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儿女为国争光的故事急,祖国在我心中还行!!!!!!!!!

1.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困家庭。他自幼就读于父亲李卓厚所教的私塾。14岁,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在填写登记表时,他把姓名一栏错当成了年龄一栏,写下了“十四”字,然后把“十”字改成了“李”,后面加了“光”字,从此便有了“李四光”的美名。

李四光最大的贡献是建立地质力学,从力学角度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和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征,分析中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土地上一定有石油。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了中国有良好的储油条件。在认真听取汇报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支持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他们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调查。从65438年到0956年,他亲自主持了石油调查和勘探。他在短时间内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勘探部门先后发现周年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各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滚油出现了。这样,不仅中国摆脱了“贫油”的帽子,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也是最有力的证明。

2.

文天祥,(1236—1283)宋瑞,字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衰弱。1271年,北方的蒙古人结束了自相残杀的皇位之争,建立了元朝,然后将侵略的矛头对准了南宋。1273年,丞相率兵20万活捉项、范,以此为突破口,顺流而下。不到两年后,他来到了南宋都城临安的郊区。蒙古兵经过的地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芜,各行各业奄奄一息。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野蛮残暴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3.

徐悲鸿。(1895-1953)是一位集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和艺术教育家。徐悲鸿出生在农村,家境贫寒。父亲许是一名乡村教师,擅长花鸟和人物画。徐悲鸿4岁开始在家学习,从小对绘画产生兴趣。9岁随父学画,10岁,能够做父亲的助手。农忙时打零工,生活清贫,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朴实无华的作风和清正廉洁的品格。13岁时,遇到荒年,跟随父亲闯荡江湖,以卖画为生。17岁那年,父亲病重,家里每况愈下。一家八口的生活重担从此落在了徐悲鸿的肩上。他在中小学做绘画老师,也去上海等地卖画为生。19岁时,父亲去世,家里更穷了。

1915徐悲鸿又去了上海。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待在“休闲俱乐部”(当时的赌场)的一个角落里,努力工作,并在夜校学习法语。他画了一匹马,送给了美术图书馆馆长高。他的弟弟高奇峰非常欣赏他的绘画技巧。此时,徐悲鸿虽然考上了震旦大学,却没有钱读书。幸运的是,他得到了高奇峰的资助。后来认识了康有为,有机会观察了康的碑刻集。他的艺术观也受到康有为的影响。1917徐悲鸿去东京学美术,秋天回到北京。应蔡元培的邀请,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绘画研究会的导师,并结识了陈师曾。1919去法国留学。曾在著名画家大洋的画室学习素描,1921去德国,在画家康普的画室学习,次年回到巴黎。1925经新加坡回国。第二年春天,他又去了巴黎,去了比利时布鲁塞尔作画,又去了瑞士和意大利旅行。

1927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上海南国艺术学院艺术系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从65438年到0933年,他将中国现代绘画带到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苏联展览。抗战时期,他带着作品到南洋、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展览,收入全部捐给祖国的难民。

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派飞机接徐悲鸿和一批著名教授到南京,但徐悲鸿拒绝了。解放后,他作为中国代表应邀出席世界和平会议,并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华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2年,他在生病的时候,把自己毕生的创作和所有珍藏的作品都捐给了国家。1953病死,只活了59岁。国家在北京为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保存了他的1000多件作品。他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

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尤其是素描。他的画充满了激情和高超的技巧。著名油画有《我身后的小河》、《田横五百书生》,中国画有《九方高》、《龚宇一山》、《与东京会师》。没有什么比他画的马更能体现徐悲鸿的个性,更能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他对马的肌肉、骨骼和面部表情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并绘制了数千张草图。因此,他画的马图是雄浑的,奔放的,含蓄的,强烈的,宏伟的,充满了形式和精神。其他人物、狮子、猫等作品也是保质保量。他的绘画坚持“师法自然,求真”的原则。

4.

