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宇人物介绍

柯宇

于柯,出生于山东济南,国家一级导演,一级编剧;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曾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首都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技术制作部部长助理,被评为奥运会先进个人和首都国庆60周年贡献奖。是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国务院津贴。

中文名:俞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济南市

职业:导演、编剧

主要成就:被评为奥运会先进个人。

代表作品:仙女下凡,百子春游。

性别:男

个人简历

青年时代的余克,扛过铁水下过乡,开过车床,扛过枪。我接触的第一门艺术是戏剧;然后转入戏曲和民间舞表演;后来转向编导、编导;曾在县级文化馆担任戏剧导师、编导,后在市文化局分管群众文化和文化市场,后调入市政府办公室,后回到文化艺术岗位担任大型艺术活动总策划、导演。这期间我考的是本科,不是艺术,是法学和汉语言文学。

先是与风筝俱乐部结缘,导演策划了数十场国家级、省级大型节日的开闭幕式和大型演出。

于可先生于1984与潍坊国际风筝会结缘,断断续续指挥了第十二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及大型文艺演出。至于它所产生的个人影响力,导演俞可说:“其实当导演并没有外行想象的那么美好。我们经历的艰辛,肩负的责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1987第四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开幕式上,有500人在“风筝舞”等大型广场表演,初步展现了现代大型群体歌舞的雏形。1988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开幕式表演时间由白天改为晚上。“主要是想用灯光艺术突出导演想突出的东西,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灯光遮丑。虽然当时的灯光效果没有现在好,但是在灯光下,球场准备工作中忙碌的身影是不会被观众发现的。”导演余克幽默地说。

在1990第七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上,于科作为副导演,执导了《万》、《仙女下凡》、《百子春游》、《落水者罗汉》等大型演出,并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执导风格。

1991第八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上,于科邀请90、91全国超模来到潍坊,在潍坊体育场举办大型时尚歌舞晚会,分为春天的使者、夏天的待客、秋冬的风采。以四季时尚集团的舞蹈为基础,对体育场进行了大色调的布置和渲染,营造出色彩斑斓的壮丽场景。晚上的演出很成功,从那个时候开始,基本奠定了余克导演的地位。

“90年代初的潍坊不是很发达。那时候模特对潍坊人来说应该是很新鲜的东西。大型群展用模特更是异想天开。所以各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抵制。说实话,我花了很大力气才把自己过了一遍。但作为导演,我们必须学会创新,创新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如果一个导演不创新,那么他的导演生涯基本就结束了。所以当时我压力很大,也获得了各方面的支持。最后的结果证明我是正确的,因为晚会开得很成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包括一些当初激烈反对我的人。”

2000年,由于克导演的17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达到了广场集体歌舞艺术的顶峰。当时的主题是《飞向新世纪》,分为《风筝之魂》、《风筝之恋》、《风筝潮》、《风筝与飞颂》!潍坊已经上演了五届,演员超过15000人。演出从古老的画卷——'飞天图腾'、'鼻祖鲁班'、'战神韩信'、'才子怪板桥'开始,一路延伸到现实中'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谊'的美好家园,潍坊的发展蓝图由此展开。其中,山东民间艺术与潍坊风筝有机结合,以时空穿梭和文学积淀为陪衬,将多年创新的梦想一一展现,成为俞科先生艺术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

“当然,从那一届结束开始,国际风筝会的开幕式基本上以大型团体歌舞为模式结束,开幕式开始变成南北风格的大舞台和剧场。表演节目以大牌明星为主,导演原创元素较少。万人团演出创意设计和排演调度的队列和画面都没有了,责任感和辛酸感也减少了很多。”

在谈到做导演的酸甜苦辣时,于柯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作为一个导演,一定要有自己的信念。无论在最贫穷的时候,还是在官位诱惑的时候,都不能放弃。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于克先生被选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证明了他多年坚持的结果。可以说,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所积累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导演经验,让他在驾驭各种大型场面上从容不迫。

1987-2008年断断续续担任第十二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及大型文化(群)演出总导演。

1992:呼伦贝尔那达慕大会开幕式策划指导。

2001、2002、2003年担任中国蔬菜博览会开幕式及大型文艺演出总导演。

2002年担任共青团中央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儿童剧艺术总监。

2003年、2004年、2006年、2007年担任鲁台经贸洽谈会开幕式总导演。

2004年担任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式及大型文化(群)演出副导演。

2005年担任中超联赛(济南)开幕式大型文艺(团)演出副导演。

2006年担任井冈山红色旅游艺术节开幕式策划、导演。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全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团)导演。

