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语文教材鲁迅作品不会“撤”也不会减。

最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要删除鲁迅的部分作品,引起了不同的意见。那么,上海版教材会步人教版的后尘删除鲁迅作品吗?对此,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主编王铁贤教授认为,高中语文教材不能没有鲁迅作品,并明确表示,鲁迅作品不会从上海市高中教材中“退出”或被大幅删除。

[专家意见]

“三怕”的顺口溜扰乱观众,应该澄清。

有一些流行的顺口溜说中学生“害怕文言文,害怕写作,害怕周树人”。也就是说,中学是不敢学,不喜欢鲁迅的作品。王铁贤教授认为这是不成立的,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扰乱视听,应予以澄清。

把鲁迅的作品和文言文放在一起,用顺口溜写,无非是觉得鲁迅的作品难懂难学。其实,理解中学语文课本上的鲁迅作品并不难。据王铁贤介绍,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而言,鲁迅的七首诗依次是* * *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社戏,风筝,故乡,孔乙己,自题画像,自嘲。前五篇都是用孩子的眼睛,把孩子的心理,情绪,他们的快乐,苦恼,向往,写得细致入微,绘声绘色,充满童心,而且都是用纯白话文写的。现在初中生完全可以感受和理解。其中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甚至哲理,比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学生也能有不同深度的理解。有一些词和句型(如“硬发展”、“硬麻木”、“硬无知”)和现在的普通话习惯不太一样。学生阅读时会觉得有些晦涩,但实际上并不构成很大的障碍。相对于课本上的很多古诗,最后两首旧体诗并不难。

鲁迅的杂文不选初中课本,有几篇选高中课本,比如《天才之前》、《拜物教》、《为了忘记》、《白芒小时候的塔>;序言等。鲁迅杂文因其写作背景复杂、语言表达曲折含蓄、思想性强、观点深刻而难以理解。但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我们是无法估计的。许多高中生非常聪明。学习能力和敏感度都比较强的高中生,希望能像鲁迅一样读有思想的文章。他们不仅仅喜欢文化快餐、游戏和娱乐。

当然,有些中学生觉得鲁迅的作品难以理解。但因为鲁迅的作品都是出自真情实感,不说假话,而且很多描写和论述都是亲切而犀利的,直抵人性深处,还是很有时代感的。所以,只要教师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深入浅出地讲解,与学生共同探讨,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专家建议]

鲁迅的作品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应该适当补充。

王铁贤认为,根据现行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中学语文的主要特点和教学目标,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必不可少的,应该适当增加。

王铁贤认为,鲁迅作品语言准确、凝练、生动,篇章结构严谨灵活,写作手法多样新颖;鲁迅作品的思想感情博大精深,丰富隽永,明显在其他之上。当然,任何作家都有局限性,但就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总是涉及重要的人文主题,而且非常深刻而言,语文教材绝不能排斥鲁迅作品,必须有一定的数量。否则,可以说是无法很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他说,中学语文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教材中必然会有一定数量的鲁迅作品。中学语文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确立经过了多位专家的科学论证,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选择一定数量的鲁迅作品是完全必要的。

王铁贤选了六本鲁迅的作品作为他主编的语文教材,但是他觉得还是少了一点。人性的体现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他认为,中华民族有两种文化传统,一种是古代文化传统,一种是五四以来的现代优秀文化传统。鲁迅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化传统最杰出的代表,他需要从自己的作品中学习很多东西。虽然语文教材需要大量的作家,但要继承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化传统,更要重视鲁迅的作品。在一些重要的人文主题单元,也可以选择几部鲁迅的优秀作品。