童第周,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教育家,我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海洋湖泊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山东大学动物系主任、教授。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家境不好,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7岁才入学。

他在中学的时候,因为基础不好,学习非常努力,第一学期期末平均成绩只有45分。学校勒令他退学或者留级。经过他的再三请求,学校同意让他和他的班级一起试用一个学期。

从此,他一直和“路灯”在一起:天亮了,他在路灯下读外语;晚上关灯后,他在路灯下学习检讨自己。好事多磨。期末他的平均分达到了70多分,几何也考了100分。这件事让他认识到一个道理: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通过努力做到。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成了他的座右铭。

大学毕业后,他去比利时留学。童第周留学期间,学习刻苦,好学,深受老师好评。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

没有电灯,他们在黑暗的院子里,用自然光在显微镜下切割分离鸡蛋;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自己拉的一根很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都是从野外采集的蛙卵。在这个简陋的“实验室”里,童迪洲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多篇关于金鱼卵发育能力和青蛙胚胎纤毛运动机制分析的论文。

解放后,童第周作为山东大学副校长,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的文昌鱼卵的发育规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晚年与美国邓普顿大学的牛·满江教授合作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他们从鲫鱼卵的细胞质中提取了一种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出现了一个既有金鱼特征又有鲫鱼特征的后代,这条金鱼的尾鳍从双尾变成了单尾。这一创造性成果在世界上属于先进水平。

5.

容国团(1937 ~ 1968)祖籍广东中山(今珠海南屏镇)。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和教练,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

1956,容国团2-0击败世乒赛冠军日本队主力奥吉村一郎。翌年,他代表FTU乒乓球队参加全港比赛,一举夺得男单、双打及男团冠军。这一年,他随父亲回到广州,考上了广州体育学院。65438-0958,代表广州参加全国九城乒乓球锦标赛,获得全国男单冠军。在技术方法上,容国团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法,成功地创造了发球转身、搓球转身等新技术。入选国家队后,他苦练直拍的快攻风格。擅长发球、推、拉、切、搓和正反手进攻,很快形成了“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1959年3月,第25届世乒赛在西德多特蒙德举行。男单方面,容国团最终与9次获得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西多一决高下。鉴于西多的胖身材,他长短发球兼备,配合引体旋转,加大拉杀角度,先输一局后连赢三局,击败西多。容国团的名字最早刻在圣?在布拉德杯上,她是第一个赢得世界冠军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1961 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容国团在中国队3: 4时落泪。女选手邱忠辉看到后问他。他回答说输了两场,马上激动地说:“人生难得,等什么时候呢?”他振作起来,挥杆上阵,击败了有“猛狮”之称的日本选手星野,以5: 3击败日本队,首次夺得斯威思林杯,为国立功。从此“人生难得有几拍”这句名言流传开来。

6.

詹天佑(1861 2009年4月26日–1965438+2009年4月24日),广东南海人,中国第一任铁路工程师,负责建设京张铁路等工程,包括“中国铁路”。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英国和中国都想干预,但由于俄罗斯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尝试失败了。英俄使节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是俄罗斯工程师自己修的,那就与英俄无关了。”他们认为,这样一来,中国就不可能修建铁路了。在这个关键时刻,詹天佑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建设京张铁路。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者和英国报纸讽刺说:“能在中国修建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在子宫里出生呢!中国人想在没有外国人的情况下修建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要50年。”他们甚至攻击身为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的詹天佑“傲慢”、“不自量力”。迫于压力,詹天佑坚持不任用外籍工程师,并说:“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一路走来工作都要依靠外人,我感到惭愧!”“中国已经觉醒了,中国人会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建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和选线工作开始。詹天佑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和经纬仪,没日没夜地在崎岖的山上跑来跑去。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在八达岭地区咆哮着,夹带着沙尘呼啸而过,让人睁不开眼睛。勘测队匆忙完成工作,填好测量数字,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笔记本,翻看数字,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了,”测量员回答。詹天佑认真地说:“技术的第一要求是精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像‘大概’和‘差不多’这样的语句,工程师是不会说的。”然后,他拿起仪器,冒着风沙,艰难地再次爬到岩壁上,仔细勘测了一遍,纠正了一个错误。当他下来时,他的嘴唇冻得发紫。

很快,勘探建设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和青龙桥,有重叠的山脉和陡峭的墙壁挂着岩石,将开辟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超过1000米。经过精确的测算,詹天佑决定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凿,在山的中间开一口大井,再在井内从南北两端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挖坑的时候,用手挖了很多石头,把喷涌的泉水一个个挑出来。詹天佑作为总工程师,没有架子,和工人们一起挖石头、挑水,满脸都是泥和汗。他还鼓励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和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着我们,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败,绝对不是我们自己的成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困难,保证列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创造性地利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区陡峭的青龙桥路段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减少了隧道开挖和坡度。列车到了这里,会配合两台大功率机车推拉,保证列车上坡安全。

詹天佑曾对整个工程提出三点要求:“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经过工人们的几番斗争,京张铁路终于在9月1909通车。原计划六年完工,却提前四年完工,工程造价只有老外预估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向詹天佑致敬。但詹天佑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荣耀应该属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