2007年至2008年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编导。

2009年担任首都6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光立方”的技术和导演工作。

2010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团)导演。

二是坎坷的成长经历积累了人生财富,成就了他的文化艺术创作。

余克老师不是正规美术班出来的。在走上艺术之路后,他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靠自学成为一名知名导演。

余克出生在一个省级机关的干部家庭。他说他对12岁之前的记忆很满意。12岁以后,一场前所未有的运动来了,父亲下放,他也跟着来到了诸城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父亲的家庭出生在一个地主兼走资派的家庭,所以余克自然成了改造的对象。15岁那年,他下乡,被分配到偏远山区的工厂里挖厕所、扛铁水,每天工作12-16小时。白天干活的时候,大人们翻着白眼吼他;晚上睡觉的时候,老鼠成群结队跑来欺负他...他从未干过重活,但他提不起铁水。师傅说直腰就能举起来,于是他就把无聊的腰鼓起来了,站了起来。铁水突然飞溅出来,掉得到处都是,从天花板上溅到他的衣服上,钻进他的脖子里,慌乱中赶紧缩着脖子。“滋啦”的钻心疼痛伴随着肉的烧焦味一起出来,他忍着走着。余科的语气有点沉重。“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

在一个特殊时期,余克在工厂里做过翻沙工、车工、铁水化验师、政治宣传等许多工作,干得不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演出。由于他的勤奋,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很高的天赋,他很快成为文学宣传队的支柱。追求艺术的艰辛和痛苦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他考上了文工团,但政治考试不及格。他哭了。他考上长春电影厂当演员,最后通过政审。他又流泪了。然而,余科从未放弃。

1978左右,因为表现突出,加上老师的推荐,于科被调到文化馆工作。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夜以继日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电大第一批招生1982的时候,于科考上了汉语言文学系。“因为非全日制学习,所以每门课程的考核都相当严格。当时在哪个城市一起读书的有370多人。三年下来,只有13人能够顺利毕业。我就是这13人中的一员。”余克先生说,在文化中心的大熔炉里,他不仅疯狂地吸收了艺术的知识,还学习了中国语言文学的知识,使自己一步步得到丰富和完善。

在艺术的道路上,有两位老师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第一位是教授戏剧艺术的韩老师,第二位是教授舞蹈艺术的庞宝龙老师,韩老师早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在戏剧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庞老师是山东群艺馆舞蹈系主任,在舞蹈编导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两位先生的谆谆教诲,多种多样多层次的榜样,严格的纪律,做人的风范,让于克在艺术知识和修养上迅速成长,为以后更好地提高艺术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余克先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与艺术无关,一个是汉语言文学,一个是法学,没有艺术类的证书,但在勤奋自学和导师的指导下,80年代初,他熟悉了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导演体系和中国人文艺术家焦菊隐先生的系列书籍,导演之路越走越顺。熟悉迪克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特别能鼓舞人心的人,他的想法往往出人意料却很有效。他笑着说:“很多人说我经常在交谈中想出好主意,或者不经意间有了一个全新的想法。有一两次,你可以这么理解。但对于一个导演来说,大部分的灵感来自于长期的思考和长期的艺术积累。这样才能瞬间激发灵感。”

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于克先生从文化馆调到市文化局分管群众文化和文化市场,给了他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

1978(与韩老师合作)音乐剧《技艺超群》获中央电视台歌舞表演一等奖。

1979年话剧《谁有大本事》获山东省文化厅歌舞、戏剧表演一等奖。

1980(与韩老师合作)音乐剧《百花齐放》获山东省文化厅歌舞表演二等奖。

1981舞蹈《苦菜花》获山东省文化厅群众文化表演二等奖。

1982(与韩先生合作)音乐剧《我为爷爷画像》获山东省文化厅歌舞表演二等奖。

1983作曲编导的舞蹈《路》获山东省文化厅群众文化表演一等奖。

1984导演的音乐剧《雪晨》获山东省文化厅演出二等奖。

1985导演的音乐剧《聪明的铅笔头》获山东省教育厅文艺汇演二等奖。

1986年自编自导的话剧《寻根》获文联话剧表演一等奖。

1987摄影《蓝天见证》获文联专业艺术摄影二等奖。

1988作曲编导的舞蹈《娃娃乐》获山东省文化厅、广播电视厅演出(录像)一等奖,并参加当年央视春晚演出。

1989舞蹈《娃娃乐》获省委、省政府泰山文艺创作二等奖,全国演出一等奖。同年,个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

1990作曲编导的舞蹈《虎宝宝》获山东省文化厅、广播电视厅演出一等奖。

1991歌舞剧《花环献给谁》获山东省文教厅二等奖。

1992作曲编导的舞蹈《渔父》获山东电视台春晚表演一等奖。

1993作词(刘欢作曲)歌曲《离开春天离开爱情》成为第十二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主题曲(刘欢首唱)。

