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六中学校简介
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注重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目前,学校有20多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教师责任心强,爱岗敬业,争创第一。学校借鉴县内管理经验,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实施分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竞争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充分享受高中三年成功的喜悦,成为突出的办学特色。
三年来,在科学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绩。进入高考的人数连年增加,与市区同类学校相比是最多的。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了全面发展,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全校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稳步进入良性循环发展。学校的创办人秦宜成是无锡著名的从事麸业的实业家秦炳奎(小名阿春)的侄子。秦炳奎深深后悔自己年轻时没能多读点书。1940年冬去世前,反复叮嘱他要促进学习,培养人才。为了完成叔叔的遗愿,秦宜成提出从遗产中拿出4000元在中桥后街买地建学校。1941学校建成,王湘南先生开办的于颖初中班(约30人)并入念春小学,更名为念春小学。秦宜成先生为校董会主席,王湘南先生为校长。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师生们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王湘南、唐颖等青年教师与新四军顾福兴部建立联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排练歌舞,话剧,在群众中宣传,得到了群众的好评。65438年至0947年,沈钧儒先生特别推荐王湘南到上海政法学院学习,并担任学生会主席(王湘南解放后从事政法工作,65438年至0984年退休)。抗战胜利后,教育有了新的进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校舍要扩建,经费严重不足。在秦宜成的积极努力下,将成立新的董事会。由秦宜成、、秦素成、程叔和、顾、肖、蒋和秦组成。董事会推荐陈美芳(陈达村人,工商界人士,老梨园西南“渔村”老板)为学校董事会主席,秦宜成为常务副主席。陈美芳出面,邀请了上海中桥地区约20名实业家,在上海杏花楼为“年春”的扩张举行了一次募捐招待会。参与者对在当地办学校非常热心,并捐款购买了4.5亩土地。秦宜成老师还在家里捐了2亩多的地,把校舍扩建到1.270平方米,初中开了3个班,小学开了4个班,教职员工逐渐增加到20人。因学校地处名界,被命名为“民办名界中心小学”,1947聘请邢为校长。1948夏星离职,聘请尹立农为校长。
1949年4月,无锡解放,尹立农于1950年离职。学校成立了校委会,连振国、陆先后任主任。1954年2月,无锡市教育局正式任命孙品如为校长。
1956年7月,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民办名校,更名为无锡六中,开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1957正式成立党支部,殷旭任党支部书记,加强了党对学校的领导,学校发展迅速。当时虽然条件极差,生活艰苦节俭,但每个人都有一股努力奋斗的志气,全体师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战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多数学生是农民的孩子。他们淳朴诚实,刻苦学习,吃苦耐劳,肯于钻研,勤奋好学,热爱劳动,尊师重道,团结友爱,亲密无间。“精、诚、勤、简”的校训将永远激励六中师生勇往直前。学校教学有了新的活力,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第六中学已成为该市西部一所有影响力的中学。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对校舍进行了征用和扩建。六中发扬了老区艰苦勤奋的办学精神。师生齐心协力,用土填操场,用砖建礼堂,勤工俭学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