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外活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习也不例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外,还可以有效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今,兴趣小组活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初中开展的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型,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专长,培养未来的生物人才,而且可以巩固、深化和拓展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生物知识和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呢?通过生物兴趣小组活动课的长期发展,笔者认为以下做法是有效的:
第一,避免学生选择的盲目性
在我们学校,通常七年级新生入学后,每个学生都有选择加入兴趣小组的权利。正确选择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兴趣小组,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不会善变。有些学生在选择兴趣小组时要么过于随意,要么不听父母的意见,要么根据自己的实际盲目跟随,这样学生的兴趣不会长久。所以,指导老师在成立生物兴趣小组之前,要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挑选那些真正对生物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只有这些学生才能坚持不懈地完成一系列兴趣小组活动。
第二,重视第一节生物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毕竟兴趣小组活动课和普通课不一样。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实验室和室外,对动手操作要求更高。此外,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阶层。为了顺利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成员之间要互相熟悉,融入一个新的团体,要尽早制定出活动班的活动计划和要求。
1,选拔班干部,制定活动课规章制度。
第一节课可以安排学生先自我介绍,然后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长和组长。班长就是小老师,和老师紧密配合,指导小组长开展各种小组活动。组长是从各班成员中选出的代表,主要协助老师督促本组成员完成小组活动。此外,需要开展校外活动时,还要求建立组长监督制度,组长协助班长和老师做好队员的安全工作。
为了顺利完成兴趣小组的活动,需要制定活动课的各种规章制度。如服从老师和班长的管理,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集体活动的安全等。
2.制定合理有趣的活动计划
同学们既然报名参加了生物兴趣小组活动,一定是抱着探索生命世界的极大热情和兴趣来的。兴趣小组活动中他们最想知道什么?你最想进行什么样的探究实验?你最渴望获得什么知识?老师能给学生提供什么帮助?这个时候,倾听学生的声音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节课,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师生共同讨论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制定一个学期的一般小组活动方案,如收集制作动植物标本、举办标本展览等;列举校园植物;观察青蛙的发育;探讨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调查我校学生早餐营养状况及包河水质污染情况;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欣赏信息《好奇的生活世界》;举办生物学论坛,讨论当前热门的生物学知识,撰写生物学小论文,交流思想和经验。这些只是一般的学习计划。如果同学们在兴趣小组的过程中有“金点子”,可以通过讨论对上述学习计划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三,注重户外实践活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离不开对生物圈的实地观察和研究。由于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在平时的生物课上,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室外观察、实验等活动。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正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在队员们的强烈建议下,只要天气允许,我总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自然。团里的成员都兴致勃勃,对身边那些他们视而不见的生活世界充满好奇。认真完成活动目标后,同学们会问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如何认识野生动植物。为什么有些昆虫能浮在水面上?瓢虫等动物体表的花纹有什么作用?我顺势而为,教他们用动植物检索书,鼓励他们先自己找答案,然后报团。对于有价值的问题,我也是边探索边指导他们写小论文。通过这些户外活动,学生们观察和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有趣的生命现象,使他们对学习生物更感兴趣,更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世界。
第四,重视与大学的合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中学生物实验内容比较单一,材料有限。在咨询了附近大学的生物实验室后,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了标本室、组织培养室,并观察了小鼠在相关实验中的反应。这些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科学家,决心解开生命的各种谜团。
五、学生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督促和鼓励。
学生对生物感兴趣是好事,但有些学生没有耐心。有些实验活动需要持续很长时间,比如探索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调查居民阳台绿化情况,调查包河水污染情况,指导学生写生物论文等。这时,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真诚的鼓励,培养他们执着的探究精神。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在初中阶段,通过各种渠道有效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兴趣小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因此,可以说开展初中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