1994编剧、导演的《小山鹰的音乐冒险》获山东剧。

家协会演出一等奖。

1995编剧导演的电视短剧《亮枪》获省电视台短剧评选特等奖。

心爱的,拍摄于1996,由山东省文联文化专业艺术处拍摄。

电影二等奖。

1997,小品剧《大火续真情》获公安部奖。

春晚二等奖。

1998(与他人合作)编导舞蹈《孩子讲故事》获省教育厅艺术教育表演一等奖。

1999自编自导的音乐剧《小萝卜头》获文化部《蒲公英》文艺汇演创作演出金奖。同年歌曲《一只风筝的灵魂》于2000年在宋(11)发表,成为第十七届国际风筝会主题曲(由涂美华首唱)。

2000年,自编自导的音乐剧《巡山》获全国文联二等奖。

2001音乐剧《海力布》《少年飞船》《舞风筝》《灰喜鹊》《话剧《倔强的小红军》《爱在每一个角落》等7部作品获省教育厅素质教育展演一等奖。同年,《飞向新世纪》成为第十七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主题曲(由刘威葳、吴琳首唱)。

2002年,《捕蝉之乐》获联合国“北京绿色童谣”一等奖。

2003年,音乐剧《一个苹果》获山东省戏剧家协会新剧本创作一等奖。

2004年,音乐剧《一个苹果》获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全国儿童剧大赛创作展演金奖。我被授予新世纪儿童剧特别贡献奖,被评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05年创作并执导教材音乐剧《一个苹果》,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六一晚会》播出,获一等表演奖。

2006年,创作并执导的音乐剧《大爱飞扬》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二等奖。

2008年被评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先进个人。

2009年获得首都国庆60周年贡献奖。

第三,留在北京接受教育,展示和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和广泛的兴趣,为孩子的优质艺术教育做点实事。

于可先生在编剧、编导、摄影、视频剪辑、歌词、诗歌方面都有专业特长。已获16国家(政府)创意奖;获省部级(政府)创意奖29项。近年来,于科不仅参与了多部电视剧的制作,如:2006年电视剧《奋斗》的拍摄和导演助理的工作;2006-2007年电视剧《去东方》(上集)策划;他还在北京中小学担任金范艺术团的编剧和导演。辅导学校有北京朝阳第二实验小学、北京中学、北京海淀中关村第三第四小学、北京大兴第二小学、北京兴隆小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嘉峪关学校、潍坊潍城实验学校。

2003年为山东潍坊青年路小学创作并执导儿童电视剧《特别夏令营》(时长40分钟);获首届中国儿童艺术节创作及表演一等奖。

2004年(与梁明先生合作)为山东潍坊市青年路小学策划并执导了专场民乐演出《快乐童年》,并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汇报演出。

2005年为山东潍坊樱桃园小学创作并执导儿童电视剧《班里的孩子》(时长45分钟);获山东省电视剧艺术创作与表演二等奖。

2006年为青岛胶州市向阳路小学策划并执导大型综合文艺晚会《向阳华尔开》。

2007年为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实验学校策划并执导《快乐课堂》大型综合演出晚会。

2009年为北京中关村第四小学(北大百年礼堂)策划并执导《我们在一起》大型综合演出晚会。

2010为山东省青岛市嘉峪关学校策划、执导《走进善良的桃花源》(青岛人民剧院)大型综合演出晚会。

2010为北京市朝阳兴隆小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礼堂)策划并执导《走出课堂的学习》大型综合演出晚会。

2011为北京朝阳管庄中心小学(中国传媒大学礼堂)策划并执导了《爱家》大型综合演出晚会。

2011策划、执导第27个教师节大型文艺庆祝晚会《人民托起朝阳》(中国传媒大学礼堂)。

2012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中国传媒大学礼堂)更名仪式策划、导演。

2012为北京市大兴区第二小学(北京大兴剧院)策划、执导《北京少年北京精神》大型综合演出晚会。

2013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策划、执导《好大的家》大型综合演出晚会(中国剧院)。

2013为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策划并执导了《多彩童年》大型综合演出晚会。

2013北京中学开学典礼策划导演。

近年来创作和执导的作品有:音乐剧《牛仔二》、《学而玩》、《奶奶的故事》、《话剧《爷爷的鸟笼》、《节约能量》、《阳光少年》、《舞动花翎舞》、《雏鹰展翅》、《未来少年》以及新编儿童京剧《智慧搏击》、《青春》。同时以学校名义推荐到台湾省“孙中山纪念馆”、林肯中心、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获得成功和好评。

其实余克先生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我写剧不是为了得奖,不是为了评委,不是为了艺术,是为了孩子;孩子自己玩自己喜欢自己的剧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