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校本课程?

什么是校本课程如下

校本课程是一门外语,最早出现在英国、美国等国家,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确定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

扩展数据: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使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加符合学生和学校的特点和需求;

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课程,即在科学评估本校学生需求、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历史

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校本课程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快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多层次的需求。

根据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校本课程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课程管理的一个范畴,是我国正在形成的与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地方学校中生成的,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又能与国家和地方课程紧密结合,是一种多元化、可选择性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