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参观考察
金寨县是中国有名的将军县。作为从大别山走出来的农民之子的杰出代表,洪学智将军生前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他一生对桑梓童真的感情,让家乡亲人深深珍惜,永远铭记。
回家七次
洪学智将军一直想着家乡的山山水水,想着长眠在家乡的战友亲人,想着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家乡人民。
1953年8月,朝鲜停战刚刚实现,洪学智趁着在南京军校读书的机会,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洪学智轻车简从,回来只有一个护卫。当时金寨县交通十分落后,汽车只能到达县城金家寨。他下车后,走了30多里路到了老家双河。区委领导提出:“家乡刚解放,社会治安形势还很复杂。请将军在区委食宿。”洪学智幽默地说:“我休假回来探亲。如果住宿不在家里,那还叫什么探亲?”他谢绝了县领导的安排,住进了堂弟洪学成家。村民们听说洪学智回来了,争先恐后地上前迎接,和他攀谈。此时,随行的当地干部和保安出于安全考虑,让更多的人远离他们。洪学智见此情景,说:“我离家这么多年,村里人都想见我。这是人的本性。不要阻止他们。”然后,他热情地对村民们说:“来,靠近点,我想和村民们合个影。”警卫们迅速拿起相机,拍下了洪学智和家乡人民的珍贵一幕。洪学智和村民们促膝谈心,问寒问暖。他鼓励乡亲们说:“国家刚刚解放,大家现在的生活肯定有些困难,但你们要相信,在* * *生产党的领导下,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洪学智在家乡自由地走亲访友。去亲戚朋友家,生活简单。特别喜欢吃家乡的小河鱼,挂面,葛粉,蕨菜,苦菜。警卫提醒:“首长,吃野食一定要注意。你身体不好我没法跟组织解释。”洪学智一听哈哈大笑:“我要回老家探亲,不要再用北京的规矩来问我了,不然村里人都不敢认我是洪学智。”
1986年4月,年过七旬的洪学智第二次回乡探亲。这一次,将军带着他的妻子张文和他的长子洪虎回到了家乡。将军一行来到双河镇政府,他详细询问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乡的变化。村民们急忙向他报告这个好消息。洪老听了指示后说:“你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搞好科学种田。大别山山多,要尽量多种板栗等果树,发展食用菌。想多养点畜禽,生活变化就快一点。”在县领导的陪同下,洪学智还参观了县革命博物馆。他建议:“县里应该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后面建一个红军纪念馆。因为在外地工作的老红军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他们都有百年后返根的愿望。同时,可以在博物馆前设立总展厅,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他还说:“你可以自己解决一部分资金,我们会想办法帮助筹集一些。”
洪学智年纪越大,越想家。不顾路途遥远,于1990、1991、11、1994、1997、2002年5月回老家探亲。2002年5月,已经90岁高龄的洪学智回到金寨。他无限深情地说:“人老了就会想家。这次回来的路上看到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金寨这几年变化很大,成绩很大。我很开心。”当时他老家双河镇正在修路,走路不方便。随行的人劝他不要回去。老将军的脸上有些失望,但他坚持说,他的三个儿子必须代替他回去看望他的家乡。当儿子们带回从老家双河拍摄的视频时,老将军认真地看着,一边看一边笑,像个开心的孩子一样拍手。洪老还把南溪、双河镇的亲戚接到县城招待所,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生活、生产情况,要求亲戚带头发家致富,抚养孩子,摆几桌酒席请亲戚吃饭,坚持不让他们安排在县城。终于,他抵挡不住县里的热情。吃完饭,他让经办人员把发票给他,自己买单。
洪学智一生都以出生在金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为荣。2004年9月,金寨县建成红军广场,县领导想邀请他回来看看。将军马上说“是”。他身边的保健医生和秘书都因为他的身体状况不同意他长途旅行。他只好说:“等天气暖和点我再回去看看。”没想到老将军最后再也没有回来。
人民的苦难
金寨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山区,革命老区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淮河一定要修”的伟大号召。国家在金寨县修建了梅山和响洪甸两座大型水库,库容48亿立方米。粮田、茶叶、竹子等大量经济作物被淹没,老区人民为国家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和牺牲。洪学智始终把库区人民的困难放在心上,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满腔热情,想方设法为家乡人民解决困难。
1974期间,金寨县旱情严重,很多家庭停炊。该县有许多孕妇。为了让孕妇吃饱,一位孕妇联合将军的亲戚给洪老写信,请他帮忙。一个月后,县里调来了一卡车的地瓜干。洪老特意委托县里的同志告诉他们,他们收到信后很着急,从部队的口粮里送来了几卡车红薯。他让县里把这些地瓜干分发给县里的孕妇度过荒年,还说部队也很紧张,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请县领导代他向家属道歉。那一年,孕妇知道洪老救了自己,有的妇女留下一小袋用布包好的地瓜干,让孩子长大后记住,以免忘记洪老的救命之恩。
