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命的花园[走进生命的学校]
我的看法
学校——师生深居的地方。
我喜欢伟大的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两句短诗:许多人从我的生命中走过,只有你走进了我的生命。我觉得一个理想的学校,一定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能够深深走进他们生活的地方。
进入学生生活的学校,一定要有核心价值观。我的核心价值观是:1。教育大于教学。早在近百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提出,顺其自然,不如守其法;与其求千篇一律,不如彰显个性。吕叔湘先生把教育比作农业: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学生就会自然成长。他们对教育本质的把握告诉我们,教育是“人”而不是“人”。与其斤斤计较分数,夸大数字化管理的成效,不如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点燃他们向善的雄心。学校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远离浮躁、安静学习的氛围。2.基础教育重在打基础。其实人永远是“中间体”,处于未完成的状态。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人生太长,不能急于成型。尤其是孩子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更不能鼓励。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是扼杀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基础教育是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是怀素、朴素、简单的教育。3.坚信三个潜:所有的学生都是潜在的优秀学生,所有的老师都是潜在的优秀教师,所有的学校都是潜在的优秀学校。因此,应坚持多元评价指标(学业水平、学习动机、学业负担、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课程领导力、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道德行为、身心健康、跨年度进步等。)和学会等待(充分理解教育效果的滞后性,学生的无限发展等。).
进入学生生活的学校,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有效的课堂。山西省新疆中学颠覆性的教改(学生半天上课,半天自习,没有作业)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回归。陶行知早就提出了“六大解放”。苏霍姆林斯基还在帕夫利什中学建立了半天学习,半天自由活动的作息制度。奥苏贝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必须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归结为一个原则,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并根据他们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备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2.坚持错位发展。正如胡金波同志所说:一流的高中,既不大,也不全面。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善于发挥。我现在所在的徐州高级中学是由原徐州四中和徐州六中合并而成。它已经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了。仅此一点就很有特色。发掘和延续百年学校本身的优秀传统,大有文章可做;至于近百年来形成的优势特色,如艺体教学人才辈出,文科教学卓有成效等,都有待改进和提升。因此,应加强校本管理:从规范到差异化,从集权到分权,从外控到内控,从追求效率(增加规模)到谋求发展(综合衡量);要重视课程规划:国家课程质量、地方课程校本、校本课程特色。3.加强文化引导。铸造学风是核心。张中行在《红楼一滴》中说:“其实,至少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进门之后,混混过去没有太多的自由可去,因为有一种无形的、不成文的大法,这就是学术氛围。”简单(守住边界,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完美(把细节做到极致)、坚持(保持微妙的进化节奏,打造经典的学校文化)是永恒的追求。
当然,办一所走进学生生活的学校,最需要的是一个有思想力量和领导力的校长。读一个好学校,你会发现那里一定有一个好校长;读一个好的校长,你会发现他一定是充满思想魅力的(公信力和实践推动力当然是思想力量的奇妙伴侣);解读他的思想魅力,你会发现其中必然有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的热爱。我觉得校长的思想力量和领导力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既不搞集体无意识,人云亦云,没有个性;我不搞意识流,也不知道说什么。2.充满实践智慧,系统构建学校文化体系,并以此为抓手,有效将愿景变为现实。3.采取开放的态度,利用他人的智慧,拓展师生视野,提高办学质量。4.解放师生思想,打造智慧天堂。
我的散步
1.刘怀德校长的四段话
刘怀德校长是原徐州三中校长、书记,江苏省优秀教育家。1995从徐州一中转到三中。当时我正处于事业的低潮期,对于要不要继续当中学老师很纠结。刘校长很敏感,开学第一周就找我谈话。对话的内容我记不太清了,但有四段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1。当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不妨先适应它。2.永远记住你的目标是什么。有两种人:铁和石头,要区别对待。铁,你要用心,用真情去融化它;石头,用脚趾轻轻把它踢到路边就行了。4.多做暖人心的事。他提到当他还是单身汉时,他住在学校里。有一天晚上,他备课很晚,大概是11点多。突然,他觉得自己的肩膀被拍了一下。他回头一看,原来是老校长。老校长只说了一句“时间不早了,早点休息”就转身走了。但这句话却触动了刘校长的一生。我以前的一个同事刘林涛写了一篇文章《我眼中的秦晓华老师》,里面写了我对他的关心和牵挂。他不知道我和那位年轻老师关系的建立,不过是从老校长那里偷东西的做法,和老校长、刘校长比起来,我真的差远了。
2.徐德顺老师的一个手势。
徐德顺老师是原徐州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他是我职业发展的引路人、导师、推手,也是我人生中的“红娘”。据徐老师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就注意到我了。在观摩一堂公开课时,他发现了一个极其专注认真的年轻人。他说那个年轻人就是我。所以,当我从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脱颖而出时,他并不意外。后来他力劝我代表徐州市参加江苏省中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三年没工作了。即使在今天,这也是一种近乎冒险的行为。但是,徐老师就是这么果断和睿智。他很清楚,年轻人必须要有铺垫,有设置,有负担,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他在那次省优评班担任徐州的领队。按照规定,正式公布比赛结果前,要先和各大城市领导沟通。通气会结束后徐老师走进会场时,对我做了个手势:他竖起右手食指。我当时就明白了:是一等奖,因为从课后的反应来看一等奖是毫无疑问的。我还记得徐老师当时的动作和表情: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知道他要为我承受多大的压力;不怕指责他成绩不理想,用人不当,但是一个年轻人未来的路可能会变得极其狭窄,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在与徐老师的交往中,有太多难忘的细节。有一次,他陪我去外地讲课。为了让我睡个好觉,打起精神,他以散步为由,在寒风中熬夜。能遇到徐老师这样的好心肠的人,这样的伯乐,是我一生的幸福。前段时间开始做系列采访。访谈对象是徐州老一辈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第一位是徐老师。采访中,我有一种感觉,是发自内心的:“一个优秀的教研人员,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这种影响力甚至可以内化为基因,创造一个永远流传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