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学规则
于是,在暑假即将结束,新生即将入学的时候,南都记者邀请了几位学术前辈,作为有经验的人来表明自己的看法。从一个又一个菜鸟的励志故事和社交小技巧中,那些鲜为人知的校园政治、学生帮派、班级潜规则将被充分揭示。它通俗地告诉新生他们应该做什么,他们应该立即做什么,他们必须做什么。它是一本及时的新生入学指南和新生策略,涵盖了学习、交流和个人成长等许多实际方面。
迫切需要“抢占”班干部的重要岗位。
梨园小学四年级学生苏珊。
可以说,“由年轻到年轻”的阶段是竞选“班长”最容易也是最关键的时候——因为没有任何成绩和能力作为参考,老师或班主任只能凭第一印象提拔自己讨好的学生当班长或重要干部。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最适合老师的“慧眼”呢?比如那些有着“孩子王”气质,身材相对健壮的“大气”男生,总能笼络一群同学,或者心思细腻,文静谦和,有点“大家闺秀”意识的女生。最起码,你要表现出一点和普通学生完全不同的优点——也许你在课堂上坐在最正确的位置上,私下里从不恶作剧;也许你的作业字迹是最工整漂亮的;可能你上课回答问题最积极;或者你放学后主动打扫教室卫生...简而言之,所有领域都是自我表达的平台。迫切需要“从一年级开始”,抢占“班干部”这个重要位置,这是一个关键的校园生存法则。
小升初——靠耍酷抵制“小帮派”
乡志忠,红岭中学初二学生。
进入初中,你会突然发现自己被各种帮派包围。有纯粹基于兴趣爱好的“蓝球帮”、“电子游戏帮”、“三国杀帮”等中立团体,也有按照校园社团划分的网络团体。这些“良性帮派”完全可以靠“感觉”和“气场”被大一新生选择。
但危险系数最高的是“江湖义气”组成的“黑帮团伙”,时不时打架闹事。他们的成员广泛分布在学习成绩不好的落后群体中。接近他们的结果要么是成为他们愤怒羞辱的对象,要么是被他们拉入邪恶的行列。
但是俗话说“贼也有路”,这些“混混”基本不会招惹那些无依无靠,学习成绩又好的优秀学生。相反,当那些柔弱温和的“班干部”对他们发号施令的时候,他们却突然变成了听话的“鹌鹑”,表现出毕恭毕敬的样子——所以,要避开“小混混”群体,最靠谱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在学习上达到T O P的水平,只要成绩好,班干部身份体面。
另一个避免被“混混”激怒的方法就是装酷。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找不到“投缘”的群体,也没必要强迫自己“合群”。可以“耳听窗外事,专心读圣贤书”,只需保持三两个知心朋友,完全走酷炫路线;或者对所有人都保持警惕,彬彬有礼,不苟言笑——这样,“坏男孩”也会觉得你和他们不一样。可以说,如何“站队”,如何“组队”,如何识别“校园政治”的“潜规则”,是初中适时而重要的社会演练,也是大一新生的另类必修课。
初增——学术难度陡增,思维通道调整快。
海南中学生创业联盟负责人林正是一名高中生。
进入高一,很多同学都会面临一个困境,那就是原本稳定的年级水平变成了“过山车”——有时候能考90分,下一次却是50分,下一次又回到70分...考试成绩就像上帝粒子一样不可预测。那几年在初中一直充当分数和成绩楷模的自信完全被打消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面对书海如山,很多高一新生不禁感叹:“我还和以前一样努力,为什么成绩下降了?”
在我看来,这是学术难度急剧增加造成的——比如以前数学只需要记住几个公式定理,在稍微难一点的几何题目上画几条辅助线,灵机一动解几道竞赛题就能成功步入顶尖行列。但是,这个难度和高中数学比起来不算什么!仅仅几个分类讨论的技巧,大胆的假设和一系列的论证,一个题目往往可以涉及五六个解。这对于那些死记硬背数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残酷的死刑判决。所以,进入高中后,即使你极其聪明,也不能用“撇水”的方式对待学业。你必须迅速刷新你的大脑频率和知识结构,以迎接更高难度的学术挑战。
然而,对于很多高一新生来说,一个非常“励志”的消息是,第一学期,年级排名将迎来新的洗牌——这时,你会发现,初中时嚣张跋扈、屡次占据排名榜榜首的“犀利哥”和“犀利姐”,接连遭遇滑铁卢,成绩退居中下游;而那些那些年只在中上层“混”的“普通年轻人”,可能会像“鸡血”一样一下子蹿到风口浪尖。学业“屌丝”升级为“高富帅”的励志故事,在高一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频频发生。所以,那些曾经因为学习而自卑的高一新生,要迅速调整思维通道,战略上藐视尖子生,战术上重视学科,战术上学习题海战术和应试技巧,实现华丽转身。
把自己提升一个层次——不要对大学娱乐生活期望过高。
余,暨南大学学生。
长期以来,关于大学生活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严重误导了大学新生。一个是高中老师的奇幻描述:“只要上了大学,你就会发现大学就像天堂一样,再也不会被作业困扰。你想什么时候玩都可以。”另一种是所谓“有经验的人”被极度妖魔化的描述:“大学是堕落、逃学、谈恋爱、在社团鬼混的地狱”——种种错误的提示,让很多大一新生一进大学大门就完成了从勤奋学生到颓废青年的华丽“蜕变”,让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被酒精、电子游戏、床上用品隆重占据。
你以为进了大学就一定有丰富的娱乐选择等着你吗?其实你的选择只是几个酒馆和夜场。打球、唱K、爬山、“杀人”几乎都是你的社交娱乐,简直就是高中生活的翻版。而这些东西除了个人人脉的少量积累之外,几乎毫无价值——它们会让你从短暂的舒适跌落到空虚的内疚,这几乎等同于每天18小时睡在被窝里,一节接一节地逃课。
我给大一新生的建议是,降低对娱乐的期望值,改变高中苦行僧式的学习方式。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合理逃课”。对于一些性价比不高的必修课,可以“应付”一下,换成图书馆、名人讲座,或者其他学院的优质选修课。二是积极参加校外实习——实习的选择尽量与自己的专业相关,可以促进自己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加强人脉。你的兄弟姐妹、导师邻居,都可能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所贡献——总之,提前做好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准备,而不是成为一个满脑子鬼混技巧的屌丝学生。
新生“潜水”规则
1.睁大眼睛,兼听则明,及时选择兴趣相投的团队。
2.如果要走传统路线,讨好老师和班主任是校园里不可动摇的“潜规则”。具体操作就是“听话,老实,好好学习,遵守纪律”,也可以以“这个问题我不懂”为由,找一天的任课老师。
无论你之前是“差生”还是“优等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一切都会归零。
4.多和兄弟姐妹交朋友,你会得到很多学业和人际交往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