金寨县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患者多,疫情严重。洪学智得知后非常担心,对家乡的领导说:“再富裕的家庭,也经不起一个病人的拖累。”于是,他及时向军委报告,经与有关部门协商,军队和地方医疗机构纷纷伸出援手,大力支持金寨县的医疗卫生工作。1984年5月,中央军委派出医疗队赴金寨调查治疗甲状腺肿、克汀病等疑难病症和地方性多发病。1985年3月,总后勤部、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医疗队支援老区卫生建设的通知》。随后,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等单位派出7批医疗队前往金寨县,走访乡村治病防病,支援了大量药品和设备。总后勤部兽医大学也派出兽医,帮助老区发展畜牧业,培养兽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还在金寨创办了金寨县卫生学校中专班,为金寨培养了大批“带不走的医疗队员”,并帮助建立了三级防控培训网络和碘盐监测网络。在灰指甲防治过程中,洪学智和当地领导同志一起到金寨视察指导。在他的家乡双河,将军亲自向村民分发药品,宣传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重要性。1988年底,金寨县通过国家地方病验收,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从1985到17。4%降至2%以下,其他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被评为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县。
为帮助金寨困难群众,从1979到1987,洪学智组织动员部队捐赠棉被24万余床。1991,捐赠棉衣7.4万件,解决了很多人的过冬问题。为了帮助金寨发展交通运输业,1984年,洪学智把解放军换装后剩下的20多辆军用卡车送到金寨。为了让更多的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洪学智还主持总后勤部起草了一份文件,提交军委,建议全军拿出2000辆退役车,支援100个老区。1985国庆前后,金寨县又多了25辆“解放”车。在此基础上,当时主管交通的有关部门立即成立了“双福”汽车运输公司,这也是金寨县第一家汽车运输公司。
家乡建设
洪学智一直非常关心金寨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多年来,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向中央领导汇报,与有关部门协调,联系港澳爱国人士,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支持。
洪学智对家乡经济的关心,绝不局限于一些空洞的“指示”。他的关注非常具体和有用。他多次对金寨县的同志说,像大别山这样的山区,农民只种粮食,永远富不起来。要多种适合山区的经济作物,比如栗子、茶叶、野菜,尤其是栗子。自1983以来,板栗在金寨县广泛种植。经过多年种植,金寨县板栗特色产业生产年年上新台阶。1990 10 10月30日,洪学智为金寨题词:“发展板栗,大有作为!”板栗已成为金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柱产业,金寨县板栗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板栗大县”。
洪学智关心家乡的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997期间,宁西铁路初步设计穿越岳西大别山。家乡人得知消息后,六安市领导进京找到洪老,希望以洪老的名义给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写信,争取宁西铁路经过六安。老洪说:“嗯,孙中山早年就有在大别山修铁路的想法。六安早就应该通铁路了!“马上同意写。半个月后,有关方面更改原设计线路的批复下来了,六安有史以来第一次与铁路相连。也是在洪学智将军的关心和支持下,金寨县先后修建了双河至铁冲公路和黄泛至长岭关战备公路。2003年,县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到东莞为他老人家过生日。在谈到家乡人民期待合武铁路客运专线经过金寨时,老将军立即给国务院领导同志写信,表达了家乡人民的迫切心情。如今,六安火车站的进一步发展,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洪学智将军一直关注家乡的教育。1997 5月,洪学智看到家乡双河职业学院教学条件差后,积极协调。在他的亲切关怀下,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恒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景德先生捐资50万元,省政府拨款20万元,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集资35万元,为双河职业学院建设了实验室、机房和图书馆。全军乡是洪老战斗过的地方,也是红二十八军三年游击战争的战场。到了上世纪90年代,全乡的中小学还是土墙瓦顶的危房。在老将军的联系下,政协委员、香港石天公司董事长张训贤捐资350万元,在全军乡镇兴建训贤中学、训贤小学,让近千名师生从此在花园式的校园里探索知识。1985 4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发文(办字1985139。
号)《关于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批复》,同意在锦州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1986 4月8日,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下发《辽沈战役纪念馆建设委员会成员通知》,任命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为辽沈战役纪念馆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参与领导新纪念馆建设工作。
5月28日1986洪学智同志对博物馆建设提出两点要求:一是预算要慎重考虑,精打细算,不要超出太多。第二,建筑要有民族特色和气魄。还指出,要广泛收集文物,博物馆里一定要有东西,否则博物馆完了就不好了。
洪学智同志多次参观纪念馆并捐赠相关文物,为新纪念馆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