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学生现有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现有经验;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像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的潮流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要有终身学习的习惯,改变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自主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强调教学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也是学习的承担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们探讨。

第一,转变思维,

明确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教师首先要透彻理解学生主体性的含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清楚地知道从哪里入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更好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呢?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与外界关系的功能特征。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是指学生要有“当家作主”的思想,要有独立的意识和主见;主动性是指学生要有积极的态度和主动性;创造意味着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教师只有明确了学生主体性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张扬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往往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教师习惯于让学生遵循自己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难以适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因此,广大政治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和相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作为“平等者中的佼佼者”,应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平等,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或者说学生敢于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教学是一种双边的、双向的教育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一个长期严厉威严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肯定是听话的,但是这样的学生却是死气沉沉,神经紧张,胆小怕事,缺乏创造力。可见,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意识。政治教学是相当严肃的,但教师应该抛开所谓的“教学尊严”,到学生中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想一想他们的想法,深刻理解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讨论,拉近师生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和运用政治知识。

1.在各种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并热情地灌输他们。即使允许学生发言,也不能有任何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地方,这体现了一群老师的主观性。这种教学法的课堂往往充满严肃的气氛。为了打破这种沉默的气氛,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将活动引入课堂。这种方法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合作交流的空间,也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

比如三年级政治课,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题目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成两派,正面观点认为依法治国更重要,负面观点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为了辩论赛,班上每个学生都必须收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很多同学都能提出耳目一新的观点,有的同学在初二就能很好地联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真正体会到了大师们的乐趣。

2.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无友,是无知”。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组织学生研究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污染状况的相关信息。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确立一个负责人,指导学生调查分析当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每组学生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必须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这个研究成果。老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讨论过程中的问题。

第三,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正确的行动。作为老师,首先要明白谁是课堂的主人,自己是什么样的角色,不能以主人自居。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主角。作为老师,我们要时刻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责任: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始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始终牢记教学要“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创新,主动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是教,而是教会学生学习。教的方法必须以学的方法为基础。”以前我们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对学生的能力不够信任,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一些重难点的时候,由于对学生潜力的低估,老师讲的比较有道理,而学生就不多说了,更不用说自学了。一些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被埋没了。

在这方面,我的经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让学生掌握课堂的真正解决方案。让学生从“我要学”“我要学”变成“我能学”“容易学”。

1.教学生“读”书。基于政治学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学生应该先学会看书。

阅读课本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学生只有真正理解教材,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枯燥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要从宏观角度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教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逐步走向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同学在考试中面对问题和材料时往往会手足无措,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3.教学生回答问题。中考政治有多种题型,有选择题、分析题、解析题和各种试题,有的是文字形式,有的是漫画、图表形式。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政治,学生答题的通病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甚至失分过多。

第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突出教师的权威形象,无形中课堂成为教师主导的场所,抑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改变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状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让学生参与教学,自主进行创造性学习。为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分层次设置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让师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在营造民主氛围时,教师应调动全体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营造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会成功。总之,教师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观参与。

第五,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创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根据一些知识点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成为指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有必要的自学和探究时间,还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经常会发现很多新奇的答案。这时,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平等交换意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正确评价学生的观点,一定要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充分的调动。

第六,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这是我们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是在他们与外界(包括教育)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在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模式和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包括自己的学习经历或其他经历、书籍和各种参考资料、社会实践活动、网络信息知识等。,并鼓励学生把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和经历的一些事情带到课堂上来。比如在“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教学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两套背景材料:(1)一些名人不坐头等舱——富人的消费心理;(2)大学生普遍透支消费——“负翁”的消费心理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可以作为其中一员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大家评论。这种方式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实,让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关心和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闻剪辑、时事素材、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等,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素材和事例,建立知识与素材的联系,从而引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科学和逻辑想象力。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问问题要合理恰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启发性,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现,从而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这种政治教学是我们的目标。

法国著名作家孔巴兹说:“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也就是说,教育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为21世纪的思想政治教师,我们要充满“为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挑战的勇气,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智慧的价值,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