一本胶湖诗集。作为“扬州八怪”之一,他是一位全才画家。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将草书入画的风格。怀素的草书到了黄慎,就变成了“破秃,绵不断合时断时续”,笔法更豪放,风格更豪放。如此狂放的笔法,笔法“迅捷如风”,气象磅礴,点画如风叶。黄慎的人物画,多以童话为题材,描绘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樵夫、渔夫、流浪乞讨等普通人的生活,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黄慎的写真集《美人赏花图》描绘了一个美人对花的痴迷。西山鹤图取材于苏轼的《飞鹤亭》。在这幅画的右边,有一只白鹤。老人好像在抬头看空中飞翔的鹤,男孩拿着花篮,却很开心。“一生梦见扬州路,空鹤归来”(黄慎《林逋训鹤图》),黄慎两次住扬州,在扬州度过了17年,成为他一生的眷恋。
6.李
李(1695-1755),本名清江,又名、一白山、一元,借景园主人,江苏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罪上司而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来在安徽潜山、合肥任知县,仍因不讨好被定罪罢官。当官,有仁政,民德。去官后留在南京借园,常到扬州卖画。擅长画松、竹、兰、菊、梅、杂花虫鱼,也擅长画人物和山水,尤以梅子为佳。作品天马行空,笔墨饱满,粗枝大叶,不拘小节,意在常春藤、柏杨、朱涵之间。梅画以细硬、老茎新枝著称,侧面呈弧形。用偶尔印梅花的方法,著名的题写梅花诗,句子不令人沮丧,也不离奇。我也喜欢在大风中画松竹。作品《施能》,后人编《梅花居诗》,仅有26首,多散见于画中。
7.王
王(1686-1759),本名赤林,别名外氏,暮春老人,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花草,随意用笔,绚丽多彩。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梅花以梅密枝繁著称,淡雅秀丽,金农说;画梅的妙处在于广陵得二友,王超林画枝繁,高希堂画枝疏。(画梅题词)但从他画梅子的作品来看,并不都是枝繁叶茂,但往往会变细。不管多简单,多复杂,你都有时间包起香氛,享受雪和山。五十四岁时,他左眼失明,但仍能画梅花。他在展示自己的美貌时,刻着:生来左眼失明,却还留着一只眼看梅花。六十七岁,双目失明,却还能写野草字,还能注意心意。所谓的视而不见,并不是对自己的内心视而不见。好诗,《巢林诗选》作者。
8.罗聘
罗聘(1733-1799),清代著名画家。字大,号二峰,又称衣云、花殿、金牛山人、周渔父、石练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后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目前的国家自称为“曹铸·石林”。我是金农弟子,不是当官的,所以擅长游历。绘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能。文笔奇幻,孤傲,独特。是“扬州八怪”之一。他还擅长画鬼的滑稽画,描写各种丑陋的鬼,都极其精彩,以此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恶。他还擅长篆刻,著有《广印人传》。金农去世后,他收集手稿,投稿刻本,使金农的作品得以流传后世。他的妻子方畹仪,名叫白莲,也擅长画美兰竹石和诗歌。子和云雍都擅长画梅子,被称为“罗派”。代表作品有:《物外气象》(画册)、《两座覆花之峰》、《丹桂秋高》、《树荫下的日出》、《顾青的歌唱》、《有声画竹》等。著有《叶翔草堂集》。
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本真”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和发挥,用一生的时间试图创造一种新的画风。毫无疑问,他们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理念和众多的作品是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宝贵遗产。
继“四僧画家”之后,一个创新的画派——“扬州八怪”崛起。事实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的重要画家不止八位,大概有十六七位,“八”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据最早的记载:金农、黄慎、郑燮、李(鱼榜)、李、、王、、高翔、。所以称之为怪,是因为他们作画时离经叛道、离经叛道、奇奇怪怪,而且大多性格刚烈、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故称“八怪”。
“扬州八怪”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他们大多出身于知识分子阶层,有的一辈子不肯做官,有的经过科举考试,做了小官,却相继被革职或辞官,最后以卖画为生。他们生活比较清贫,深知官场的腐败,形成了蔑视权贵、行为放荡的性格,借助字画表达内心的愤懑。
他们的艺术大多以花鸟为主,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手法。他们在创作中重视个性,力求创新,不同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规范,具有一定的反传统意义。他们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令人耳目一新。但在当时,他们还不能被完全理解,甚至被视为“左派”,受到“批判”。事实上,正是他们开创了绘画的新局面,为花鸟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编辑条目
开放分类:
艺术家,画家,清代,中国文化史,扬州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