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镇的历史沿革
据说上党可达的交通源于一位道士的苦心修行。唐宋以前,附近的茅山已经成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各地善男信女“进山进香”都是经过上党。当时道路崎岖,于是一个道士发誓要修路造福百姓。多年后,他终于修了一条从北面山顶到南面茅山的石板路,并首先形成了一条贯穿党内的南北大街。后来从中端延伸形成“十”字形街道,东西南北相交。随后形成了历史上的六条交通要道,分别是金象石路、鲁恒路、新宝路、前镇路、姚震路、古达邮路。
上党历史上流行宗教活动,主要是佛教和道教,还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镇上每个村都有庙、庙、庙,少则三座,多则一百多座。比如北宋时期,如东贪婪有170多座寺庙,非常宏伟。来村来蓬金山寺50座,恒山赛林寺1945。
传说东坎村原名东滩村。古时候东滩村有个叫吴的书生,进京做官,连任三朝宰相。后来他衣锦还乡,一个叫刘的老乡继位。然而,刘上台后,却贪污受贿,枉法裁判。吴再三劝刘改过自新,做个清官,不辱家乡。但刘一意孤行,于是吴等人出于义愤,将东滩改为“东贪”,以警示后人。
上党民间艺术也很有特色。宋朝时,一位云南唐家移民迁居上党,带来了采花、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在上党妇女中流行至今。
桃花、刺绣作品自然古朴、艳丽可爱,通过《人民画报》和中央、省、市电视台宣传,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1998上党镇被省里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0年9月,上党人采花。刺绣作品被选送到南京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成为农村的一朵奇葩,一举成名。
上党人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只有在清朝才存在一些私人小作坊,如铁匠铺、鞋店、磨坊等。
1915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以“以工代赈”的方式在一村修建小路河闸,曾出土一枚北宋天府铜币,故命人解读为“天道闲”。1937年,镇江县政府在上党举行镇宝路开工仪式,年底建成通车,成为当时南翔的一件盛事。同年,民族资本家甘棠在大理山发现煤矿,创办建华煤矿公司。抗日战争时期,煤矿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掠夺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这是江南地区较早开发的煤矿。
1949年4月,饱受磨难的上党古镇解放,人民当家作主。大跃进时代,上党人在党的领导下修建了面积25平方公里的唐灵水库,是丹徒最大的水库,几十年来为南翔水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60年代,上党、小里山、伏牛、孤东三个煤矿相继开采,年产量达30万吨,成为苏南的煤炭基地。1986年3月,上党被镇江市政府列为老茅山地区发展乡镇,工业发展迅速。从65438年到099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在丹徒南乡镇中率先超亿元,形成了以电子、机械、化工等产品为主的产业。农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茶叶、鲜果、蔬菜、畜禽等农副产品。其中栽培的精品茶“蜀山翠萝”绿茶曾获全国农博会银奖、江苏省“鲁雨杯”一等奖,市场销售形势很好。
上党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65上党初级中学增设高中班,后更名为“丹徒县上党高级中学”,成为丹徒南乡单草生的机构。爱国华侨智贤宗先生到上党寻根认祖,捐资数百万元兴建了一所现代化的“智贤宗中学”。2001,上党镇被省里评为教育现代化标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